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醉醉翁亭
2015-06-09李茜
李茜
关于琅琊山的介绍有很多,也很美。当然,最吸引我们的,是那首《醉翁亭记》。所以,在初夏的一个早上,我们一家三口收拾行囊,慕名而去。
琅琊山位于滁州西南,从南京到滁州的路程很近,沿途穿过老山林场,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山林水塘,绿树红花,一派乡村田园风情。到了滁州市区,沿着路边的指示牌,很容易就找到琅琊山。
琅琊山,有山有水。醉翁亭,依山傍水。循着欧阳修的足迹,走进了山。我们去的时候正值初夏,高大的树木挺拔粗壮,茂盛的枝叶遮蔽了大半的天空,撒下满地的清凉。小池塘里铺上了层层叠叠的荷叶,几朵睡莲悠悠地探出身子,柔柔弱弱的样子,就像一个纤细的小姑娘羞答答地走出闺房。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我没听见潺潺的水声,四处找寻,只见一个开阔湖面。正黯然,忽闻不远处传来孩子的嬉戏声,才发现右前方一群孩子在玩水,走近一瞧,果有一条小溪在石丛中流过。溪水平缓,却清澈见底。偶有石块突兀于水面,阻断了正常的水流,溅起几朵水花,却也增添了些许生机。
而其身后,便是醉翁亭。亭筑于坡上,本就地势较高,占地很小。拾级而上,始见其实与普通的亭子并无二样。唯一区别就在于,除入口之外的另三侧,都多有两个案几临空架在座位上,想来是用于放置杯盘筷箸的。僧智仙筑此亭或许只为休憩、观景,怎么也不会想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并谓之“醉翁”之名。伫立亭中,遥想当年欢宴情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我仿佛看见一群文人骚客,远离城市,抛开凡俗,纵情山水,把酒言欢,畅叙友情,得之心而寓之酒。酒过三巡,太守醉了,也乐了;醉不在酒,乐于山水之间。既众乐,又独乐。
离开醉翁亭,便转入山间小路,路过欧阳修纪念馆,一直往山顶去。还未及山顶,可见一个很大的湖面。有座水榭浮于湖心,曲折的回廊从两边延伸到两岸。四周环山,群山环抱下的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青山的影子。清风徐来,吹干了背心的汗水,吹走了一路的疲惫。风中似有淡淡的水藻味道,其实,那是一抹绿的味道。
十多年前的大四,初秋,我和当时最好的两个朋友慕名从南京坐火车来到琅琊山,拜谒醉翁亭,在青山碧水间撒下了青春的身影。如今,“暮去朝来颜色故”,随夫携子重游,自是另一番感受。大学时的那次游历,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出发时的激动和远离学校的轻松,以及因为逃课而带来的巨大兴奋。而这次,我缓缓走在山间的小道上,时而眺望远处的山峰,时而驻足欣赏荷塘多姿的睡莲。岁月涤荡了年轻的躁动,留下了一抹淡淡的清香。就像山里的那条小溪,唱着欢快的歌叮咚作响地一路跳跃而来,到了山下的湖里便如同睡进了妈妈的怀抱,静静地、缓缓地流淌。
伴着夕阳,向醉翁亭挥手作别。夕阳醉了,我亦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