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巧设计,学生乐学习
2015-06-10王娟
王娟
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先生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严谨逻辑性的学科,容易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枯燥和认识上的障碍。小学生容易对新奇的事物、新异的刺激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效果持久。教师应牢牢抓住这一点,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我们的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可以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做起。
一、趣味导入,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如同一台戏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奏好序曲。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是深受儿童欢迎的导入方法,在故事谜语游戏的导入中,有的故事和谜语可以唤醒儿童的生活经验,有的游戏让学生在玩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学问题或者数学现象。
二、联系生活,增添兴趣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教师要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在教学“角的分类”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挖掘机挖土工作的视频。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往往充满兴趣,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欣赏观看视频的同时,渗透引入“角”。挖掘机的铲斗臂在工作的时候,弯曲伸直形成了不同度数的角,通过让学生观察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复习已经认识的锐角、直角、钝角等,同时引入新知平角和周角。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加强操作,提高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四、巧设练习,升华兴趣
根据学生年龄不同,尽量将枯燥的数学信息融入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同时教师可以尝试夸张地语言、动作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一味死板的讲述。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竞赛、游戏、猜谜语、智力大闯关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这样学生就不会厌烦地一味为了完成学习知识而学习,可以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学习起来更有积极性了。
五、特色评价,趣味归纳
根据儿童心理学介绍: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教师如果能设计得新颖有趣、精彩动人,不仅能巩固新知识、调节疲劳、保持学习兴趣,还能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在愉快的气氛中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高潮。如学习“角的测量”内容后可总结为:“点对点、线对边、内外要分清,0在外读外,0在内读内”等。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朗朗上口,降低学习的难度从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就采用了这样一首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学生在朗读中很快记住了大月小月的月份以及对应的天数,课后作业的正确率很高,真正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求知与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去在孩子们身上激发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去探索挖掘各种巧妙的方法和手段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做到“教学巧设计”,“学生才能乐学习”,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炎武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