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分析
2015-06-11路明花亚伟
路明 花亚伟
1)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2)河南省肿瘤医院 郑州 450000
急性阑尾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阑尾点压痛及反跳痛等为主要表现。开腹阑尾切除术为常用治疗方法[1]。近年随着腹腔镜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完善,腹腔镜治疗阑尾炎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逐渐受到众多医师及患者关注。2013-01—2014-10间,我们对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并与随机选取的、同期实施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比较,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持续性或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56例,白细胞计数增高46例。根据临床表现、超声等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随机分为2组,每组36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5~64岁,平均48.20岁。病程12~47 h,平均15.00 h。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47.65岁。病程15~43 h,平均病程14.68 h。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5例。2组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且性别、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取开腹手术。气管插管全麻,取右麦氏切口长2~4 cm。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分离腹内斜面肌及腹横肌,切开腹膜。如有腹腔积液应吸除干净,沿结肠带仔细辨认并确定阑尾位置,分离并结扎阑尾系膜及其动脉,结扎阑尾根部后切除,浆肌层包埋阑尾残端。彻底止血,依次关腹,腹腔污染严重时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术后予抗感染治疗。(2)观察组患者应用三孔操作法实施腹腔镜手术。气管插管,取头低脚高体位,向左侧倾斜。脐下缘作10 mm切口,置入10 mm Trocar。CO2制造气腹,维持压力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操作孔切口分别选择左右麦氏点位置长约0.5~1 cm。阑尾用无损伤钳提起,将阑尾系膜分离之,用打结夹钳夹系膜,切断之,分离出阑尾根部,于根部用打结夹钳夹后,切断阑尾,一般不需包埋残端,根部坏疽行缝扎后再“8”字缝合包埋。化脓性及有渗液的可放置引流管,单纯阑尾炎可不必放置引流管。皮内缝合观察孔及操作孔。引流管于术后48~72 h拔除。术后行抗感染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组间应用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除观察组出现1例穿孔性阑尾炎因术中形成包裹行中转开腹手术外,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7%)明显低于对照组(19.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比较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存在切口大,术中出血量多、肠道功能恢复慢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等弊端,特别对于肥胖患者或阑尾有解剖异位患者往往增加寻找阑尾难度,且常需要延长切口[2-3]。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一般采用三孔法,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小,减轻患者疼痛感。在实施中不仅对肠道等邻近组织干扰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可在直视下吸引各个部位的脓液,准确取样培养,局部冲洗比开腹治疗更为彻底,避免腹腔脓肿的形成[4],减少肠道粘连,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但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对设备和镜下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在部分基层医院推广尚有难度。若发生:(1)阑尾与邻近器官粘连较重,确定位置困难。(2)阑尾残端无法可靠处理。(3)阑尾恶性肿瘤。(4)发生肠管损伤。(5)腔镜下不易控制的出血等。不宜应用或及时中转开腹,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1] 许峰峰,肖隆斌,吴文辉,等.慢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7,12(34):89-102.
[2] 郑明伟,秦鸣放,赵宏志.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47例[J].中国内镜杂志,2011,9(5):62 -63.
[3] 查天洲,鱼海峰,张云.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10):790 -808.
[4] 郑榜样,陶园园,王兴良,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研究[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13(2):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