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5-06-10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
一、引言
中级财务会计学是会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衔接初级会计学和高级会计学的关键课程,因为其内容来源于企业会计准则,并且与职称考试及资格考试中的考试科目具有高度相关性,因此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然而,在该门课程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中,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内容体系和教材等方面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所在院校的特点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分析了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所启发。
二、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从事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如下几点问题值得探讨: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我院的开设是在大二上半学期,此时学生只具有初级会计学的一点点基础,直接开设中级财务会计学,对于成本结转类的分录处理以及现值等概念的运用没有基础,因此,在讲述如计划成本法发出材料结转问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等内容中需要用到现值概念时就比较吃力。另外,该课程是96个课时,即要每周三次课,从学期开始上到学期末,学生基本没有消化时间,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又比较多,几乎每一章都有所谓的重点,导致学生学到的内容基础都不扎实,表现在考试中的分录是五花八门,不及格率在会计类课程中“名列前茅”。而教师为了赶进度,只能实现“Cover”,而不是“Discover”。本来应该适当增加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但由于时间关系只能先照顾课本内容,几乎没有多余时间补充案例。
(二)内容体系不够明确
该课程主要是从资产开始,涉及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最终形成会计报表。在此过程中涉及企业合并、商誉等问题。这些内容哪些应该在中级财务会计中讲解,哪些应该归属于高级财务会计不明确。
(三)教材更新不够及时
我院采用的是自编教材。近年来,为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不断加快会计改革步伐,准则变化教快,而教材的修订和印刷需要一个过程,学生普遍反映教材内容跟不上准则的最新变化,因此不能保证所学教材内容均为最新内容。
(四)学习方法不够灵活
以笔者的教学体会,对中级财务会计,只有把原理和规律的内容掌握,学习起来才会一劳永逸。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会计处理的死记硬背和照葫芦画瓢,作业完成得不错,但合上课本所学知识全部还给老师,特别是考试前的临阵磨枪。这种方法也许对于会计学原理或者会计基础的学习会有些效果,但是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而言是不适用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虽然内容繁杂,经济业务灵活多变,但是有一定的前后连贯性,有些问题还存在共性,所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五)考试内容不够合理
中级财务会计学学生的考试,更多的是注重会计处理和数据,而对于原理和应用的内容考核较少,多以选择题、计算题为主,缺少对案例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方面的考核。
三、改进措施
对于以上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一)合理设置开设学期
中级财务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因为涉及到现值、成本结转等内容,建议该课程开设放在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之后,以大三学期开设为宜。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安排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对于本科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将所学内容转化为真实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笔者认为中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最终应以三大财务报表开始,也应以三大财务报表为结束。为此,笔者一般会在第一次课就下载几份上市公司的年报,让学生直观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和适用性;然后,把报表的内容进行分项逐渐深入分析,便形成了中级财务会计学的主体内容;最后,再把所有的讲述内容进行归纳融合重新形成报表,便达到了该门课程的最终目的。为了更为直观地分项讲述课程内容,在讲每一章内容之前,会先介绍一下本章内容在实际运用中的小案例,让同学们带着问题学习本章的内容,等到该章的内容结束之后再让同学们回顾企业对该问题的处理,以便学生对处理方法和结果对企业业绩以及发展的影响理解得更加透彻。为了能够有时间增加案例教学,就需要相应增加课时,目前我院该门课程已由96个课时延长到106个课时,并且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这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时间的掌控。
除了相应的案例教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还要更注重艺术性、趣味性。因此,就要求教师对所授内容必须熟记于心,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知识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简单的内容由学生自行学习,难点和重点提前告知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学习,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辨思维。
(三)及时补充最新内容
教材不能及时更新问题应该是个普遍现象,因此在教学工作中,笔者会把准则最新变动情况及时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财政部已经发文明确的就明确讲述,还在征求意见的相关内容,正式文件没有下发的,还是按原有规定讲解,但是一定要给学生讲授征求意见稿的变化。等到课程结束财政部正式文件下发,再在以前讲述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强调,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处理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四)融会贯通学习方法
从学生层面来讲,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学而言,要围绕着三大财务报表这一中心展开学习,前边所学内容均为之做铺垫,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每项要素下均涉及确认、计量和处理。其实,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将学习方法进行简单归纳:
一是联系记忆法。如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处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作为投资方的资产,因此,处理的要点是要确定每期的投资收益,此时摊余成本的概念就不能再理解为成本,而是还持有多少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本问题。而应付债券是企业作为融资方而产生的负债,融资就要产生财务费用,因此应付债券的处理关键点在于每期财务费用的确认问题,同样用到摊余成本的概念,此时的摊余成本需要理解为还有多少需要企业将来偿付的债务问题。再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处理和分期收款销售固定资产,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融入资金付出的代价,因此要计入未确认融资费用,后者是融出资金要取得的收益,因此要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
二是归纳总结法。如对于减值确认的处理,从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到存货的期末减值、再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以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减值等,这些属于资产类的科目为了符合稳健性原则,如果有减值迹象在期末都是要先做减值测试,符合条件的必须计提减值准备的。再比如不同情况的金融资产,在期末时都要将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差异进行会计处理。
三是差别记忆法。如涉及资产减值问题的资产类科目除了记住共性问题为都要计提减值外,还要采用差别记忆法,如计量方法的差别、计提基数的差别和未来转回方式的差别等。再比如,对于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期末处理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计入科目的不同。这样的话就会做到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会记忆很久并且能够很快地结合实际工作。
(五)有效改进考试方式
中级财务会计学的考试内容,除了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会计处理外,还需要增加跟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分析等问题。如:为什么2007年之前,企业有大量计提资产减值情况,而2007年之后,这类数据出现了递减的情况?再比如,企业对金融资产不同的分类会对企业的综合收益表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会倒逼学生在学习时学会思考,而不是硬记一些分录处理。仅仅以考试分数为导向的教学是逐渐要被淘汰的。
四、结束语
本文结合自身的一些工作经验,总结了中级财务会计学教学中面临的几个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体系不够明确、教材更新不够及时、学习方法不够灵活、考试内容不够合理等,并提出了几点相应改进措施,希望对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