学贵有疑
2015-06-11戎云夏
戎云夏
摘 要:疑问是牵引学生主动探索和认知的原动力,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联系教学实际从两个角度对初中语文问题教学法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语文;疑问;互动;自主探索
问题是牵引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源泉。问题让学生从认知角度产生知识负压,然后能有效驱动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自主探索,进而查漏补缺发现自身不足,弥补知识漏洞,迁移知识生成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倾向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让他们产生探索欲望,提高课堂效率。这里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优选问题教学法的两个角度进行讨论。
一、鼓励质疑,倡导发问
子曰:不耻下问。以孔子学问之大尚且下问,那我们做学生面对许多的知识空白更要问人不倦。针对学生没有借疑生问的习惯,我们需要根据他们的认知情况故意设置质疑性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这样诱导性的疑问能初步牵引学生产生深入探索的欲望,并最终通过问来完成知识内化和迁移。
例如,学习《故乡》时,假如我们不深入启发,学生顶多也就是当一般故事来读,无法深入探索小说的独到精髓。鉴于此,笔者经过分析在文章的关键部分来提出疑问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为什么文章用很多篇幅来描写闰土,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些疑问我们可以暂时不做回答,而是让学生去揣摩、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讓学生学得认真,学得积极、有效。
二、设置互动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互动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推行发散思维互动讨论的课堂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关键性问题,让学生经过互动讨论共同探索知识,这样才能确保学生的思考和质疑不偏离方向,才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譬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我们就可以参照教学目标来设置问题,以此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学习:这一节课上学的情景与平时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和探究讨论总结出答案:气氛不同、学生不同、老师不同。如此针对小说文本进行阅读教学,方便围绕小说的叙事艺术和故事情节来展开讲解,体现了循序渐进和由易到难的原则,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学实践中我们只有结合教学内容并参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问题,才能产生积极有效的驱动效应,才能驱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