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学习动机的提高策略

2015-06-10张起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初中生

张起生

〔关键词〕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初中生

一、研究目的

随着年级的增高,初中生的学习内容不断加深,学习科目逐渐增多,父母的关注和教师的要求都随之加强,导致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增加,而此时又正值个性和心理成熟的转折期,因此初中生的学习问题往往成为其他心理问题的导火索。要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剖析,以便准确把握当前我校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为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供客观依据。

二、研究内容

研究从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方面共设置了三个部分31 个问题。

第一部分是20 个客观问题,第二部分是10 道单选题。第三部分是1 个主观题,请学生写出“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需要得到怎样的帮助?”第二、第三部分同时作为对第一部分的印证和具体化。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以我校初中三个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采用问卷法。第一部分问卷的20 个问题中:1~5 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弱;6~10 题测查学习动机是不是太强;11~15 题测查学习兴趣是否存在困扰;16~20 题测查学习目标上是否存在困扰。选“是”记1 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算出总分。若同一张问卷中,学习动机过弱与学习动机过强同时超过3 分,则视为废卷。总分在0~5 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少许问题,必要时可调整;6~13 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可调整;14~20 分说明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需调整。第二部分10 道单选问题不计分,只调查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第三部分不计分,用以印证和补充说明前两部分。

四、研究结果

共发放问卷226 份,收回有效问卷224 份。统计结果表明三个年级在“学习动机过弱”一项的比较中呈现出上升趋势,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弱的占总体的14.71%,初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弱的占总体的20.25%,初三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弱的占总体的21.62%。同时,三个年级在“学习动机过强”一项的比较中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初一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占总体的42.65%,初二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占总体的45.57% ,初三年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的占总体的55.41%。在“是否存在兴趣困扰”的比较项中,三个年级基本持平,初一年级存在兴趣困扰的占总体的8.82%,初二年级存在兴趣困扰的占总体的11.39%,初三年级存在兴趣困扰的占总体的8.11%。在“目标困扰”的比较项中,仍然显示出上升趋势,初一年级存在目标困扰的占总体的20.59%,初二年级存在目标困扰的占总体的22.78%,初三年级存在目标困扰的占总体的35.14%。

总分比较项目中,总分在0~5 分的初一年级学生比例为35.29%,初二年级学生比例为39.24%,初三年级学生比例为37.84%,三个年级基本持平。总分在6~13 分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初一年级64.71%的学生存在一定问题和困扰,初二年级60.76%的学生存在一定问题和困扰,初三年级59.46%的学生存在一定问题和困扰。三个年级中,只有初三年级有2.70%的学生总分在14~20 分,在学习动机上存在严重问题和困扰。

在对学习兴趣的调查中显示,认为学习很有兴趣的学生比例逐步下降。初一年级有17.24%的学生表示对学习很有兴趣,初二年级有15.19%的学生表示对学习很有兴趣,初三年级有11.69%的学生表示对学习很有兴趣。感到很枯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初一年级有8.62%的学生表示学习枯燥,有17.24%的学生表示不得不学;初二年级有15.19%的学生表示学习枯燥,有12.66%的学生表示不得不学;初三年级有16.88%的学生表示学习枯燥,有19.48%的学生表示不得不学。

在对“课前预习”的调查中发现,“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或查阅工具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初一年级所占比例为39.66%,初二年级所占比例为26.58%,初三年级所占比例为24.68%。“ 边预习边思考并带着问题听课”在初二年级所占的比例最低,达到15.19%;认为看一看就行的比例在初二年级中最多,达到41.77%。认为“不必预习”的比例反而上升,初一年级所占比例为6.9%,初二年级所占比例为16.46%,初三年级所占比例为50.65%。

在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学生的解决办法”的调查中发现,“记下来再请教老师或问同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自己独立思考” 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不敢提出,敷衍过去”或是“放到一边,不加理睬”这两项所占的整体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对“同学间探讨学习问题的做法” 的调查中发现,“ 主动参与” 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视问题兴趣而定” 呈上升趋势,“不大参与”与“从不参与”两项的总和呈下降趋势。

在对“课堂提问中学生的表现”的调查中发现,初二年级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所占比例最低,而在“参与思考,但不发言” 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67.09%。不大参与或随声附和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初一年级达到5.17%,初二年级达到8.86%,初三年级达到15.58%。

在对“课堂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学生的表现”的调查中发现,“认为很正常,谁都会出错,相信能得到师生的理解”“担心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失去老师的关注”与“面子丢大了,自己都不能原谅自己”三项指标所占的比例基本持平,而“担心同学们嘲笑我,没有面子”这一比较项在三个年级中呈下降趋势。

在对“记课堂笔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全部记录”呈明显上升趋势,初一年级所占比例46.55%,初二年级所占比例54.43%,初三年级所占比例64.94%。“偶尔记一下”所占的比例有所下降,在初二年级学生中没有人认为“没有必要记录”。

在对“做作业之前,学生是否复习课堂笔记和课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做作业之前,能一贯坚持复习课堂笔记和课本”所占比例初二年级最高,达17.72%;“认为没有必要”所占比例初三年级最高,达到19.48%,而初二年级所占比例最低,仅1.27%。

在对“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的表现”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初一年级表示“每次都能独立完成”的比例最高,达到50%,表示“同学间询问讨论后完成的”学生所占比例最低;初二年级“作业不会做时看别人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0.25%;而初一年级表示“经常看别人的”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8.97%,初二年级所占比例为零。

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学生“及时找出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尽快提高成绩”的比例明显下降;在“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的比较项中,初二年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46.84%;而“对自己能力产生了怀疑,失去了自信”的比较项显示,初三年级所占比例最高,达到23.38%;“反正是考不好,可我努力了就随它去吧,车到山前必有路”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59%,而初三年级所占比例最低。

五、讨论与建议

(一) 主要发现

从初中三个年级的比较中,我们发现学习动机过弱与学习动机过强均呈上升趋势;目标困扰呈现上升趋势;对学习很有兴趣呈下降趋势,而感到学习枯燥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预习,有问题请教他人或查阅工具书”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边预习边思考并带着问题听课”“参与思考,但不发言”在初二年级所占的比例最低,认为“不必预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作业不会做时看别人的”的比例反而上升。

(二) 建议及对策

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法等方面,教师应当足够予以重视。

对于学习动机过弱的学生,要调整目标、适当激励、培养信心。学习动机能够促进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从而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把目标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等。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要适当,轻而易举就能达到的目标不会使人产生动力,高不可攀的目标会令人望而却步。其次,在情感上多用积极语言激励学生。除了赞扬和激励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其相应的学习行为。最后,适当安排参观。让初中学生参观高校,学生会产生直观的感受,利于学生体会高一级学校的学习状况与生活环境,以此坚定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要缓解压力、调整身心、提高效率。学习动机过强会产生学习的盲目性与冲动性,干扰学生注意力的集中,降低知识获取的效率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整体学习效果下降,增加出错率。学习动机过强还会产生巨大压力,影响心理健康。长此以往必将造成学习能力的下降,产生挫折感,甚至厌学。对于学习动机过强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放松指导,在学习情绪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使学生平稳、健康、高效率地进行学习活动。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百善学校,北京,102211)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学习心理学习动机初中生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职业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与对策
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应用
公开课与常态课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的表现分析
关于职业院校技师层次学生学习心理状态分析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