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与学”方式变革初探
2015-06-10朱丹怡
朱丹怡
笔者结合自己在音乐课堂中的一些教学案例,浅谈如何通过音乐课堂进行“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与尝试。
一、自我发现,追求音乐之美
艺术节罗丹说过:“生活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音乐也来源于生活,音乐学科的本质就是带给学生丰富的审美体验和美好的感悟。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和体验,获得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材中选用了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世界名曲——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管弦乐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为了能让孩子们自己去主动发现并追求音乐之美,我利用任务单进行前置教学,进行了自我整合学习资源尝试:
因为这是一首知名乐曲,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设定了这样的学习任务单:(1)了解音乐家生平介绍(2)了解波尔卡这种舞曲形式(3)了解这首乐曲最主要的配器特点和情绪表现特征。这项课前作业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不算困难,在课堂上孩子也非常愿意呈现自主收集的资料,并积极踊跃地在课堂上展示,老师并未做过多的讲解,学生已经对这首乐曲及作曲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这一课例中,学生通过课前前置性学习,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自我发现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也将使他们获得探寻音乐之旅的金钥匙。
二、自觉探究,感知听觉艺术
音乐是感受与体验的听觉艺术,音乐新课标首要基本理念倡导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自始至终存在于音乐教师的音乐表现和学生音乐审美体验中。在课堂上,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灌输,相信学生肯定不能获得发自内心的审美体验,而通过引导,带领学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实践,更容易形成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充分审美体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探究已然成了一种自觉行为。
例如,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选用的《踏雪寻梅》是一首充满中国古典美的音乐作品,每次在教唱这首歌曲时都被它优美的旋律及营造出的悠远意境所打动,如何让学生也能感受到这首作品所营造的意境美呢?在歌曲处理部分,我让学生自己尝试根据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乐表现记号、情感标记等对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先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再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邀请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充分挖掘教材中显现出的意境因素。学生通过初步分析,提出了如下问题:
1.乐曲速度分析:生:我们想分别用慢悠悠和稍快点的两种演唱速度来演唱,大家觉得哪种才能唱出骑驴踏雪、寻梅赏梅的兴奋心情呢?为什么?(学生分别进行尝试与实践,得出结论)
2.力度变化、重点乐句的处理:生:歌曲一开始采用的力度记号为“mp”,而随着音乐的行进旋律逐渐上行,我们演唱时力度又可以产生怎样的变化呢?师补充: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时乐句里出现的“do、mi、soi、do′”的音阶跳进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表现出赏梅的喜悦和怡然自得的心情,通过练习和尝试,感悟并表现准确的音乐情绪。)
3.感受歌词的意境美:师总结:寒冷的冬季,百花凋零,而梅花却傲雪怒放、香气袭人,如果你是歌曲中的孩童,你会怎样骑驴去踏雪寻梅呢?可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来表现这首歌。(小组互相讨论并进行动作表演)
音乐作品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学生对其的理解不是与生就来的,因为个体知识获取程度的差异,课堂上生成的答案也各不相同,这既是一个讨论环节,也是一个表演环节,同时还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音乐与写作一样,可以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表达作曲者的意图。本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地带着思考去欣赏和演唱,带着问题去探究和创造,通过深入体验、自主学习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表现出歌曲中的主人翁对生活和自热的热爱,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的情趣美和用音乐营造的意境美,学会了享受音乐所带来的身心愉悦。
三、自主合作,充分参与活动
纵观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教师都有了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表演、创造和欣赏等音乐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但是很多情况下是少数学生参与了各项活动,而大多数孩子往往比较被动。在这种情况下,小组合作的优越性就得到了体现,如何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学习方式真正得以改变,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觉得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小组合作的形式虽然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但如果教师只是站在讲台上,让各小组自由开展学习和讨论,那么势必会发现有的孩子容易成为“看客”,而有的小组看似“七嘴八舌”讨论得热闹有余而缺乏深入思考。这时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了,在具体的音乐实践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认真倾听他们的设计思路,在活动中观察动作、队形的编排,提出中肯的建议,及时对各种情况进行调控,同时提醒组长特别关注小组中的弱势成员,使每个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得到锻炼,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充分实现了自我价值。
当然,小组合作也不是每节音乐课都适用,教师必须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思考这种学习方式是否本节课需要,合理舍取,才能真正让自主合作学习具有有效性和生命力。
通过“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和尝试,孩子们更喜欢上音乐课了,更为主动的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学习音乐的过程成了孩子们享受快乐的过程,师生的互动和心灵的对话也成为一种习惯。音乐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探索的步伐将不断前进,努力寻找与学生的契合点,引导他们自信、快乐地学习音乐,最终实现音乐带来的愉悦能伴随孩子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