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数学识图能力
2015-06-10吴从明
吴从明
一年级数学课本显见的特色就是多图,这些图片创设了活灵活现的情景,吸引着幼稚孩童的注意力。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他们的识字量有限,通过看情境图能使他们更轻松地理解学习内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喜欢看色彩鲜艳、内容有趣的图画。学生的思维发展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具体表象的支持,学生乐于读图、善于读图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教材中的大量情境图有些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再现,有些则是对生活场景的客观抽象,有的则是活动操作类。情境图的出现给传统的数学学科赋予了新的生命,也融入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教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数学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长久的、复杂的任务之一,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识图能力是这一任务的起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科书中的情境图,不管是新授课的主题图还是练习题的情境图,都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利用情境图作为起点,使学生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体现数学的实质显得尤为重要。教材中的情境图大都来源于生活,如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教科书第15页里的想想做做第2题,小男孩住在第几层。生活中楼房的层数,我们是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来确定的。一年级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数层数的顺序,再通过数一数就可以知道小男孩住在第几层。这些练习图、情境图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书本中的数学与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使他们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情境图的价值,引导学生借助情境图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目标达成,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培养学生读图的兴趣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而由兴趣促成的注意力方能恒久,注意力能保障观察的高效性。为了激起一年级学生读图的兴趣,教师可以有这几种引图方式。
1.故事引图: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形象性强,有趣的童话故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创设具体的数学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将故事与主题情境图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7页《0的认识》的主题图中出现了四只采蘑菇的小兔。它们分采了3.2.1.0个蘑菇。在教学时,教师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就串起这幅图:兔妈妈有四个兔宝宝,兔大哥、兔二哥、兔三哥和兔小弟。它们今天一起来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同学们想知道出现了什么情况吗?寥寥数语就引出了情境图,也使学生带着高昂地情绪开始了对图的探索。
2.动态播放和静态图片结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直观、形象,而教材中的很多主题图,是静止的结论式的画面,干扰了学生的思维,无法真正理解情境图的含义。比如《5以内的加法》一课,教材呈现的画面是“已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又有2人走过来。”学生看到教材画面很自然地就表述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花,后来又有2个小朋友来浇花,现在有5人在浇花。”不会出现老师们所期望的两条信息、一个问题这样的结构形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动态的出示三个小朋友浇花的情景,接着又跑来两个小朋友,也提着水桶来浇花。这时可以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个什么问题考考大家吗?……通过这样的处理,使静态图变动态演示,再辅以情境式的提问,使学生了解要考考大家就不能告诉结果,明确“问题”的概念,感受“数学问题”的结构形式,从而体会加法的含义。
二、结合情境图,培养数感意识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量化的意味,当学生面对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在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一册中第12页《认识1-5》的情境图中有丰富的人物、事物。当教师提问“说说你看了什么时?”。学生的回答可以分为三层,最低层次的回答是“我看见小朋友跳舞”,还有学生会说:“我看见3个小朋友跳舞”,有的学生会说:“我看见3个小朋友在跳舞,1个小朋友在拉琴。”教师对第二第三类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性及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在以后观察主题图的时候就会试着有目的地去寻找有关数学的信息,并把搜集到的信息有序完整地表达出来,这十分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数感,形成对形和数、数与数量的直觉,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
情境图的出现为本身就具备现实背景的数学内容,创设必要的现实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增加学生对数学问题的体验。又可以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新知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准备。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情境图,使之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来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