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美术在高校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
2015-06-11刘应军
摘 要:骆越文化是岭南著名的古代民族文化,同时广西崇左也是骆越人居住的群体部落之一,它其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西南部。崇左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特别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骆越先民创作的左江花山岩画,是稻作文明的重要代表。而且广西宁明县花山岩画是世界同类岩画中面积最大、画面最集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也是中国稻作文化的最大标志,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对于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研究者来说是一个良好的资源。因此,结合自身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国画课程教学来说,更有利于深入挖掘和研究民族民间美术元素,将其引入到我们高校的中国画课程中去,从中做到本土绘画创作的地域性。
关键词:少数民族 民间美术 中国画教学 花山岩画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民族艺术特色学科建设资助项目;项目编号:TSJG201312。]
一、广西崇左地区的民间美术历史背景
我国少数民族大部分都生活在边远的山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和信息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广西崇左地处中国的最南边靠近越南,壮族地区的刺绣、编织、蜡染、剪纸、根雕、泥塑、岩画等民间美术都可以作为学校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壮族地区,我们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学生都要参观考察各种民俗活动,欣赏多姿多彩的民族舞蹈,访问民间艺人,领略绚丽的传统民族服饰,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特别是广西宁明花山是岩画保存最原始最完好的地区,素有世界面积最大之誉。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民委主任卢献匾说:“广西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属我国西南系统、复杂经济类型岩画群,分散于延绵200多公里、幅员2800平方公里的左江、明江两岸,共有84个地点,183处,287画组,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岩画群。“花山岩画始于春秋时期,图像主要采取平面塑造即投影单色平涂的方法进行创作,体现出骆越古代艺术家的创作风格及特点,为已渐消逝的骆越历史乃至壮族古代史提供了确凿和真实的实物证据,具有不可替代的普遍价值,确实可称为世界遗产。”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2009年12月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经国家文物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批准,已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全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壮族历史及文化艺术的珍贵遗产——宁明花山岩画保护工程将于近日开工。整个保护工程拟按三期或三个区段进行,预计需要5年时间,经费总概算约3000多万元。
因地制宜,地方民族高校的美术教育更要体现出民族特色。所以,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与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引入到高校美术课堂,作为地方民族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的一大特色,还可以开发校本教材(乡土教材),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途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外的各种资源,包括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当地文物资源、艺术家工作室和艺术作坊等。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社区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在利用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教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花山岩画进行实地考察,崇左市壮族博物馆、民间艺术陈列馆等社会公共资源。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渗透着强烈的民族气派,它所蕴涵的文化积淀,涉及到宗教、祭祀、民俗、艺术等各个领域,并与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民族的某种思想意识和文化审美心理相适应相吻合。这与当地的民俗文化的渊源、图腾崇拜以及宗教信仰有一定关系关系;我们可以从美术人类学的角度去理解它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作为教育的传播者,要把人类民族传统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懂得民族文化的伟大。不仅要使我们的下一代了解本民族的美术发展,理解民族民间美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可以弥补地方高校美术教育中教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的不足,使高校的美术教育更具有地方性和地域特色,这也是高校美术教育观所倡导的,是从国际化和尊重多元文化理解异文化来探索学校美术教育的一种尝试。
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
(一)专业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科学与人文基本素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美术学和教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小学校进行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
2.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①系统掌握美术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具备从事基础美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能力,能参与校园文化艺术环境建设,初步具有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和开发、设计美术课程的能力;
③了解国家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内外美术教育发展趋势;
④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备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美术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外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美术鉴赏与批评、教学技能训练、美术学科教学论、艺用解剖学、透视基础、速写与构图、绘画基础(素描、色彩)、美术表现与创作(中国画、书法篆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与制作(陶艺、布艺、木艺、铜艺、手工、装饰形态设计、设计软件基础、设计基础、版式设计、网页设计、信息设计等)。
(三)为了达到学生的培养目标,美术学专业在进校以来的前面两年主要学习绘画基础课程,到后面两年大致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少数民族工艺美术等四个方向进行系统的学习。
三、民族美术元素在我校中国画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美术教育提倡教育的性质不再是某种技能教育,而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因此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学生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和审美素养,而且还包括进行视觉艺术文化的交流和传承,文化的传承不但包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艺术,还包括今天国际上流行的主流视觉文化,同样也包括世界各民族的地域美术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汇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美术,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得今天我们能够领略不同的民间美术的风采,可以说优秀的民族艺术是一个民族的文明历史积淀和智慧的结晶。每个民族都拥有一座独特的民间艺术博物馆,是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积淀深厚的民族民间美术为地方民族高校学生提供了学校难以相比的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教育资源,可以说多样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共享的精神财富。将民族民间美术引进地方高校美术教学课堂,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的中国画教学中,所有教师都强调学生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同时,也要结合当地的少数民族元素。这是正因为我校处于祖国的最边陲广西崇左,这里有举世闻名的花山岩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专家组来到宁明花山岩画进行考察论证,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而我们作为壮族地区的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国画教师更有责任和义务把花山岩画中的各种造型和色彩运用到中国画教学中去。
刘应军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花山记忆》,完全记录和展现了广西花山岩画的各种元素。创作的整个过程首先是通过实地考察和观摩体验,再通过查阅史书的记载从中了解骆越文化的伟大,最后形成构思到作品的完成。在传统的中国画基础上有了很大创新和突破,画面中没有应用到传统的笔墨元素,完全追求的是一种色彩的表现。当然,时代在不停的变化,我们绘画作品也要跟着时代而变化,所以说当代的中国画作品也相应的变成了随波逐流。只有把自己的绘画思想和教学理念也充分发挥到教学中去了,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要融入一些地方元素,这样才能体现出地域的差异性。因此他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得到了较好的传播。
另外,张锦春的作品《血色花山》是从另一个绘画角度进行创作,他应用了中国传统的笔墨和花山岩画中的人物造型完美融合在一起,做到了天衣无缝,红色“蛙人”在水墨淋漓的画面中舞动,若隐若现。他是把每一处岩画的局部画成一小幅,然后拼贴成一幅完整的六尺山水画呈现出来。而且他的绘画思想和教学观点在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我们希望以后有共同的想法把民族美术的元素应用到中国画里,发挥的更加完美,让美术与设计系中国画方向的学生创作出更多具有地域性的作品走向全国及至于全世界。
近年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研究、论证、发掘和保护,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重视。而且广西崇左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的挖掘和开发还有待于加强,也是因为广西崇左地处中国的最边陲——南疆,靠近越南。大部分人民对崇左的民族文化了解甚少。作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教学者更有责任把崇左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美术发扬光大和传播给每一位来自不同地域的学生,鼓励他们去传承和研究。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人民对广西崇左的民族傳统文化和民间美术有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学习和研究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资源。
根据自身在教学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现在很少有学生把民族元素应用到中国画创作中去,甚至有诸多著名的画家也同样如此。因此,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长期以来以其特有的方式传承和生生不息地发展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民风民俗,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带着狂热的宗教崇拜而付出毕生精力的民间艺术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美术专业学生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是崇左周边的壮族文化和民间美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让学生在创作中加入一些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间美术元素。所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体验生活,学习艺术的丰富资源。从美术人类学的视角来看,民间美术能为学校美术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兆复.古代岩画 [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
[2] 唐华.花山文化研究 [M].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 罗世敏.大明山的记忆—骆越古国历史文化研究[M].南宁: 广西民族出版社,2006.
[4] 李晓璐,喻计耀.广西花山崖壁画中的图像符号在产品包装中的应用 [J].艺术教育研究,2014,(6):74
作者简介:
刘应军,现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