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数学课堂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6-11宁祥雄
宁祥雄
【摘要】课堂教学除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外,主要就是出色地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积极、直接、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挖掘学生的潜力,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怎样才能使学生积极、直接、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本文试从协调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参与意识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以生为本 “课堂教学” “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75-02
在数学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既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为本“来创设教学情景、设计教学流程等,从而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那么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下面就我的一点做法浅谈如下:
一、 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座右铭,协调好师生关系。
在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与他们平等相处,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敢讲敢问。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师的权威不能存在,而是要以平等的地位出现在学生面前,去组织教学过程,或指导学习方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课堂上,教师应把说话的权力还给学生,把一部分黑板让给学生,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这样,会给课堂带来勃勃生机,学生不仅可以依靠自己的思考去学习,还常常可以毫无顾虑地向老师质疑,陈述自己的理由。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问题情景,这往往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教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享受。”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地导入新课,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更有利于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时,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难于理解。在导入新课时,我为同学们设置了这样有一个悬念:同学们,小明的爷爷到今年只过了18个生日,有谁知道小明的爷爷今年几岁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爷爷18岁。“那他儿子几岁了?能有孙子吗?”我反问。同学们听了后哈哈大笑,转念一想,是呀,不可能有孙子。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爷爷今年几岁?等我们学了年、月、日这一节课时,就知道答案了。”这样设置了一个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且听下回分解”的兴趣了。
二、 激发求知欲,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参与有主动参与和被主动参与之别,主动参与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准备好直尺、细线和圆片。课堂上我让学生动手测量自制的圆片的周长,讨论得出求圆的周长的两种方法:滚动法和绕绳法。紧接着我板书画一个较大的圆要求学生测量其周长,这时学生犯难了,我再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恰当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是否与圆内某条线段有关?并且存在着一定的倍数关系呢?然后我指导学生操作: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不同的圆,剪下后测量它们的周长的直径。引导学生观察,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再让学生用测量的结果计算周长除以直径。讨论后得出: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圆周率。用式子表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
这样,在老师的直观演示,启发诱导下,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并观察结果,从而掌握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懂得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自然而然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激活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认真地独立思考,必然生疑,疑则生问,问则求解。但是,常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教师让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就提出来,但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提问,而做作业时又毛病百出。课堂教学教学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由此看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发挥其内在动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活跃起来,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一环。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注意:一是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使学生敢问;二是教给学生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三是鼓励学生奋发向上,使学生爱问。如: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等,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针对学生的表述能力,心想而口不能述,一慌全乱的弱点,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把问题记下来,提问时照着念,以便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独立实践能力,必须着力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这才是他们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思维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避免用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以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不遗余力地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回归主体,发展主体"。
参考文献:
[1] 郭思乐教授的专著《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
[2] 夸美纽斯 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