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教育金融专业改革探索

2015-06-11

成人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微课程校本课程



成人教育金融专业改革探索

董华

(大连职工大学,辽宁大连116033)

【摘要】成人教育金融专业的改革可以以校本课程开发为契机,从课程设置入手进行改革,使校本教材的编写和考核方案的变革更加人性化。在改革中引入微课程方式,并把金融专业的微课成果通过各种信息技术载体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

【关键词】金融专业;微课程;校本课程;信息技术

成人院校的金融专业发展一直以来都面临一个难题:金融专业的重理论教学和成人教育重实践应用之间的矛盾。许多专家和学者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研究和努力,但金融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存在很大困难。一方面,成人教育的金融专业课程总体上还是延续了普通高校的教学思路,理论类课程的比重依然较大。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投资学、中央银行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市场学等传统科目仍然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而且教学仍以理论授课为主。虽然很多教材删减了金融理论中的公式推导,但对于成人教育的受众而言,内容仍然晦涩难懂。另一方面,应用类金融课程的内容(如投资理财、期货交易等)也不能没有金融理论做基础,因此摒弃理论教学的设想也是不可取的。

既然如此,是否可以改变教学策略,淡化但不减少理论教学,同时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主动学”与“被动教”真正落到实处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可以引入微课程概念,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化整为零,并上传到各种新型学习载体上,让金融理论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出现。其次,改变原有的考核方案,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作为一项研究课题,笔者以某成人高校的金融专业作为实验基地,开发出一套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理论教学改革前奏——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

1.就业方向和岗位预期是学生在校期间课程设置的依据

该校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的就职方向主要包括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投资咨询类机构、信托机构、期货公司等,岗位主要集中于基层业务人员,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人员、客服人员、前台操作类人员等。

课程的设置中:专业理论课包括金融基础、证券基础、银行基础知识、保险基础等;专业实践课包括证券交易、投资理财、信托与租赁、期货交易实务、外汇交易实务等;专业辅助类课程包括公共关系、办公自动化、沟通技巧、营销基础知识等。这种课程设置基本上能够满足用人单位对基础性金融岗位的业务需求。

2.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

教材的选用和教学硬件的配备应以学生为本,最好自行编写与教学改革相匹配的校本教材。金融专业各科课程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应该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删减:基础理论部分应保留针对性较强的知识点,同时增加与实践类课程相匹配的理论介绍,减少宏观分析和公式推导;应用类知识应改变原有教材的讲述立场,尽可能以实务操作流程进行介绍或者以其他容易被接受的方式进行阐述;辅助类课程的教材应尽可能以案例或者场景演示的方式展现知识点,淡化概念,强化应用,让学生在应用中体会概念。

3.改变课程考核方案

变传统的期末考试定成绩为完成任务累计积分定成绩。学生在平日学习中要完成教师布置的若干任务,各项任务得分相加确定每个学生的期末总成绩。任务的构成可以多样化,例如投资理财课的任务可以包括连续一个学期记录个人消费流水账或学生为某个特定客户出具一套理财计划等。教师根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给出得分。该课程总积分少于300分为不及格,不及格则该门课程不通过,学生需要完成新的任务或者重修此课程来取得课程的通过。为了与考核方案相匹配,在校本教材的编制过程中需要增加任务设置环节。

4.校本教材编写过程中要细分知识点

微课程与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程内容被细化,教材的编写也要注意与微课程知识点相匹配。还可以根据微课程编写“知识点学习单”,并把学习单穿插于校本教材之中。

二、系统知识化整为零——微课程的设计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来记录教师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学活动。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例片段,是对课程系统的一种化整为零。这种形式的授课思路比较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因为大篇幅的金融理论讲授是十分枯燥的,如果能够分步介绍,或者简化理论知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也在实践中得到了证明。

但微课也是“课”,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授课内容进行分段,把四十分钟的课变成4个十分钟的课,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需要对每个“十分钟”进行再加工。教师可以引入动画、视频、音乐等元素,但这仅仅是体现在形式上的新颖,真正内容上的创新才是关键。

在这里我们效仿了美国的社区学院,设计出游戏环节和游戏化的课程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人教育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要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当然可以把游戏的理念引入课堂。

游戏化课程具体可以分为课程体系游戏化和课程内容游戏化:

1.课程体系游戏化是指模仿游戏的某种规则来设计课程体系

例如,可以在每一段微课程之后设置得分题目,学生答题以累积分数,当分数累积到指定值时,可以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同时,每学期设置一定次数的开卷考试,每次考试之后要进行论文写作和答辩。开卷考试和论文答辩的成绩加总作为期末总成绩。这里的开卷考试不同于以往的考试,是在未进行学习之前进行的考试。在没有进行全面学习之前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答卷,答案的内容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中,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用手机或平板电脑在答卷过程中观看微课。考试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考试内容和相关论文要求写出若干字的论文,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论文答辩。之后,进行补充式的教学活动,把学生不懂的知识点通过课堂面授进行强化。

再如,可以设立虚拟“微货币”,对在微课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这些微货币可以在学生中间进行流通,可以用来购买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料或者其他。

2.课程内容游戏化是在录制微课的时候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也就是对授课内容进行游戏化

有一些知识点本身可以被设计成小故事、脑筋急转弯。如在金融基础课程中,有一个“信用”的概念。这里的信用是指一种借贷行为,如何理解呢?这里可以借用一个脑筋急转弯:一群孩子到老爷爷那里买杏子吃,老爷爷许诺三个杏仁可以换一个杏子,一颗杏子卖3毛钱,聪明的孩子们用3元钱吃到了15个杏子。你知道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吗?答案是孩子们在最后剩下2个杏仁的时候,向爷爷借了一颗杏子吃掉,然后还给他三颗杏仁。从而引出信用的概念——借贷行为。具体操作中可以以动画的形式体现这里的人物和情节,而且答案可以不在微课里公布,引人入胜。

当然,更多时候,理论性的内容是不容易被改编成小游戏或者小故事的。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地使用拟人化和大众化的口吻来描述理论,目的是使之通俗易懂。也可采用图表法、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目的是使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方法很多,只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适当地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微课程的魅力就会逐渐凸显出来。

三、新型知识传输载体——信息技术的应用

根据2013年版《新媒体联盟地平线报告》的分析,未来三到五年,平板电脑、可穿戴技术(如谷歌眼镜等)将对教育方式的变革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人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育方式上需要与传统教育有所不同。前文所提到的游戏化教学改革纵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依然无法保证他们的学习有效性。很多时候,学生的现有工作和生活会影响到学习时间,他们需要利用零散时间来学习。

新的信息技术和微课程为这种学习提供了可能:一段常见的mp4格式的微课,既可以以学校统一的微课网站平台作为载体,也可以植入平板电脑硬盘,随时观看。还可以上传至微信公众圈、微博、博客等信息平台,进行即时交互和交流。在时间上,一天二十四小时,没有限制。在空间上,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学生们完全可以实现在家中、在公园、在车站等地无障碍进行学习与交流。大家完全可以不见面却保持交流,师生当然也可以不见面却在一起上课。

以智能手机为例,介绍微课程的使用:

第一种方式,手机上网,访问学校指定的微课程开放平台。平台上事先已经存储了每个课程下的若干微课程内容以及任务说明和知识点学习单,学生只需要输入相应的网址进入就可以学习了,并可以通过发帖留言等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

第二种方式,手机微信,以教师为发起人创建微信公众学习平台。在这个平台里,师生可以进行即时的交流、沟通,学生也可以上交作业和完成任务。目前的公众平台支持发起人单方面看到参与人(即微信平台关注者)发出的信息,或者向其推送信息,但参与人无法看到非发起人推送的信息,这对于学生上交作业和反馈都是十分有利的。当然,另一种微信学习模式可以是微信朋友圈。通过朋友圈的发帖和留言,师生可以实现“全见式”的沟通,既可以上传微课程视频,大家共同学习,又可以进行相互的交流。目前手机微信的使用频率很高,很多人都在闲暇时间浏览微信,学习完全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简单地进行。除此之外,微博、博客也可以作为学习的平台。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支持下,学生们在实习工作之余,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利用随身携带的电子终端,完全可以无障碍地与教师和学校取得联系或者直接登录知识信息库,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信息。

随着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将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如Google眼镜的功能简单地说就是把智能手机上的功能转移到眼镜上。我们不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真的可能成为一种随时随地可以做的事。无论从事何种工作,从此学习将不再是一种模式化的状态,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体验。成人教育金融专业的课程在微课化之后,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与学生形成对接,将会扭转现有的尴尬局面,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瓶颈也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19—22.

[3]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 :14.

[4]胡铁生.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2,(11) :65—69.

[5]夏仲文.利用微课程促进学科教学的应用研究与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13—14.

[6]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 65—73.

[7]李玉平.如何开发微课程:基于一篇文章的八集微课程的开发过程[J].基础教育课程,2013,(1) :96—99.

[8]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15—19.

(编辑/乔瑞雪)

【作者简介】董华(1978—),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

【基金项目】大连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金融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批准号为JG2014374

【收稿日期】2014-12-16

doi:10.3969/j.issn.1001-8794.2015.04.021

【文章编号】1001-8794(2015)04-006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G723.2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微课程校本课程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