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教育加个“逗号

2015-06-10王柏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颜回逗号孔子

王柏花

还记得上小学老师教逗号时说:“逗号用在句子中间,表示停顿。”老师当时还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句子中如果没有了逗号,我们说话时就不能喘气了。”虽然是句玩笑话,可是现在回想起来,感受颇多,正因为多了这个等待,才有了完美的一句。生活中也正因为多了这个等待,才那么美好。

曾经读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又很虚弱,但脸上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为什么不呢?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天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之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三天,一切就又恢复正常了。”“等待三天!”这是一颗多么普通而又平凡的心!原来,等待在她的眼里竟可以成为幸福,成为一种智慧。

儿童教育也需要等待,有时要等待几年甚至几十年,等待他们长大成人,而有时只需要等待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不要小看这几分钟或几十秒,它给予学生们的是尊重、宽容、期待、唤醒。

等待是一种尊重

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随着儿童身高、体重一天天变化、他们的思维、语言、情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等待是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尊重。

首先,儿童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生动、具体、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而对于比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们则不感兴趣,因而不易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学生的思维相对就比较活跃,语言表达相对来说也比较流畅;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时,儿童思维相对来说比较不活跃,适当的等待有利于学生们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他们的回答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因此,小学生在理解比较抽象的内容时,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适当的等待有利于他们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同时,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丰富,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教学时,我们总想着让学生牢固地记住自己错在哪里,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希望他们能把老师的教育内化成他们自己的行为习惯、道德准则,却不知道这些都是需要等待的。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不只是传递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帮助儿童更好地成长。因此,我们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抓住发展的关键期,才能自觉、适时地让儿童获得高质量的充分发展。

等待是一种宽容

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心智还未成熟的学生们。连珠炮似的责备批评并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有的学生会被大人吓到,有的学生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不把大人的话放在心上。久而久之,教育的效果甚微,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者都不想看到的。其实我们可以等一等,有时等一等我们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孔子和他的学生颜回就有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他们游历到陈国和蔡国之间时,七天都没有吃到粮食了。颜回好不容易讨到一些米,看见孔子在休息,就先烧火做饭。饭快熟时,孔子竟然看到颜回抓了一把饭吃。虽然有些生气,可是他并没有当场点破,等了等,才对颜回说,要用饭食祭祀先君。这时颜回说出了原因,原来刚才锅里掉了烟尘,他才抓出来吃掉了。孔子恍然大悟,把看到颜回抓饭吃的事告诉了颜回。他意识到,有时眼睛看到的可能不完全是事实,有时心里揣度的也不一定正确。可以想象,如果孔子当时不等一等,直接就斥责颜回,那么带来伤害是毋庸置疑的。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现象,等一等可以避免我们忽略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造成对他们的误解。虽然,有的时侯我们并没有错怪他们,但是适当的等待也可以帮助我们缓解情绪,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我们找到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利于学生接受。

等待是一种期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们都爱上了“热闹”的课堂。似乎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浪费过多的时间,课堂中的问题都变成了学生不需要经过过多的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答案。难得预设些稍难的问题,也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而变成了优等生的“专利”。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只小手举得老高,请他回答,却又说不出来;一道题目做了一半怎么也做不下去……曾经,我们会看似耐心地说:“谁愿意来帮帮他。”曾经,我们会迫不及待地把知识复制后“发送”到学生们的头脑中。

其实,宁静的课堂,看似简单,但不失真实,看似气氛沉寂,却更能体现一种学与思的和谐美。为什么不等一等呢?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点头,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很好地诱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信心。任教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她很聪明,也很敏感,非常在意其他同学对她的看法和老师对她的评价。上课时,她听讲比较认真,可是从不举手,因为她不敢当众回答问题。刚刚接触到她的时候,不知道这个情况,尝试着喊她起来回答。哪知道她双眼不停地眨着,频率快到都不能睁开,还不住地用手去揉,根本说不出一个字来。班级中的学生看到这样的情况,都小声地议论起来,有些调皮的学生还起哄道:“她一定是没有听讲。”发现同学们这样说,她更手足无措了。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有些尴尬,定了定神,等了等,鼓励地说:“没关系,慢慢说,我们等你。”终于,她结结巴巴地把答案说了出来。其他学生在我的示意下,也给了她热烈的掌声。至少在我看来,她这次的发言经历虽然尴尬,但是应该还是有收获的。在之后的课堂上,我也不失时机地锻炼她,鼓励她,在全班同学的期待下、等待中,渐渐地她发言紧张的情况有了好转。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被抖落,该需要多么的小心谨慎……”学生们的心灵是敏感脆弱的,稍有不慎就会伤害到他们,而静静的等待恰恰是最好的抚慰方式。

等待更是一种唤醒

蒙台梭利说:“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都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而“有准备的环境”,则需要在耐心的等待中,才能创设。古语说:定能生慧,静纳百川。让学生养成静心思考的习惯,是每一个老师教育的任务之一。

记得教学《认识时、分》时,“让学生体验1分钟,对1分钟的长短有感性的认识和浅显的理性感受”,是这一内容的教学难点。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帮助我备课时,一再强调要给学生感悟的时间。于是,我在教学中,设计除了让学生做1分钟,看1分钟,写1分钟,更让学生等1分钟。等待不是单纯的时间流逝,等待中我们在回顾前面的做、看、写。随着一遍又一遍地试教,不仅学生在等待中体会到了1分钟,我——执教的老师,也在这难得的等待中感受到了“悟”的可贵。它唤醒了学生们心灵最深处的感觉,每一位学生在这1分钟的等待中,都能体会到时间的流逝,感受到时间的长短,在等待中,每一位学生的智慧都被唤醒了。

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老师特别的“等待”,这是我们给予他们最真诚的尊重。当然,等待也是一种教学机智,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需要等待的,我们不能一味、机械地等待,有时必要的点拨、适当的评价、真诚的鼓励也会给予学生新的体验和启发,在我们的期待中,他们的智慧得以唤醒。?

猜你喜欢

颜回逗号孔子
我是逗号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颜回偷食
逗号
颜回之乐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