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让英语阅读更上一层楼
2015-06-10姚红林
姚红林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体现。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老师细致把握学生的阅读档次,在学生自身能力的基点不断提升。老师在阅读教学时要设计恰当的阅读训练题,既要照顾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轻松跨过最近发展区,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上升一个层次。而这个上升的推力,就应是老师提供的。给学生搭建一个支架,让学生可以更上一层楼。
一、搭建支架,进入情景
支架式教学需要老师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升能力的兴奋点。英语阅读也是一个个的基础知识点串起来的,在英语教学中要恢复概念建立时的支架,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支架的搭建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跳板。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情景,再现阅读材料中的场景,学生在情景中可以更好地实现能力上质的跨越。情景的设置方法多种多样,目前老师利用较多的是多媒体。英语阅读材料的利用,老师可以迁移教材中的内容,或者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选择类文阅读。如果有熟悉的句型和对话的嵌入,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情景中也更容易理解文章主题。
如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时,正值圣诞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布置教室,通过多媒体了解西方国家人们圣诞节送礼的习惯。师生共同收集圣诞节的资料,在课堂上演示,以加深学生对圣诞节的认识。老师还可以教唱Christmas songs,并把本课的单词贴在精美的礼物盒上,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更为活跃,学习效果更好。
二、独立探索,合作学习
老师搭建支架,不是要代替学生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要的地方就是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学生的独立探索,需要老师搭建支架正确引导,让学生的阅读和探究有一定的基点,便于学生自主理解。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7 At weekends时,课文内容讲述的是周末活动,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的语言知识。如四年级下册的Unit 2 After school中就有相关的句型。老师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张周末活动的照片,在学习的时候先自主编写对话,对一些不会的单词自行查找,然后小组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进行对话练习。如句型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I 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学生在对话中可以学到更多的单词。
学生在独立探索中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集思广益,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内的交流要形成习惯,分工明确。阅读讨论时,每个学生都要有见解和发言。老师也要深入到每个小组的讨论中,调度学生的阅读程度和进度,以便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各小组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老师在调度的时候,应及时为学生搭建支架,把学生“扶上马并送一程”,充分体现支架的作用。老师的参与也能为学生的探索和讨论注入活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老师组织合作学习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搭建支架平台,学生在合作探究时,还能够培养团队精神。
语言的学习就应该在交流中提高,所以合作就是英语学习的必备方式。英语阅读需要学生在交流中继续进步,老师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阅读,阅读结束有成果展示,每次陈述展示的同学有轮流安排,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协作体现的正是支架的作用,这是老师组织、学生共同搭建的有效支架。
三、效果评价,意义构建
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恰当的课堂评价可以激励学生,有利于课堂目标的顺利达成。老师的评价更是支架教学中的关键,要根据学生能够达到的层次进行恰当的点评。如果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一律用“OK”,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就会产生听觉疲劳,将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感受要善于倾听,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然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评价,与学生的内心情感达成共鸣。
评价的方式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老师评价,评价的内容有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时的表现以及完成学习后的知识建构状况。对于具体的英语阅读教学,还可以根据阅读课堂目标设计综合评价标准,如课堂参与度、英语的词汇量积累、英语阅读能力等。通过评价,支架学生对自己也会有更加客观的认识,从而取得进步。
课堂实践表明,给学生一个支架,学生便可以不断攀爬,直至跨过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老师在支架模式中要为学生提供合情合理的情景,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进入情景后,学生要发挥自主能动性,独立完成阅读任务。英语阅读课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老师在效果评价的时候要找到学生的亮点,在评价中完成支架的搭建。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能够达到自己的最高发展水平,阅读能力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