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穿越文学的流行看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2015-06-10刘娇蕾
刘娇蕾
摘 要:穿越文学的形成和传播,与大学生密切相关。它反映出大学生中存在“娱乐至死”的狂欢情绪与“全盘推倒”的质疑精神等思想状态。穿越文化的流行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历史观、成功观、劳动观和性别意识入手,进行合理引导。
关键词:穿越文学;大学生;思想状态;媒介素养教育
近年,“穿越”作为一种叙事技巧融入文学、影视创作,已然成为青春流行文化的“头牌”。华师大传播学院发布的《上海女大学生向网络付费阅读倾向的调查报告》表明大学生尤其女大学生是穿越文学的主要“阅听人”。穿越文学的流行恰恰表征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隐忧。
一、穿越文学的流行折射的大学生思想状态
是怎样的现实情境令大学生如此迷恋穿越文学?穿越文化究竟反映出当下大学生哪些思想状态?
(一)“娱乐至死”的狂欢情绪与“全盘推倒”的质疑精神
穿越作品大多存在一些雷同的叙事元素,穿越前主人公一般都会经历某些现实不如意,借助穿越逃离现实困境,就像一场童话般的遁世游戏,满足补偿/反抗现实的需要。穿越“更多被理解为是当代人以旅行度假的心态对历史的一次不期然的虚拟性造访”,①其本质是现代人对历史的戏谑与拼贴,与正史、公共史学或戏说不同,穿越更多的是一种娱乐与狂欢。如果仅将穿越文化当做一场集体娱乐,或者在穿越的想象中释放精神压力也未尝不可,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来源缭乱纷杂,年轻气盛的他们对历史和社会的认识充满着质疑精神,盲目的质疑使很多人将穿越作品中的虚构情节当做历史真实去严肃对待,造成价值观扭曲。
(二)在平凡/平庸之间挣扎的灰姑娘情结与个人英雄主义
有论者直接将穿越文化定义为一种“女性向”②文化,一方面因为女性受众的数量可观,另一方面因为穿越大都是以言情为核心的偏阴柔化的文化想象。随着女生教育和阅读普及程度的提高,女学生成为网络文化产业的重要目标群体之一,而穿越这种渲染着梦幻色彩的爱情童话格外地迎合了当下女大学生的心理。男权的世俗眼光裹挟着她们尚未自觉的性别意识在泥泞焦灼的“乡间小路”上缓慢前行。而穿越成为一支魔法棒,让她们化身为灰姑娘,以独特的现代魅力优雅地周旋在白马王子中间,享受“幸福”的生活。
男大学生喜欢穿越文化的也不在少数,以穿越类网游和穿越类网游小说占有绝对优势。不同于女生,男生更偏爱穿越文化所表现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他们大都持有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带着调教古人、掌握命运、改变历史的雄心壮志穿越至古代去实现救世济民的抱负和理想。男生期待如白日梦般的穿越回去,以现代人的见识和本领返回历史场域,正是为了寻找获取成功的“终南捷径”。
(三)期待“天上掉馅饼”的心态与贫瘠的创造力
大学生试图在穿越中反抗现实、获得理想生活的心理首先表现为一种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不劳而获的心态。穿越说到底是一场现代人以历史后来者的身份回归古代,凭借自己掌握的历史进程,洞悉身边人的命运,以“未来”种种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改造古代社会、赢得个人成功的传奇故事。从时间轴上未来/古代维度来看,这种成功未免来得太过容易,对于古人而言,穿越者的成功是必然的。沉迷在穿越中的大学生本想借着穿越摆脱在现实社会中的种种不公平现象,却恰恰在穿越中将古/今的不公平发挥至了极致,他们在强/弱的幻想中完成了对权力、地位、金钱、爱情的索取。这种不劳而获的心态还可以將“穿越”置换成官二代、富二代、权色交易等等当下青年人获取成功的代名词。在大量负面新闻的包围中,那些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反倒成为了让人惊讶的神话。因此穿越主人公们都表明不想改变历史,因为“只要历史发生了偏差,我就无法看到未来,那让我害怕,会失去在这里生存的勇气”。③只要历史不变,穿越者们就始终享有不劳而获的资本。
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历史观”的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来源缭乱纷杂,他们很容易将穿越作品中的虚构情节当作历史真实去严肃对待,现行教科书和课堂教学确实存在难以言说和讳忌莫深的地方,需要补充大量的史实和细节帮助大学生重返历史场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成功观”的培养。当下,拥有香车美女,西装革履的“上流社会”和“精英/白领人士”是唯一的成功标准。而森严的“丛林法则”和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令学生感到想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上述“成功”之门困难重重。穿越回去,以现代人的见识和本领返回历史场域,正是为了寻找获取成功的终南捷径。应该帮助学生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树立面对现实、介入现实的信心和勇气。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劳动观”的培养。大学生试图在穿越中获得理想生活的心理表现为一种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不劳而获的心态,是一场历史后来者凭借掌握的历史进程,洞悉身边人的命运,以“未来”的物质条件和制度改造古代、赢得成功的传奇故事。应该鼓励学生生成敢于挑战未知的能力。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性别意识”的培养。“穷养小子,富养闺女”的家庭育儿观、“男女平等”的学校教育理念与当下的就业形势、择偶标准、大众审美、职场规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要帮助女大学生建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准则。
注释:
①董丽敏.性别、“后宫”叙事与影像意识形态[J].文艺争鸣,2011(12).
②黄平.“女性向”文化:《步步惊心》与穿越小说[EB/OL].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8576742/.
③金子.梦回大清[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陈殿林.青年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机制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