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2015-06-10庄婉真
庄婉真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材的内容相对简单而且不连贯,这样就使得教材的内容结构和所要学的知识结构之间有了距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用语言的形式来表达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培养了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
1.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相对来说不连贯,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难领会教材内容,接受不了书中的知识。语言是小学生表达思维能力的一种形式。教材的内容是用文字表达的,言简意赅,文字数量有限。所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生动形象的把教材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概念数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有效的方式。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就是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差,根本理解不了数学中的概念,所以,教师就要用生动形象的事例,通过实际操作来表达这一数学概念的含义使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
2.教材的结构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比较丰富,知识面也比较广,由浅入深,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能力比较差,根本不能接受,更不要说掌握运用。所以,教师就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用生动鲜明的事例与所要讲解的数学概念联系起来,努力在生活中寻找原型,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教材中抽象的概念与具体事例相结合,是教材的内容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运用。
3.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复杂性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小学阶段,小学生所要学到的数学知识内容很丰富,由浅入深,有些知识还不只是学一遍,有些学过的知识要在接触新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理解,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重新认识它。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思维方式,容易使学生误解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模棱两可的感觉,无法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过程。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再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看旧的知识,重新去理解认识,对所接触到的知识有立体感,更加全面的去认识它,并能灵活运用。
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对策
1.以“教学内容”代替“教材内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比较多,而且不连贯,枯燥乏味。这就使得学生厌恶学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不完善,思维方式还不健全,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一些相关的故事或教辅材料,结合所要教授的知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挖掘小学生的潜能,提高对数学课的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概念,整整理解所学内容的外在意思和深层内涵,真正掌握教材内容。
2.构建符合学生思维模式的教学结构。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一般是跳跃式的,虽然所讲的知识是由浅入深,但在教授深一点的知识的同时,又跳到前面所讲的知识层面,使学生对以往旧的知识又重新认识,重新理解,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使学生觉得以前学的知识并不难理解和接受。与此同时,老师还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同一概念,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勤于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不再感觉学习数学是负担,从学习数学中找到乐趣,找到学习数学的窍门和规律,就是数学的严密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与实际生活相互关联。
学生对数学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许多教育家认为,无论任何人学习任何知识,都要以良好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学习任何知识都离不开原有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又会对原有知识重新认识,重新理解,这就使得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必定发生改变。这就要求老师要因势利导,把新的知识融会贯通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热情。
3.合理规划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学技巧,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根据数学知识的跳跃性,相应地增加知识点,加深各知识点的联系,强化学生的认知结构。要改变老师教,学生学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老师学生互相学习探讨。要加强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不要把上课当成任务,上一节课就算完成任务,不管学生是否接受得了。老师在课堂上,要把所教内容拓张开来,增加知识面。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以加深印象,了解了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独立存在的。不断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接受新的知识的效率。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多且复杂又缺乏连贯性,这就要求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共同探讨寻找更有效的办法,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多少就消化多少,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习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