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骨密度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
2015-06-10龙敏刘曼
龙敏 刘曼
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是骨骼矿物质密度的简称,是通过扫描检查的方式,对人体骨骼矿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对人体骨骼强度作出判断,可以准确地发现有无骨质疏松及其程度,这是目前我国唯一诊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和评价骨折风险的方法[1]。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多种原因导致体内钙盐丢失,BMD降低导致骨质疏松,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中老年人更为明显,由于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平时不会被人们发现,直到发生骨折才被引起重视,骨折率逐年上升且致残率很高,因此早期体检和诊断极为重要[2]。为了确切了解骨钙流失的相关因素,笔者对1600例健康检查者的BMD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来本院健康中心的160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28例,女1072例,年龄50~89岁,平均(59.6±2.7)岁。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Prodigy Advance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两侧股骨处超声速度值(SOS)检测,由专人测得BMD值并进行比较。
1.2.2 护理干预方法 根据不同人群测定的BMD值,对BMD异常者进行护理干预:(1)讲解疾病防治知识。对没有发病的中老年人,应重点讲解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常识。(2)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OP,防止骨折发生。首先,要戒烟,戒烟对中老年人来讲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他们认为,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改变不了,一旦改变会让身体不舒服,会诱发别的疾病,特别是中老年男性更为突出。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强烈干预,给他们讲清吸烟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吸烟的危害,吸烟是诱发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家属也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劝其配合医生做好预防工作。其次要限酒。指导中老年人进行自我保健锻炼,根据每个中老年人的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进行自我保健,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可以采取大多数都能接受的散步、参加中老年广场舞及广场操等体育活动,在他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一些爬山、爬楼梯运动。(3)平时要坚持每天室外日照,调节好饮食结构,饮食中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增加钙质的吸收,提高骨骼矿物质的含量。
1.3 观察指标及分组标准 观察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习惯的人群的BDM值,其中生活习惯包括吸烟、饮酒、运动及日照。每天吸烟量≥1包为吸烟,<1包为不吸烟;每日饮酒量≥200 g为饮酒,<200 g为不饮酒;每日运动时间≥1 h为运动,反之为不运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BMD值持续下降,以60~69岁下降最明显,不同年龄中老年人B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女性达到60岁后Ward’s骨量丢失率达39.6%,男性达27%,在70岁之后骨量丢失呈平缓下降的状态;中老年女性骨密度值低于男性,吸烟、饮酒、运动少、日照低于1 h/d者骨密度值明显减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因素与BMD值的关系
3 讨论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骨密度测量“金标准”是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年龄和性别对BMD值有一定影响。BMD峰值多出现在30~40岁,50岁中老年女性BMD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男性无加速下降现象。在骨骼达到BMD峰值前,骨代谢非常旺盛,骨钙含量高,骨骼最为强壮。随着年龄的增长,BMD峰值期过后,破骨细胞相对活跃,开始出现生理性的骨量减少,BMD下降。OP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人和绝经后的妇女,女性的OP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也就是说OP的发生受激素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通常与OP发生有关的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甲状腺素、催乳素和生长激素等[3]。这些激素会参与协调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换,影响骨骼代谢,在OP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赵玉兰等[4]研究发现,无论是卵巢切除还是自然绝经的妇女均表现出骨丢失加速,后者发展更快,骨丢失更为明显,提示体内雌激素的减少与绝经后OP有直接关系。尤其一些患有糖尿病的骨质疏松的中老年人,骨质代谢更为明显[5]。
不良生活习惯对BMD值检测结果的影响较大。吸烟已经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危害人体健康的头号因素。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体中存在有大量的吸烟人群。本研究的1600例当中,有过吸烟的有1106例,占69.13%,且男性居多。长期吸烟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极大的危害,免疫功能的低下,使骨的生长发生障碍,导致骨的破坏增加,从而导致OP发生,也有学者发现随吸烟时间延长及吸烟数量提高OP发生有显著提高的趋势。女性吸烟可使雌激素过早消失,导致骨代谢异常,OP过早发生。过量饮酒时,乙醇对成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可导致骨钙素下降,影响峰值骨量的形成。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一般在30~35岁达到一生中所能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峰值骨密度或骨峰值)。峰值骨量的高低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人的骨量由三方面因素决定:即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以及之后的骨量丢失速度。峰值骨量越高,也就越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期的低骨量主要是由于年轻时的低峰值骨量造成的,因此努力提高峰值骨量是骨质疏松防治的重点。有研究表明,中老年人过量饮酒,不仅伤肝伤胃,而且对骨细胞有毒性作用。其毒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会直接导致骨钙素下降,骨钙素下降直接影响到人体对糖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影响到峰值骨量的形成,这样就会直接导致骨钙质的减少,从而形成骨质疏松。在经过对中老年人的调查中,普遍存在户外运动少的问题。在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户外运动时间多者其BMD明显高于户外运动时间少者。这是因为,户外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户外运动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钙平衡;户外运动有助于人的精神状态和食欲改善,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经常进行户外运动,接受日照可促进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使钙吸收增加;户外运动能增加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及协调性,提高神经肌肉系统对抗创伤、保护骨骼的能力,日照作用与OP的发生有关,当活性维生素D不足时,会抑制钙的吸收,而维生素D与暴露阳光的时间呈正相关,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后,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物学作用,生成活性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影响BMD,日照低于1 h/d者BMD明显减低(P<0.05)。
有许多人认为,只要保证了每日的钙质摄入就不会发生OP,然而,机体的钙水平一方面受钙质摄入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钙质流失量密切相关。对于青少年来讲,应当补充足量钙,从而提高峰值骨量,延缓老年期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饮食中钙的需求也要适当地增加,可缓解其骨钙量的流失,减少OP和发生骨折的可能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要定期复查BMD,坚持每年做一至两次体检,及早发现骨质异常。人到老年,由于体内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各种激素分泌减少,骨代谢紊乱,吸收的钙不能补偿排泄的钙,体内就处于负钙平衡状态。这时候为保证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体内主管钙代谢的系统就会动用骨库中的钙来维持血钙的平衡[6]。如果老年人缺乏相应的保健知识,不注重自我预防与康复训练,不能够正确服骨康宁药的话,那么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病情会加重并产生并发症[7]。骨质疏松患者容易发生骨折,其中腰部、腕部、髋部骨折最为常见,发生椎体骨折后,有相当高的致瘫率,其死亡率较同龄健康妇女增加近九倍,引起髋部骨折患者每年的死亡率为20%,幸存者50%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8]。所以,如何对BMD异常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至关重要[9]。
中老年男女两性骨质疏松症以Ward’s区首先出现,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有效预防OP,防止骨折发生。吸烟是诱发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喝酒是仅次于吸烟的不良生活习惯。过量喝酒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骨峰量,从而影响到骨的总量。在饮食这方面,总体上讲,一线城市居民要比农村地区饮食习惯好些。城市居民的饮食结构更为合理些。农村地区的饮食种类要比城市居民丰富些,但不够科学合理。饮食结构与OP发生有很大关系。饮食中以含钙丰富的食品为主,如奶类、鱼、虾米、豆类、虾皮类等食物,也要注意食淮山药、党参之类健脾运脾的食品,使脾胃消化功能强健,营养物质充分吸收利用[10]。现在电视节目也有养生讲堂,讲到饮食营养和饮食平衡的问题,中老年人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安排适合自己的食谱,尤其对骨质疏松人群,要增加奶制品、豆制品和钙类食物的摄入量,使自己的身体中骨钙量在饮食中得以补充,从而提高中老年人的骨质量[11]。户外运动是预防OP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可以促进活性维生素D的形成,从而可以提高钙的吸收,达到提高骨钙量的目的[12]。除了进行中西医临床治疗和对老年推拿治疗外,户外运动应采用负重锻炼如散步、慢跑、爬山和跳舞等[13-14]。一般情况下,散步比较适合大多数中老年人,家人应当陪同他们一起到外面走一走,散散步,每次散步不少于40 min;参加现在流行的广场舞和广场操,也要保持在1 h左右。时间不宜过长。当然,时间也不能太短,起不到锻炼的作用。有专家建议,不主张中老年人爬山或者爬楼梯,因为他们的骨质量在降低,爬山爬楼梯会加重中年人尤其是老年人的骨质承受力。个别身体素质较强的中老年人可以根据自身身体情况适当地进行这类户外运动。中老年人每日户外日晒应不少于1 h[15]。其实如果能接受到足够的太阳照射,人们一般是不需要去补充维生素D的,在美国,每日摄取1.25~1.75 μg,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是成人为每日5 μg。较白皮肤的人只要在夏季将手和脸曝露在阳光下10~15 min,每周2~3次就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D。专家建议每天晒太阳至少要半小时。一天中,有两段时间最适合晒太阳。第一段是上午8时到10时,此时红外线居高,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第二段是下午4时到6时,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α光束占上风,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不论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之间,尤其是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之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这时候紫外线太强,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因此,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家里,医护人员和家属都要照顾好中老年人,特别是骨质疏松的病人,要坚持每天增加阳光照晒,每天至少在1 h以上。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定期进行全身骨密度测定是目前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防患于未然的最重要、最准确、最直接也是最有价值的环节。定期复查BMD能及早发现骨质异常,有效地进行护理干预,可延缓OP发生,降低骨折发生率和致残率。同时要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加强合理饮食,加强户外运动,加强日光照晒,全面提升自身体质。
[1]秦子琈,徐有俊.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4):31-33.
[2]王守赟,张光宇,慈元.骨质疏松症对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154-155.
[3]吕静美.老年脊柱骨质疏松症的诊治[J].海南医学,2004,7(1):94.
[4]赵玉兰,李春增.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及其与骨折的关系[J].中医,2000,12(8):58-61.
[5]刘君英,阎德文,禤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治疗[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3):76-78.
[6]田勇,李华,孙倩,等.老年糖尿病并骨质疏松血IGF-1、骨钙素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15-17.
[7]王惠礼,杨晓玉.骨康宁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29-30.
[8]郭建民.老年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134-136.
[9]林丽英,莫绮华,余贺杲.各种护理对骨质疏松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4):92-94.
[10]伍先明,吴俊.鲑鱼降钙素(密盖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4):4-6.
[11]姜乾金.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63-264.
[12]张燕清.健康教育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2,8(8):177-178.
[13]张国庆.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86-88.
[14]杨梅.老年骨质疏松症疼痛86例中药配合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80-81.
[15]王和鸣,汪宝军,王竹凤,等.福建省中老年人骨密度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4,10(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