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高职院校工学交替育人模式
2015-06-10杨林
杨林
【摘 要】在国务院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今天,怎样更好地实行工学交替育人模式成了每一个高职院校都必须面对的课题。工学交替可以大力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主线,根据企业需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编写校本教材,为学生的工学交替打好基础。下文从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和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办高职;工学交替;育人;模式;
工學交替的本质是通过这种模式使学校教育与企业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按照企业需要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与技术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优势资源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从而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
1.1 实施体制创新,保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为了顺利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建立、健全了工学交替管理的组织机构。学院对工学交替工作实行院系二级管理,学院层面由院长和教学副院长主抓此项工作,系部成立了由系部主任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设置、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也发挥各自的作用,使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有机融合,提高学校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工学交替育人模式健康发展
为使工学交替顺利有效实施,学院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对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校内各种保障措施制定了一套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学院制定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有合作企业、学生、学校和社会参与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从而形成规范、高效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工作机制[1]。
1.3 加强工学交替的组织与管理,保障工学交替育人模式有序开展
为保证工学交替有序开展,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只有从工学结合的指导到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等各个环节,都由校企共同组织实施,才能保障顶岗实习工作有序、有效的完成。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组建了校系二级、校企双元的工学交替管理机构,安排专人负责工学交替管理事宜,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人和各工段生产主管与实习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的任务、时间、进度、岗位轮换、工学结合的成绩考核和鉴定;实习期间学生的具体管理工作和所有的管理内容与公司员工一致;一人一岗,严格按照公司员工的作息时间工作,严格考勤,让学生适应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学院还加强了实习期间的安全教育,并为每个学生买了意外伤害保险。
1.4 严格工学交替的考核评价,保障工学交替育人模式实效
为保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实效,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学院将工学交替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规定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在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实习报告三部分组成的基础上,增加了校企共同实施的顶岗实习答辩考核环节。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表现,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考评,给定技能考核成绩。企业根据学生工作期间评定的成绩,以奖学金的形式发给劳动报酬。
二、深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1 与企业合作制订教学计划,保证专业教学改革定位准确
聘请企业专家参加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变化,对专业教学做出适度调整,并按企业的岗位群共同研究制订和完善教学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根据企业和社会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个性发展志向,以岗位群需要和学生将来从业的知识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比例,重视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起点[2]。
2.2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学生授课,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来校为学生授课,每年学生到合作企业实习时,邀请企业总经理亲自给学生讲第一课,实习期间由企业指定专人负责实习期间的管理和授课,注重现场指导与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2.3 校企共建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形成互利共赢局面
在校外实训基地教学中,面对实际的生产环境,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资源,由一线技术人员授课,使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在企业严格的管理环境中,学生的意志力、团队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都得到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工学交替,企业也获得了符合自己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管理人员有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考核,这使优秀的人才进入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视野,这些优秀人才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原动力,支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 优化师资结构,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
一方面,学校引进了一大批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做兼职教师,优化了师资结构;另一方面,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学校教师到企业研修实践,通过参与科技开发和生产项目,在实践中提高了学术水平和技能,使教师队伍的知识得到了更新,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结束语
我院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深化了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建设。在工学结合过程中实现了学校课堂与企业岗位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实用技能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相结合。这对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的学生,定位准确,素质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强,实现了“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受企业欢迎。在工学交替中学生获得了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就业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汪蓓蓓,周玲玲. 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47-149.
[2]曹爱萍,李方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教学考核机制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315-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