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造句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5-06-10陈才华
陈才华
【关键词】造句 教学 思考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88-01
遣词造句是写好作文的起点,造句是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组织句子的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训练方式。但是,从学生的造句情况来看,结果却不甚理想,不少学生缺乏造句兴趣,瞎编乱造严重,缺乏真实性;句子内容不够生动、形象、丰富;句子结构单一,大多以陈述句为主,呆板无趣。那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才能在落实语用的同时,让学生造出灵性、有张力,更加丰富多彩的句子呢?
一、深入语境,迁移对比,在语境中理解
学生造句困难的主要原因是造句训练与文本语境脱节,致使学生在造句时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为了使造句训练真正有效,让学生造出好句子,教师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把造句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引领学生悉心揣摩。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九册《变色龙》一课时,教师要求用“名副其实”造句。由于学生对“名副其实”这个词语的理解还不到位,无法准确地造句。为了降低造句难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训练。
师:自由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变色龙名副其实的句子,并想一想我们常用“名副其实”来形容什么?(生边读边画)
师出示句子:①朋加莎抓起变色龙,先……接着……我们亲眼看到……再把……又从棕色变回浅灰色。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②变色龙,会变色,名副其实。
师:比较上面这两个句子,说说哪个好,为什么?
生:第一个句子好,因为这个句子把变色龙“名副其实”的原因清楚地表达出来了,使人一目了然。
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能仿照这样的句式用“名副其实”造一个句子吗?(学生反馈交流。)
从上述教学片段可以看出,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不能人为地把词语训练和文本教学分割开来。对于这一课中的“名副其实”“绘声绘色”等词语,教师应从词语的本意出发,还原文本语境,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推想词语的引申义,再通过对比迁移、仿写句式,顺利实现由理解到运用的质的飞跃,有助于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敏感度。
二、创设情境,拓展溯源,在情境中运用
在造句训练中,学生造出的句子平淡无新意,究其原因就是学生造句时脱离了具体的情境。要让学生造出的句子更加生动、鲜活,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造句热情。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五册《蒲公英》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用“嘱咐”一词造句。由于这个词的语义比较抽象,为了避免学生机械学词的弊端,笔者采用了创设语言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
师:有感情地朗读“太阳公公看见了,亲切地嘱咐他们……”这句话,句子中有“嘱咐”一词,谁能说说自己对“嘱咐”一词的理解?
生1:嘱咐就是再三叮嘱,生怕别人忘记了。
师:说得真好,那么,在生活中,有人这样嘱咐过你吗?
生2:星期天我出去玩时,妈妈总是嘱咐我“要看车,要注意安全,要和小朋友们和睦相处”。
生3:我去接开水喝,爸爸嘱咐我“小心,别烫着”。
生4:考试之前,老师严肃地嘱咐我们“答题一定要认真”。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用上“嘱咐”一词进行说话练习。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造出来的句子更加鲜活、灵动,富有新意。
三、变式重组,一词多句,在训练中提升
在学生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为了使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更加丰富多彩,教师还要注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比如变换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改变常用的句式等让学生灵活造句。教学只有不断变换形式,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造出更加生动、形象、具体的句子来。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六册《翻越远方的大山》一课中,要求用“祝贺”一词造句。由于这个词语学生比较好理解,笔者就采取了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以达到在运用中提升学生造句能力的目的。
师:“干得漂亮,祝贺你!”多么简短有力的话语,又是多么的鼓舞人心,你能用“祝贺”一词说一句话吗?
生1:张明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冠军,值得我们祝贺。
生2:今天是小华的生日,同学们纷纷向她表示祝贺。
师:刚才大家在用“祝贺”造句的时候大都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尾,你能把它换个位置吗?
生3:今天是华龙商场开业的日子,前来祝贺的人很多。
师:非常好,那么你能不能结合感叹或是疑问的语气用上“祝贺”一词说一句话呢?
生4:“画得真好,祝贺你!”
生5:这件事值得祝贺吗?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为了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单一形式,教师巧妙点拨,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造句训练,丰富了句子的形式,落实了语用训练的目标。
总之,要使学生写好一段通顺的话,教师就必须加强写句子的指导与训练,巩固所学的生字词,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责编 杨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