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5-06-10孙烨赵贵娟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15期
关键词:支原体个性化小儿

孙烨 赵贵娟

在各类小儿临床病症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发病率在近几年来呈逐步升高的趋势。本病周期性以及季节性较为明显,患儿多以发热与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若延误诊治则会导致免疫系统以及心脑肾等多脏器受累,引发溶血性贫血、脑膜炎以及心肌炎等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2]。本文由此分析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本院就诊的6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本次研究,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0~10岁,平均(3.5±2.4)岁;病程3 d~2个月,平均(7.4±6.2)d。入组患儿病情均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诊断标准相符,且经血清MP-Ig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血常规检测确诊[3]。患儿均以发热咳嗽、咳痰以及气喘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58例主要表现为肺外症状,且合并呼吸系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16例,腹痛24例,呕吐腹泻8例,心悸6例,胸闷4例。按照RevMan 5.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对症药物治疗以及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用药护理:由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治疗药物多以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为首选方案,但容易出现呕吐、恶心、腹痛以及腹泻等不良反应,具有较严重的胃肠道刺激性。因此,应将输液时间定于患儿进食后,以降低胃肠道反应,或可给予适量维生素B6止吐;同时还应合理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导致心力衰竭或静脉炎[4];(2)咳嗽护理:作为机体保护性反射的一种,咳嗽有利于改善肺部炎症吸收,并促进气管内分泌物排出,所以医护人员应指导患儿学会有效咳嗽,若患儿伴有咳嗽无力则应调整体位、或通过拍背来加速排出气道分泌物。若患儿咳嗽较为严重,可给予适量止咳糖浆或者苯巴比妥用于止咳镇静,但应控制给药量;(3)发热护理:应对患儿呼吸、心率以及体温等指标变化予以密切监测,对于发热患儿可采取头部冰敷、酒精擦洗腋窝与颈部、温水擦脸等方法给予物理降温,或谨慎给予适量解热镇痛剂以及布洛芬液治疗;(4)饮食护理:发热状态下患儿多伴有口唇干裂以及口腔异味,情况严重者或发作口腔溃疡,对此可提供呋喃西林指导患儿漱口。同时应加强营养,改善患儿体质,应以流质、半流质的富含高蛋白、高热量以及高维生素类食物为主,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5)心理护理:医院内各类医疗操作行为例如抽血、服药、穿刺以及注射等均会造成患儿惧怕心理,此外不少家长对于疾病知识缺乏足够了解,对于患儿耐受度以及预后存在较大顾虑,此类心理反应会进一步影响患儿依从性。护理人员对此应保持和蔼、耐心的态度,积极与患儿沟通交流,应注意初次交流时不可过于大声交谈或突然强行拥抱,以免导致患儿恐惧心理加重,而应与患儿家长交流,待与患儿逐渐熟悉后,其陌生心理逐步消除时再与患儿沟通交流,并应重视患儿家长心理指导,详细讲解疾病基础知识、用药效果以及治疗过程,提高其依从性以及配合度;(6)并发症护理:首先应做好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护理工作,本病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多以鼻塞、不规则发热、淋巴结肿大以及咽峡炎为主要表现。据统计,MP感染合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约为2.20%。发病初期患儿以不规则发热为主要表现,因此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其体温变化,定时测量体温,对于高热患儿可予以冰袋冷敷、温水擦浴等方法降温,或口服新癀片、灌肠,经过30 min降温处理后及时测量患儿体温并作详细记录。其次应做好心肌损害护理,MP感染合并心肌损害以心肌酶异常以及心电图改变为主要表现,患儿并无明显自觉症状。由于肺炎支原体病毒在细胞内存活时间≤18 d,因此早期抗感染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确保患儿在10~14 d内绝对卧床休息,降低心肌耗氧量并缓解心脏负荷。对于好动的患儿可通过拼图、画画、讲故事以及听音乐等方法保证其充分休息;应做好饮食指导,不可过饱而导致心脏负担增加。此外还应对患儿血压、心率以及脉律变化予以严密监测,并做好心电监护。一旦出现心动过速以及多源性早搏应及时联系主治医师。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于7 d内恢复至正常或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下降,咳嗽以及肺部哮鸣音明显缓解;有效:患儿体温于7 d内有明显下降,且咳嗽与肺部哮鸣音有一定缓解;无效:患儿体温与症状在2周内无明显改善,或反而加重。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5-6]。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在支原体肺炎感染各类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由于小儿免疫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多发肺炎支原体感染[7]。MP感染以学龄前期以及学龄期儿童为好发群体,易导致多脏器乃至多系统损害,其发生机制为人体部分组织和肺炎支原体有共同抗原,一旦感染肺炎支原体则会产生组织自身抗体,进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并造成肺外靶器官病变,而MP感染患儿多伴有免疫功能紊乱以及机体抵抗力下降,有较大几率出现继发性感染,所以早期明确诊断支原体肺炎感染并及时予以诊治和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8]。同时还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感染护理措施,病房内应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并定期喷雾空气消毒,用100 μW紫外线灯照射病房,每次持续1 h,每周1次,并做好病患隔离措施,分室安置不同类别传染性疾病患儿,尽量控制探视次数,以免引发交叉感染[9]。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对其年龄特殊性予以充分考虑,在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的同时从不同方面着手开展个性化护理干预。给予合理的用药护理、咳嗽护理、发热护理以及饮食指导,同时还应结合患儿心理状态,积极与其互动交流,并利用手势、眼神等方法积极暗示、引导和鼓励患儿,提高患儿依从性[10]。若患儿伴有抽搐症状,则应在病情发作时取牙垫置于口中,避免舌咬伤[11]。同时应做好呼吸道护理,给予适量水合氯醛等镇静药物,或给予吸氧护理。不可对患儿肢体强行按压,以免造成骨折。昏迷患儿应保持其处于平卧位,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定时翻身并保持气道通畅。同时还应做好全身皮肤护理,对患儿呼吸以及瞳孔变化进行严密观察。若患儿眼睑无法自行闭合,则可取红霉素眼膏涂抹;精神异常者可通过互动交流、熟悉病房环境等方法缓解其不良心绪,也可适量给予镇静剂[12]。

在小儿MP感染治疗用药中,红霉素是较为常用的一种,但容易引发局部刺激性疼痛以及胃肠道症状等各类不良反应,因此在静脉滴注时医护人员应遵循“三不”原则:(1)药物静滴浓度不可超过1 mg/mL,避免药物浓度过高而对血管产生疼痛性刺激以及静脉炎;(2)药物滴入速度不应过快,最佳滴注速度应保持低于30 gtt/min,避免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腹痛等等);(3)药物治疗时间不可过长,以免造成肝脏损伤。治疗过程中应对红霉素静滴时患儿反应情况予以严密观察,并采取针对性护理。穿刺静脉时应选择血管较粗的部分,若伴有血管红肿应给予30%硫酸镁湿敷,以免发生静脉炎[13-14]。

MP感染合并神经系统受损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以及喷射状呕吐,监测脑电图可见异常改变。对于伴有高热及呕吐的患儿,护理人员应嘱其保持卧床休息,并在呕吐时帮助患儿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免出现误吸以及窒息情况,同时应对患儿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状态进行观察,若患儿伴有惊厥则可采取抗惊厥以及退热处理,并适度给予镇静剂[15-16]。

MP感染患儿有一定几率伴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其多因发热而造成体内分解代谢加速,体内能量消耗也进一步增加,同时消化功能随之降低,因此临床多建议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清淡易吸收以及高维生素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并应做好患儿皮肤以及口腔部位的清洁与护理[17]。若患儿出现鼻塞症状,可取1%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每2小时滴鼻1次,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局部冷敷,以缓解鼻黏膜水肿与充血症状,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18]。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尤其应关注鼻塞、淋巴结肿大以及长期发热的MP感染患儿,并高度警惕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发病可能性[19-20]。

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重视做好过敏性紫癜以及关节病变等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工作,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细致观察其皮疹数量、分布以及形态特点,做好皮肤清洁护理,避免擦伤或者抓伤所引发的感染与出血[21-23]。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中无1例过敏性紫癜,说明本科护理人员对于过敏性紫癜预防护理工作开展较好,值得肯定。

总的来看,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儿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与王金玲等[22]报道一致,表明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增益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干预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其有利于巩固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病情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王素芹,汤贯君.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30-132,135.

[2]胡建国,谢于鹏.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关系的临床探讨[J].国际呼吸杂志,2012,32(21):1605-1606.

[3]蒋群英.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4):333.

[4]杨秀丽.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肺外并发症的护理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346.

[5] 杨利华.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7):909-910.

[6]李燕.21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66-67.

[7]朱柳芳.临床路径在基层儿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9):256.

[8] 谢雪珠.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7):2108-2109.

[9]陶建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3(8):143-144.

[10]张幼婷.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7):6042-6043.

[11]李艳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2):370.

[12]夏月莲,王霞.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伴肺外并发症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2,24(3):53-54.

[13]许红,李燕艳.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6):79-80.

[14]邹琴.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8):4117.

[15]阿依克木汗·尢奴斯.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治疗及其护理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80-81.

[16]王霞.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腹腔积液9例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8):570-571.

[17]陈智华.沐舒坦加万托林雾化吸入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7):828.

[18]顾骞,孙晓虹.个性化护理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236-237.

[19] 鲁雪.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1(16):2-3.

[20]郭红英,杨凯红.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9):46-47.

[21]崔亚梅.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与治疗[J].中外医疗,2013,32(36):193,195.

[22]王金玲,张培兰.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5):211-212.

[23]王书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425.

猜你喜欢

支原体个性化小儿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夜盗小儿(下)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夜盗小儿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小儿涵之三事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同桌宝贝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