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活力课堂之我见
2015-06-10李陈熠
李陈熠
课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生命价值体现的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们只有在科学、前瞻的理论引领下,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空间,挥洒属于我们教师的艺术笔墨。“学程导航,理想课堂”是近年来我们思考与追求得最多的课堂理念,小学阶段尤其倡导“活力课堂”的打造,面对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活力课堂”呢?
一、情意交融,师生共鸣
语文,简单说就是“语言文字”,是文学宝库的缩影,是一门艺术,而情感则是文学艺术的灵魂,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师生情感的交流。首先,教师要以朋友的情怀融入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当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时,就会对你的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以学生的活力带动教师的激情,用教师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力。有了情意的铺垫,课堂教学时,学生们和教师的对话也必将是行云流水,水乳交融的。
如教学《西湖》一课时,我正好利用假期去西湖旅游了一次的契机,又询问了几个同样也去过西湖的学生,课前共谈对西湖的印象,游玩的感受,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谈话异常热烈,一些没去过的学生们眼里流露出了羡慕之情,似乎对西湖有无尽的向往与期待。然后,我给学生们朗读了一篇自己写的《游西湖》,至此,学生的激情彻底被点燃,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氛围可想而知。师生共同“重游”西湖,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西湖的美!如此,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和对文本的理解都站在了新的高度,师生共同投入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用激情点燃激情,用生命的活力唤醒生命!
二、教学互动,智慧生成
课堂,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但现今的课堂绝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顺学而导的“理想课堂”模式。教师的教学形式要多样,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是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保证。教学过程中,听、说、读、写、思都是语文课堂的主要元素,其形式大可不必拘泥于单一的一种模式,可引导学生去探索,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表演文本等,这些对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气氛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课,在最后课文的再次赏析时,我让学生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在小组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小组进行了分工,排演起了诗朗诵表演,有小组打着节奏读得朗朗上口,更有一个小组利用这是一首歌曲的天然优势,用唱的形式表达了出来。小组之间各显神通,犹如百花争艳,学生不但读熟了课文,大部分学生甚至都能背诵出来,效果斐然。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探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主体性的认知过程、表达过程和操作过程,是一种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堂上,无论是字词的解释,还是语句的分析等,都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后全班交流,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们在课堂上学得开心、自由、幸福,这才是课堂最美的表情符号!
三、延伸课外,链接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我们学完一篇课文,不应是结束而应该成为另一个学习的起点,教师应让学生带着满足与喜悦从文本内容走向课外,走向生活,走向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如教学完《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文后,学生对于“什么是无字词典”“为什么要学会查‘无字词典”等问题已经了然于胸,课文本身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就是要“学会观察生活”,为了渗透这一理念,也为了检测学生们“查无字词典”的能力,我说了几个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让学生们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解释。如:“窗明几净” “一叶知秋”……我刚说完,学生们马上争先恐后地举手了:每次大扫除,我们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就像镜子那么亮,桌椅也擦得一尘不染,说明我们的教室已经打扫得十分干净了,这就是“窗明几净”的意思呀;秋天来了,我们校园里的树叶开始变黄,纷纷飘落,这是秋天的象征,不就解释了“一叶知秋”吗?……一联系生活,学生们的思维马上打开了,对于课文的理解也更深了。其实,在课堂上花时间让他们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手拉手”,表面上看是浪费了课堂时间,其实是极为高效的一种做法。学习完课文之后马上对课文进行巩固,比教师说学生空想效率高得多,正是给课堂注入的这道生活的清泉,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生命的活力。
活力课堂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理想殿堂,让我们努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上明亮的底色,展现课堂的精彩、课堂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