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宣纸在元明时期的工艺革新及其社会历史背景研究

2015-06-11彭玉潜汪甜甜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人画

彭玉潜 汪甜甜

摘 要:本文从宣纸的概念与历史出发,以宣纸在元明时期的工艺革新作为切入点,探究宋元以后宣纸迅速替代绢成为书画创作最主要物质载体的原因,以宋元之际社会背景的变化作为依据,分析文人画兴起的特点、文人画兴起后新的绘画审美标准的确立、以及文人对绘画材料需求的改变。

关键词:宣纸 小岭曹氏 文人画 工艺革新

[基金项目:本论文是湖南科技大学2014年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宣纸在元明时期的工艺革新对书画发展的影响研究”的研究论文(项目编号:S140077)。]

一、宣纸概述

“宣纸是中国劳动人民所发明的艺术创造,中国的书法和绘画离开了它便无以表达艺术的妙味”这是郭沫若先生对于宣纸的高度评价。宣纸是以独特的制造工艺成为纸中的极品,有“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細绸不闻声”的美誉。中国文化中纸本书画、经卷、书籍都是依托于宣纸作为载体而传存至今。

(一)宣纸概念

《辞海》中对宣纸的定义:中国的一种高级毛笔书画用纸,原产于唐代宣州(今安徽宣城),故名。用青檀树皮及稻草为原料,经石灰处理,日光漂白及打浆后用手工抄造而成。纸质洁白、细腻、柔软、富有柔性、色泽经久不变,不易蛀蚀,便于长期存放。

辞海对宣纸的定义很好的表达了宣纸的产地、部分用途以及其特征。由于当代对宣纸认识的更加全面,安徽财经大学曹天生先生提出对宣纸的重新定义:关于宣纸的用途,辞海中仅仅说宣纸是一种高级书画用纸太狭义,宣纸应是通用于各种文化载体需要的纸张,比如出版业等。原产于宣州并无异议,不过”故名”还有待考证。而宣纸用青檀树皮和稻草为原料是元明以后才开始出现的,以前所用原料并不唯一,麻、楮皮纤维皆用,经石灰处理和日光漂白描述的是传统工艺的做法,随着时代变化,这些工艺也改变了许多。综合辞海和曹先生所言,总结宣纸再定义如下:

宣纸是早期宣纸和晚期宣纸的总称,早期宣纸是唐代宣州所产精良纸张的总称,因产地而名。晚期宣纸产于安徽泾县,由小岭曹氏在明早期发明,纸是以青檀树皮为主要原料,掺加砂田稻草为其配料,并在自然环境下经过特殊方式加工而成,主要供毛笔作书画和其它文化载体用的纸张,其纸色洁白、柔而兼韧、墨韵清晰、不易蛀蚀、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宣纸历史

宣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魏晋时期的麻纸等皮纤维纸。而有文字的明确记载则始于唐代,据《旧唐书》记载,在天宝年间宣州所生产的纸已是贡品。

南唐后主喜爱绘画,召集大批纸匠亲自监督研制出澄心堂纸,此纸堪称书画用纸历史上的一绝,深受皇室和文人的喜爱。到了宋代,宣纸的工艺在延续前朝的基础上又有较大发展,而此时麻、楮纤维的纸由于麻、楮原料日趋紧张,开始被竹子这种普遍而又廉价的原料制作的竹纤维纸所替代,成为当时产量最大的纸。但竹纤维纸因其色黄发脆的缺点,所以一直未能代替绢成为书画用品的主流。

元明之际,狭义的宣纸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开始出现,它以檀树皮为主,加入一定比例经过加工的砂田稻草,这样造出的纸具有柔软耐折、润墨性强、层次分明等多种特点。清代延续元明时期的加工工艺并细化,宣纸成为中国书画用纸的代名词。

近代,西方的机器制造纸迅速冲击了中国的传统造纸业。由于列强的经济侵略,战争的严重破坏,泾县宣纸生产遭遇灭顶之灾,到共和国成立初期已是奄奄一息。1956年,政府开始扶持传统手工业,投资建立了第一个国营宣纸厂,宣纸制造业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开始恢复生产。

二、宣纸革新的背景

(一)宋代及元明之际社会历史背景

“从魏晋到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士族地主为庶族地主所替代,非身份性世俗地主势力大增,并逐步掌握或参与各级政权。在社会上,在人中上层广泛追求豪华、欢乐、奢侈、享受。”而绘画便成了他们欢乐事情中的其中之一,越来愈多的士大夫开始涉足绘画。

自中唐禅宗兴起,经五代动乱,宋代中期党派之争之后,隐逸文化又开始出现在士人中,到了元代,则更加推崇隐逸文化。

元初取消科举,使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僚制度瓦解。所以求士的心态缺少了像宋代的积极性,大部分对于出仕有自觉的抵制,逐渐淡漠世事,靠书画消遣。赵孟頫《李仲宾野竹图》诗:“偃蹇高人意,萧疏旷士风。无心上宵汉,混迹向蒿蓬。”可以见得。

(二)文人画的兴起

自北宋建立,宋太祖赵匡胤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代的画学之盛也是历朝的典范,宋代有着极佳的画院体制,设立书学、画学博士,无论画工还是文人画家都有较高的地位,士大夫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来取仕,士大夫的业余生活也以书画为乐,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六“南朝士大夫,自公之暇,固有琴樽书画之乐”,便可见书画已经融入士人的生活之中,闲暇时就以书画为乐。

士大夫画家的繁盛从北宋便开始。据宋元时期画论中可知,以及参见韦宾《宋元画学研究》中所述,将画家按照身份、取仕的方式、是否会作诗写书法等来分分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从宋初到神宗熙宁七年这115年间,记载的173名画家中士大夫画家有29名,其他均是画工。邓椿《画继》中记载熙宁七年到乾道三年这94年间,记载的221名画家中士大夫画家有105人,画工为97人。到了元代,据《图绘宝鉴》卷中记载的185名画家中,士大夫画家有101人,而可知的画工仅有6人,其余待考。

郭若虚有意识的按身份将画家分类,表明士大夫画家在当时已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且急剧发展,并有逐渐垄断之势。总体来讲,士大夫画家从北宋中期后迅速激增,南宋就已经平分秋色,而到了元代就已经完全成为新兴的画坛主流。

(三)文人画新的绘画审美标准的确立以及绘画材料需求的改变

宋元之际,文人画家作为新兴的画坛主流,我们已无法忽视他们对于绘画审美标准的新认知,以及对于绘画材料纸、绢的需求改变。

士大夫相对于画工,无论政治地位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他们通过书论、画论来解释自己绘画审美有别于画工,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论王维画物:“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文人画家不那么刻意求似,但求意趣盎然,这样有别于画工重刻画、求相似的作画方式。文人喜于作诗,要求诗画一律,乃至元代极为普遍的诗书画印结合的审美样式。

宫廷画家作画的题材一般统治者有所限定,讲求图画的教化功能。而文人作画题材一般随性所选,强调笔墨与游戏,苏轼《次韵水官诗》中“丹青偶为戏,染指初尝鼋 ”。纸相比绢有如下特点:一、除了极个别纸比较贵,纸较绢既方便作画而且廉价,这个特点迎合了文人作画随意性。二、用绢作画较纸要严谨,作画时间漫长。三、革新以后的宣纸,墨色分明、层次丰富,作画效果好。所以相比较可知,宣纸相对于绢更加符合文人作画的特点,在文人画成为中国画坛主流的时候,伴随着的也是宣纸代替绢成为书画的最主要载体。

相对于画工常用的绢作画,文人画家更乐于用纸作画,比如苏轼《古木怪石图》、米友仁《潇湘奇观图》等。文人画发展到元代,也急需更加适合他们由于审美变化而带来的的绘画材料变革的纸,而宣纸原材料和产量的有限,也限制了纸进一步成为书画载体的进程,一场变革也由此发生。

三、元明时期宣纸的革新

(一)传统宣纸工艺的生产特点

宣纸从原料加工到成品都是由手工完成,原料的好壞直接影响了宣纸的质量。元明以前宣纸的原料有大麻、楮皮、桑皮等,元明以后的宣纸是由主要原料的青檀皮,并配以一定量的砂田稻草,制成皮料浆和草料浆,再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加入纸药猕猴桃藤汁抄制而成。传统漂白制浆工艺所需的化工原料为石灰。

宣纸的品质得益于当地优良的水质。加工好的皮料和草料按照不同的比例经竹帘捞制抄造而成,就宣纸原料的配比可分为净皮和棉料,纸的规格分四尺、六尺、八尺、丈二、以及特殊尺寸等,而加工过的纸又分夹宣、熟宣、蜡笺、花粉、晒金等。

(二)小岭曹氏对宣纸工艺的革新

宣纸工艺,首在用料,宣纸的主要原料是青檀皮和砂田稻草。北宋神宗七年,朝廷“诏降宣纸式下杭州,岁造五万番”因自然条件等多种原因,生产未能持续。其中自然原因是泾县当地生产宣纸的承载力未能持续生产这么多的纸,而承载力不足的首要原因就是原料不足。据考究,魏晋时期,造纸的主要原材料为大麻,唐初延续用大麻造纸,而大麻本身是当时很多人制作衣服的用料,所以之后便开始用楮树皮、桑皮替代,到了宋代,因楮皮、桑皮原料不够生产所需,而技术的进步,用更为普遍廉价的竹纤维造纸成为主流,但是由于竹纤维纸色黄且脆的缺点,所以也未能代替绢成为绘画的主要载体。

宋末元初,蒙古族入主中原,曹姓人为避免战乱,迁居泾县小岭。小岭山多田少,为求温饱,便以制造宣纸为业。曹氏在对宣纸工艺革新的贡献在于扩宽了制造宣纸的原材料,成功的运用了泾县当地砂田稻草作为制造宣纸的原料,而制作出的纸纸色洁白、吸水润墨、经折不腐。

稻草资源全国各地都极为丰富,它的化学组成随产地而异,尤其是品种和土壤环境对其影响很大,宣纸生产采用砂田产的籼、粳两种稻草。砂田稻草是生长在砂质土壤农田上的稻草,它长期由山中水温较低的溪水灌溉,水稻成长期较长,草杆粗壮,节稀叶少,木质素含量较低,纤维素含量较高,它优于泥田稻草。

小岭曹氏在不断尝试中,最终生产出以青檀皮料为主,加部分草料而生产出的宣纸,这种宣纸润墨效果好,尤其适合文人新的书画用纸的需求,到了明代,宣纸生产进入了高峰期,工艺越加完善,品种日益增多。尤其以宣德年制造的纸为佳,文震亨所著《长物志》中说:“吴中洒金纸、松江潭笺,俱不耐久,泾县连四(即宣纸四尺单)最佳。”明末方以智在《物理小识》中说:“今则棉(棉料纸)推兴国、泾县”,自此以后宣纸成为了中国书画用纸的主流纸张,它的出现,直接促进文人写意画的大发展,中国书画也进入了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 韦宾.宋元画学研究[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2] 林渊.王铁柱.历代文房四宝谱[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3] 潘吉星.中国造纸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 潘祖耀.宣纸制造[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5] 曹天生.论“中国宣纸文化”的定义诸问题[J].中国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6] 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10月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人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王学仲新文人画的特点—以人物画为例
当代画家 胡石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廿一世纪的文人画——观白德松画展有感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浅析文人画的传承与改革
陈师曾对传统文人画现代话语的构建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