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词干扰范式中语义关联和干扰词语言对藏—汉—英三语者词汇通达的影响
2015-06-10付佳
付佳
摘要:词汇通达是说话者将思维转换成词汇表达并进一步转换为声音的过程。图-词干扰范式是研究词汇通达的重要方法。本研究运用图-词干扰范式探讨了语义关联性和干扰词语种对藏-汉-英三语者词汇通达的影响,得到以下实验结果:(1)语义关联性主效应显著,表现为目标词和干扰词语义相关时的命名反应时比语义无关时的命名反应时长;(2)干扰词语言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汉语作为藏族被试学习英语的媒介语言在干扰词以藏语形式呈现时对第三语言英语的提取可能存在干扰作用。
关键词:词汇通达 图-词干扰范式 藏-汉-英三语者 语义
【中图分类号】B842
1问题的提出
图-词干扰范式是研究Stroop效应的经典范式之一,且已知该范式下存在着语义干扰效应。采用图-词干扰范式对双语者的语义通达进行研究发现,图-词干扰范式中的命名反应时受到目标词和干扰词所属的范畴类型及命名任务水平(基本、上位、下位)等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普遍使用民族语-汉语-英语的三语模式。笔者希望通过对近年来三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与词汇通达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提出对三语教学有用的建议。因此设计了实验探讨藏-汉-英三语者完成图画词汇干扰任务时,目标词与干扰词的语义关联性(以下简称语义关联性)、干扰词语言对图画命名反应时的影响。
2研究方法:语义关联性对藏-汉-英三语者和汉-英双语者在图-词干扰任务中命名反应时的影响
1.1被试
拉萨市某中学初中八年级藏文班学生20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1人,平均年龄13.25岁。将全部被试随机分成两个组,每组10人。前期调查表明,当地藏文班的学生均以藏语为母语;从小学一年级即开始学习汉语,因此所选被试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汉语为其熟练语,且为第二语言(L2);所选被试都具有相似的英语学习经历,均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故英语是其非熟练语,且是其学习的第三语言(L3)。拉萨市某中学初中八年级汉文班学生20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12人,平均年龄 12.9岁。前期调查表明,被试的母语为汉语(L1);具有相似的英语学习经历,均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L2),故英语是其非熟练语。
1.2实验设计
采用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干扰词与目标词的语义关联性(语义有关联,语义无关联)和干扰词语言(藏语干扰词,汉语干扰词),因变量为图片命名的反应时。
1.3 实验材料
从该地区中学生统一使用的英语教材中筛选英文词汇,结合被试的英语学习经历,考虑当地学生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对词汇进行筛选,最后确定英文词52个,并确定与英文词对应的汉语词,并请该校藏文老师将汉语词翻译成藏文词。经多次校对和修改,把符合条件的词汇进行分类后形成两个系列:语义关联系列和语义无关联系列。
1.4程序
采用E-prime编程,呈现刺激于笔记本电脑屏幕中央。被试首先阅读指导语,准确理解指导语后点击鼠标进入实验。完成6个练习操作之后,被试自行点击鼠标进入正式实验。实验时,被试端坐在距离屏幕约50cm的地方,屏幕中央同时呈现图片和干扰词后,被试按照要求快速而准确地对图片用英语进行命名,命名结束自行点击鼠标右键。程序自动记录从刺激呈现到被试点击鼠标的反应时。当被试对第26张图片命名结束后,程序自动提示被试休息2分钟,之后再回来完成剩下的26个命名任务。如图词语义相关时:图(狗)-干扰词(狼)-命名任务(dog),图词语义无关时:图(牛)-干扰词(公共汽车)-命名任务(tiger)。
1.5实验假设
无论干扰词语言如何,藏-汉-英三语者在语义有关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比语义无关条件下长。
无论目标词与干扰词的语义关联性如何,藏-汉-英三语者在汉语干扰词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比藏语干扰词长。
汉-英双语者在目标词与干扰词语义有关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比语义无关长。
1.6实验结果
首先进行反应时分析时,排除错误反应和未命名反应,汉语干扰词条件下语义有关和语义无关的错误率及未命名率分别为24.2%和22.1%,藏语干扰词条件下语义有关和语义无关分别为28.7%和30.4%。被试命名任务的平均反应时见表1。
对于汉英双语者而言,汉族被试在语义有关和语义无关条件下的错误率和未命名率分别为26.5%、18.5%。被试命名任务的平均反应时见表2。
相关样本T检验表明:不同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平均值相差178ms,t=3.920, p=0.001<0.05,达到显著性水平。表明目标词与干扰词语义相关条件下的命名反应时显著长于语义无关时。
3讨论与展望
对藏族学生和汉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调查发现,与汉族学生相比,藏族学生英语测试成绩普遍偏低,这可能是由于藏族学生要同时学习三门语言,课业负担重,而正是由于藏族学生必须学习藏语文,导致他们的英语课时量减少,在英语学习中也就没有办法分配与汉族学生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对藏族被试而言,汉语作为其第二语言,由于具有较长时间的学习经历和较多的使用场景,因此对汉语较为熟悉。而英语作为第三语言,学习经历不多,使用场景局限,且第三语言的学习往往是以第二语言为媒介语言,这导致英语成为相对非熟练语言。在英语词汇的通达过程中,藏族被试的认知负荷相对较大,使得命名任务显得困难。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中,外语教师是否应该考虑以学生的母语为媒介语言来进行教学,这样就可以减小汉语作为中介语言带来的语义干扰效应。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地区相关教育部门也应该重视当地外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这样才有可能全面实现以少数民族语言为教学媒介语的外语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崔占玲,张积家.(2009).藏-汉-英三语者词汇与语义表征研究.心理科学,32(3):559-562
[2]崔占玲,張积家.(2009).顾维忱.藏-汉-英三语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现代外语,32(1):51-58
[3]崔占玲,张积家.(2007).韩淼.汉-英和藏-汉-英双语者中、英文语码切换及代价研究.应用心理学,13(2):16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