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树冠下针阔叶树种生长效果调查与营林技术研究

2015-06-10王淑坤

防护林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林窗柞树石塘

王淑坤

(凤城市青山保护局,辽宁 丹东 118100)

1 试验区概况

1.1 气候与土壤

试验区位于凤城市,属长白山山脉的低山丘陵区,年降雨量890~900mm,无霜期154d,冻土深度1.2m,土壤以棕壤为主,土壤全氮0.19%~0.43%,土壤全磷0.08%~0.17%,土壤全钾1.8%~2.7%,速效氮12~67mgkg-1,土壤速效磷9~35mgkg-1,土壤速效钾70~120mgkg-1,土壤有机质4.9%~1.2%,土壤容重0.8~1.4gcm-3。

1.2 立地条件与植被

调查地点位于凤城市鸡冠山林场,柞树林龄43 a,冠下红松是2009年造林。坡度21°,坡向西南坡,坡位山中上腹。乔木树种组成为蒙古栎7,色木槭1,花曲柳1,紫椴1;灌木树种有平榛,暖木条荚蒾,兴安胡枝子;草本植物有透茎冷水花、狗尾草、蓝靛果忍冬、羊胡子草等。

2 试验方法

把试验地分为3个基本类型:一是跳石塘型,二是低产低效残次型,三是大小林窗型。依据3种不同类型进行针阔叶树种的调查和补植造林。

跳石塘型:由于硕大石块分布不均,冠下乔本植物分布不匀,主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靠自然下种进行更新。

低效残次型:对主干弯曲度较大和多分杈不成材残次树,进行伐除处理,对不便清理和运输地段的柞树病腐木和残次树进行就地环剥枯死处理,腾出空间,采用顶浆嵌缝造林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程度。顶浆嵌缝造林技术有利于防止土壤的人为扰动和植被的破坏,减少了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并能防止挖坑造林由于踩土不实产生露风失水现象发生。实践证明,冠下树种栽植按2m×2m作业设计较好。

大小林窗型:依据大小林窗的面积和透光度进行适地适树设计,株行距1.5m×1.5m,郁闭前进行疏伐作业,均采用顶浆嵌缝造林技术,抚育保留株行距为3m×3m。

为了探讨柞树次生林冠下造林方法对成活率的影响,我们在通远堡林场进行了不同造林技术措施营造红松试验。分3种方式:一是顶奖嵌缝造林,二是立壁正反2锹小坑造林,三是鱼鳞坑造林。

3 结果与分析

跳石塘在辽东山区分布面积较广,在宽甸满族自治县、新宾满族自治县赵家林场猴石自然保护区及通沟林场均有一定的分布。跳石塘的典型立地条件是地面土壤由于长期受跳石塘大石块阻隔的影响,地被枯落物和腐殖质大部分被嵌入到石缝中,并且在石缝中积累到一定的厚度,使局部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没有跳石塘分布的坡地。受大面积跳石塘的影响,冠下空地补植较为困难,可采取封山育林的技术措施,利用自然更新的方法进行封育保护。如果采取可行的封育技术措施,跳石塘的立地条件是较好的立地类型之一,立木生长量较之其他坡地的生长量高。从表1试验结果看出,13号标准地是跳石塘型杂木次生林,冠下3个主要树种是花曲柳、色木槭、水曲柳,树高、地径和冠幅较之15号和19号柞树次生林坡地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次生林柞树冠下红松无论是株高、地径和冠幅均小于跳石塘次生杂木林。由此说明不同立地类型显著地影响冠下树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生长量。

表1 跳石塘型冠下树种的生长量

表2 低效残次柞树冠下人工林红松生长量

由表2可知,柞树乔木层的郁闭度也影响低效残次林冠下红松的生长量,尤其是当郁闭度大于或接近0.7时,对冠下红松株高和地径生长量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冠幅的影响存在着不确定性,这是由于红松幼苗生长对光强有一定的要求,当光强满足不了幼树生长时,就会降低碳水化合物积累水平,直接影响苗高和地径生长,也影响冠下树种的木质化程度。

从表3试验结果看出,林窗类型柞树郁闭度也影响着幼树的生长量,这主要体现在林窗边缘树木的密度直接影响林窗的透光度,导致林窗内的光线减弱,间接影响林窗面积内的幼树生长量,当柞树主林层郁闭度小于或等于0.6时,冠下红松平均株高达到2.45m,平均地径达2.12cm,与其他大于0.7郁闭度的2块试验地红松生长量差异显著,而冠幅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表3 柞树林大小林窗补植红松生长量

表4 不同造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由表4不同造林方式(1)顶浆嵌缝造林、(2)立壁正反2锹小穴造林、(3)鱼鳞坑造林试验结果看出,采用不同造林方式,土壤状况除了枯落物、全氮和有机质差异显著外,其他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显著差异,但顶浆嵌缝造林相对省工省力,可以在辽东山区造林中采用。从不同造林方式对土壤养分状况影响排序中看出,不同造林方式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效果顺序为顶浆嵌缝造林>立壁正反2锹小穴造林>鱼鳞坑造林。不同造林方式虽然对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没有显著差异,但就节省造林投入成本考虑,采用简易式顶浆嵌缝造林方式可节省劳动力和减少造林成本。据调查,采用项浆嵌缝造林,每把锹2个人每天能造林0.67hm2,平均每人造林0.33hm2,而采用鱼鳞坑造林每盘镐2个人造林0.4hm2,平均每人造林0.2 hm2,相比之下采用顶浆嵌缝造林比鱼鳞坑造林提高效率66.67%,可节省约一半以上造林人工费。

4 结论与讨论

4.1 跳石塘立地类型冠下杂木生长量受枯落物聚积影响和柞树层郁闭度的影响显著,冠下枯落物聚积在跳石塘缝隙处,形成了局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土层厚度和养分状况较高,加之上层木受大石块分布的影响,普遍郁闭度小于0.5左右,比起无石塘的坡地郁闭度0.75和0.76条件下,跳石塘区均能明显提高冠下杂木的苗高、地径和冠幅。由此,建议对跳石塘立地类型次生林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确保这一立地类型的柞树和杂木林能够天然更新,并随着枯落物的积累以及枯落物和土壤被石块的阻拦,土壤的养分状况会不断改善,次生林的数量和质量亦得到提高,是较好的立地类型之一。

4.2 在坡地次生林柞树冠下红松生长量受柞树郁闭度影响显著,可采用顶浆嵌缝造林技术,把密度设计成1 600~1 777株hm-2,4年冠下造林红松株高能够接近2m和地径达到2cm水平,当柞树次生林郁闭度较大,不能满足红松光强需要时,可把不成材的柞树和病腐木清除,进行卫生伐和透光伐,以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冠下红松的生长量。

4.3 在柞树次生林内林窗和冠下补植红松,也受光窗周边柞树的密度影响,建议在林窗周边柞树遮光较重的情况下,可适当对林窗周围不成材的弯曲残次柞树进行疏伐作业,增加林窗的透光强度,满足新植红松对光强的需求,采用1.5m×1.5m的密度是适宜的,当林窗红松接近郁闭时,可间伐抚育成3 m×3m株行距。

[1]徐起.次生低效林优化培育技术[J].林业科技,2003,28(6):18-19

[2]刘玉民,吴青山,刘亚敏,等.次生林抚育保留密度对林分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6):546-549

[3]孙洪志,屈红军,石丽艳,等.次生林抚育改造的效果[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2):97-98

[4]许绍远,童修耀.次生林改造试验报告[J].浙江林学院学报,1988,5(3):266-273

[5]高连义,宋全明,岳玉才.抚育伐是次生林经营的重要措施[J].林业科技情报,2007,39(2):12

[6]刘聪,朱教君,吴祥云,等.辽东山区次生林不同大小林窗土壤养分特征[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79-81

[7]丁国泉,许继中.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分直径分布模型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2(5):94-96,124

猜你喜欢

林窗柞树石塘
柞树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木荷林窗微环境特征及幼苗更新研究
亚热带阔叶林林窗干扰特征与分布模式研究
柞蚕饲养技术岗位团队完成“柞树菌根真菌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级成果登记
天然林林窗与自然更新研究进展*
蒙古栎的价值和作用
石塘镇对动物养殖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整改措施
杉木人工林林窗特征因子与闽楠幼林生长关系的研究
铅山县石塘古镇旅游资源分析评价研究
秋到东马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