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中龄林抚育成效监测与分析
2015-06-10刘瀛杨青川杨子健褚永磊白慧敏张莹
刘瀛,杨青川,杨子健,褚永磊,白慧敏,张莹
(辽宁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辽宁 沈阳 110122)
森林抚育是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依据合理密度理论,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部分林木,扩大保留林木生长空间,改善林分环境条件的有力手段[1]。其目的是通过森林抚育加强森林结构调整,明确森林经营方向、经营重点、经营措施,砍伐病腐木,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内环境,促进林木生长,以便形成理想的林分结构,加强林分稳定性和机能,从而使林分抗病害能力提高,并在改善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全面功能,促进森林多种效益的发挥。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分布格局以中幼龄林为主,一方面森林林分结构单一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我国森林抚育工作长期滞后导致了森林资源质量低,森林抚育的各项效益低下[2]。最近几年来,我国广泛开展森林抚育经营,森林抚育的相关理论研究还尚未形成体系,森林抚育经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3]。因此,本文通过对红松中龄林抚育成效监测与分析,研究森林抚育对森林资源变化和生态状况的影响,评价森林抚育的实施成效,为红松中龄林森林抚育合理经营提供理论基础。
1 研究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本研究区为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东北部的北旺清林场,地理位置为125°05′—125°20′E,41°44′—41°57′N。东与吉林省通化县富江乡、柳河县的向阳镇相邻,北与清原县湾甸子镇接壤,南与新宾县的旺清门镇、红升乡毗邻,西与新宾镇郊区相连;呈现出北高南低、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属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年降水量在700mm左右,年平均气温5.1℃,无霜期127d左右。
1.2 监测区立地条件
监测样地位于北旺清林场24林班9小班,平均海拔676m,坡向东,坡度18°,树种组成10红,人工实生,林龄42a,土地类型为森林棕壤,植被类型为针叶林。2011年10月在本小班内分别设置对照样地与监测样地,其中监测样地进行抚育间伐,对照样地未进行抚育采伐、清场等作业活动。
2 抚育技术与调查方法
2.1 抚育技术
于红松由中龄林到森林近熟前,根据林分发育、自然稀疏规律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伐除过密的、生长不良和质量低劣的林木,缓解林木之间的竞争,促进保留木的正常生长发育,调整林分密度,改善林分环境条件,促进林分产量的提高。
2.2 试验样地设置
在开展森林抚育的小班中,分别设立监测样地和对照样地。样地面积为0.1hm2,形状为矩形。样地距林缘不小于20m,不跨河流、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森林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的距离在30m以上,其中,邻近森林抚育样地的15m距离按照抚育措施进行抚育,邻近对照样地的15m距离内不进行抚育。样地的四至边界确定后,在样地东北角设置固定标桩,以利复查。样地布设时间为2011年10月,复查时间为2013年9月。
2.3 调查方法
分别对监测样地与对照样地的林分蓄积量,林分平均胸径、树高、郁闭度、林下植被状况、森林土壤性质、森林涵养水源等因子进行调查。对样地内的样木进行每木检尺,起测胸径为5cm;按径阶选择不少于15株林木测定树高,测定树高的株数与径阶检尺株数成正比;林下植被调查采用样方调查法,灌木样方面积为4m2,分别设置于样地的4个角,形状为边长2m的正方形;草本样方面积为1m2,设置于灌木样方内,形状为边长1m的正方形,并对样方内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等因子进行记录;森林土壤调查按照土壤的发生层O(0~10cm)、A(10~20cm)、B(20~40cm)层依次取样,样品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部取样,取样后对土壤酸碱性、容重、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等物理性质进行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森林抚育对林分树高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抚育间伐后林分树高生长量变化较明显。表1看出,监测样地平均树高增长量为0.6m,对照样地平均树高增长量为0.5m,监测样地林分树高增长量高于对照样地20%。这种变化是因为通过抚育间伐,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郁闭度降低,增加了保留林木的生长空间,使保留木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林木生长。
表1 林木因子调查情况
3.2 森林抚育对林分胸径的影响
胸径是林分调查中的最易测量且测量精度较高的因子,又是决定抚育间伐效果的主要因子[4]。通过对比分析,监测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为0.3 cm,对照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增长量为0.4cm,监测样地林分胸径增长量低于对照样地25%(见表1)。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通过抚育间伐,虽然伐除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调整了林分密度,林内光照强度增加,对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抚育监测时间短,对胸径的生长影响还不是很明显,需后续长时期跟踪监测。
3.3 森林抚育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分蓄积量的增长。抚育间伐后,监测样地林分蓄积增长量为18.21m3hm-2,对照样地蓄积增长量为15.48m3hm-2,监测样地蓄积高于对照样地17.6%(见表1)。主要因为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内环境和林分结构,增加了林木生长空间,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从而促进了林分蓄积量的增加。
3.4 森林抚育对林下植被盖度的影响
监测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后,林下灌木、草本的盖度较对照区有明显增长,草本盖度增长量尤其明显,增长量为对照区的9倍(见表1)。这是由于抚育间伐后,林冠疏、林分郁闭度减小,林木光照条件得到改善,促进了林下喜光植物的生长,使林下植被盖度增加。
3.5 森林抚育对林分土壤酸碱性的影响
土壤酸碱性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对土壤养分状况和林木生长有明显的影响[5]。通过对土壤pH数据分析可知,监测样地与对照样地林分土壤均呈酸性且O、A、B层均无明显差异,其中监测样地土壤pH平均为5.3,对照样地为5.41(见表2)。由此可推测,短期的森林抚育对土壤酸碱性暂时无影响。
表2 林地土壤物理性质
3.6 森林抚育对林分土壤容重的影响
土壤容重是表征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在土壤质地相似的条件下,土壤容重的大小可以反映土壤的松紧程度[6]。与对照区相比,监测区土壤O、A层土壤容重有所降低,分别低于对照16.5%和4.8%,而B层较对照略有增加(见表2)。研究结果表明,O、A层土壤容重变小,土壤疏松多孔、透气透水性增加;而B层土壤容重略大,土壤紧实、疏气通水性变低。推测抚育间伐早期可能使林分表层土壤结构得到了改善,由于表层土壤光照、温度增加,促进了枯落物的分解,改变了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容重变小;但短期内森林抚育对下层土壤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
3.7 森林抚育对林分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森林土壤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林分植物通过不断地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来维持其生长[7]。土壤的毛管孔隙度、非毛管空隙度、总孔隙度等物理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土壤的持水能力[8]。结果分析可知,与对照区林分相比,监测区土壤O层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均有所增加,增长量分别高于对照区12%、7.1%、7.9%,而B层土壤均小于对照区12.5%、7.6%、8.2%(见表2)。结果表明,抚育间伐早期可以使表层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增加,而对下层土壤的影响还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是由于通过抚育间伐,伐除了过密的、生长不良和质量低劣的林木,使地表枯落物和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土壤的孔性和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表层土壤的通气通水性增强,促进持水能力的增加。而下层土壤受到森林抚育效果影响不明显,持水能力低于表层土壤。
4 结论和讨论
通过森林抚育监测,初步反映出抚育间伐对林木生长方面的因子有一定影响。通过抚育间伐,林内环境条件得到改善,扩大了林木的生存空间,调整了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降低,促进林木及林下植物生长,使林木树高、公顷蓄积量、植被盖度均有所增加;二者林分土壤的酸碱性无明显差异;监测区表层土壤的容重减小,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增加,使表层土壤的疏松程度、通气透水性及持水能力增强,但由于抚育时间较短,短期内对林木胸径、下层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持水能力影响还不是很明显。抚育间伐效应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部分抚育成效在短期内不显著,仍须长期进行森林抚育成效监测,科学掌握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以便更好指导林业生产,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1]李川,呼海涛.浅谈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2(18):99-99
[2]杨文龙.湖南省主要用材林森林抚育综合效益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3]赵西哲.湘中南地区主要用材林森林抚育综合效益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白艳.不同采伐方式对兴安落叶松林分特征及其植物多样性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5]罗汝英,孙文峦,方永昌,等.土壤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6]Vepraskas M J.Plant response mechanisms to soil compaction.Plant-Environment Interaction[M].New York:M.Dekker,1994:263-287
[7]郑郁善,郭海涛,徐风兰,等.福建含笑杉木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差异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7,17(2):126-130
[8]代海燕,张秋良,魏强,等.大青山不同植被土壤物理特征及有效水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22(12):14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