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
2015-06-11叶青松
叶青松
摘 要:由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农业收入本身不高,所以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家庭生活的水平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城市务工,父母把孩子留在农村,半年以上回家探望一次,过着这样生活的儿童就是所谓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从小脱离父母的照顾,没有父母的关爱,虽然自立能力很强,但是同样也会造成一些方方面面行为的偏差,从农村留守儿童若干偏差的行为入手分析,探讨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一些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客观原因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庞大,这些孩子的成长和教育问题一直是我国难以解决的问题,虽然国家一直有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进行补贴,对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思想教育,但是,我国留守儿童的数量还是在不断增长。这些孩子从小缺乏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性格孤僻,导致一些行为上的偏差出现,这些孩子也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如果留守儿童的问题再不得到切实解决,对我国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问题
1.自身定位不清晰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担负着多于城市儿童的责任,虽然年龄小,但是由于父母在外务工,不得不担负起照顾家里一切事务的责任。这导致了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责任认定不清晰,并不能把学习看作自己目前年龄主要的责任,更多的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将自己以一个大人的高度進行定位,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不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
2.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低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基本上是农村,以务农为生,对于知识的要求不高,所以,留守儿童并不能正确地认识到学习文化知识对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再加上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监督,教师水平低、专业意识差,一些留守儿童出现逃课、旷课、作业完成拖沓、考试抄袭等现象,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极为低下。
3.缺乏判断能力和约束力
留守儿童由于无人照料,多数人缺乏一种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没人会教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留守儿童对于生活中所见的各种行为如抽烟、喝酒等无法清晰地认识和判断,对于一些不良的思想没有抵制能力,缺乏正确的引导,最终导致留守儿童行为的偏差,自我约束力严重下降。
4.态度消极
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关爱,过早的独立造成了他们自身孤僻、少言寡语、消极的性格取向,对于外界的事物带有天生的抵抗和排斥,缺乏交流和沟通的对象,这都不利于儿童的成长,并且为一些不良的行为埋下伏笔。
二、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偏差出现的客观原因及解决对策
1.社会原因
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多数从事的是繁重的体力劳动,给留守儿童的心里留下了沉重的阴影,渴望通过自己解决家庭目前的状况,这给自己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面对这一情况,必须加大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是温暖的,从而减少心理上的压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怀揣着快乐的梦想,积极地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健康成长。
2.家庭原因
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文化水平低,对于教育的重要性重视不足,无法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与孩子沟通,由于在外务工,不能给孩子及时的督促和指导,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行为的对错,最终导致留守儿童与父母产生陌生感和隔阂。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父母多投入对孩子的关怀,经常与孩子沟通,经常回家陪孩子,与孩子增进感情,同时,教给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能够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父母要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学习,让孩子能够在和谐的环境下提升自身的素养。
3.学校原因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体制不健全,还无法完全解决农村儿童的上学问题。学校数量少,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条件差,教学设备和教学书本严重匮乏,不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校教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不能亲身体验、亲自体会,导致与留守儿童沟通上的障碍,不能从他们的心理出发。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方面积极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善教学环境,同时,可以向社会呼吁,吸纳一些爱心人士的资助用于学校的建设,通过各方不断的努力,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关爱,改善留守儿童行为偏差的现状。
留守儿童是我国一个非常需要关爱的群体,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行为偏差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各方的努力,正确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引导,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同样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胡长舟,冯玉韬,李秋丽,等.宁夏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1):12-15.
[2]尹富权,唐峥华,林盈盈,等.留守流动儿童与城乡儿童的行为问题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5):750-75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