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体系育人系统探析
2015-06-09单珊
单珊
摘 要 本文在把握资助体系特点的基础上,以育人为目标,按照“资金扶困、激励大脑、强化心脏、锻炼能力”的资助工作理念,在常态化资助工作的基础上,着力从学生励志、心理健康、技能培训,感情培养四个方面,探析了高校新形势下助困育人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 高校 资助育人系统 经济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5.084
University System of Education Funding System
SHAN Shan
(Shandong Jiaot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357)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unding system hold to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according to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s, incentive brain, strengthen the heart, exercise capacity," the funding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work of the normalization of funding, inspirational efforts from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kills training, emotional train four aspects of the new situation of subsidizing education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education funding system; financially poor students
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以下简称困难生)人数众多,已占到在校生比例的30%,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极大关注。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奖、勤、助、贷、补、减、免”为主体的困难生资助体系,已经基本解决困难生的经济问题。但当前广大困难生面临更多更深远的问题是精神上的贫困,据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困难生性格封闭和敏感,心理有压力极少与人沟通;觉得自己不懂得交际,技不如人;压力主要以就业为主,认为自己懂得社会技能过少,很怕进入社会;迫切想要得到相应的激励,振奋精神;希望得到人际交往方面的指导和相关技能的培训,感觉现有资助体系中这些方面相对欠缺。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资助工作如何有效发挥其育人功能,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高校资助担当育人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中央16号文件指出:“资助困难生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做好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更是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1)资助工作对困难生的激励作用。激励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困难生成才的动力保证,促进他们对学习和生活保持强烈的改善动机,让他们产生改变自我、超越他人的希望,并将内在的巨大动力释放出来,为自身成长的远景目标释放强烈的热情。资助工作以困难学生对经济帮扶、人文帮扶等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能够通过经济激励和与之配合的行为、心理激励等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困难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困难生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实现目标。
(2)资助工作对困难生的心理抚慰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能在帮扶困难生缓解经济压力的同时,以提供经济资助作为载体,并注重在学生接受资助的过程中搭建和利用各种平台采取各种手段,逐步引导受资助困难生保持心理的平衡,使其做到自尊、自爱、自信,为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资助工作对困难生的社会技能提升作用。资助工作在完成经济资助的同时,应当涵盖对困难生社会化技能提升的工作要求。通过对社会化技能包含的三个层次以及九种技能的研究,加强针对性的设计和平台搭建,能够根据困难生的特征逐步加强其社会化语言技能(表达技能、交流技能、沟通技能);社会化行为技能(组织技能、协调技能、合作技能);社会化思维技能(观察技能、适变技能、创新技能)。从而达到困难生社会技能的提升,加强资助在育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2 以常态资助工作为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的强壮教育HHSL资助育人系统
大学生资助工作仅仅只是基本措施,而学生成才才是最终目标。如何在开展经济资助的同时艺术性的开展与之相辅相成的育人教育,把励志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培训、情感教育渗透其中,将直接关系到困难生学业能否顺利完成、身心能否健康成长、能否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
深入研究学生资助工作与育人目标之间的能动性,旨在构建四位一体的强壮教育模式,通过发挥奖助学金的激励机制强化积极向上的大脑;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大动力澎湃的心脏;通过勤工助学等社团活动,锻炼健壮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树立以爱为源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畅通机体的血液。实现经济资助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密切结合,最终建立“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HHSL资助育人系统。
(1)构建奖助学金的激励体系,强化积极向上的大脑(Head)。目前高校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国家以及社会奖助学金,这些奖助学金的设立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契机和载体,高校应该深层次的发掘这其中包含的教育资源,通过研究激励体系与奖助学金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针对困难生的激励体系。
目前,高校设置的奖学金体系已经十分完善,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以及社会企事业单位出资设立的奖学金。这些惠“生”政策的设立是以困难生的需求作为激励需求,我们应该尽量了解困难生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通过奖励措施的条件制定与激励条件挂钩,形成一种激励效应。促使困难生在内心中拥有强烈的学习和生活动机,使其成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内心状态和精神状态,对困难生的行动产生激发、推进、加强的作用,调动困难生的积极性,激发困难生的创造力。通过“需要→行为→满意”的激励连锁过程使困难生充分发挥出其潜在的能力。在物质奖励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需求,学校要通过开展奖助学金、标兵宣讲会等辅助活动把激励内化,形成持续性的激励效果,固化在头脑中,使得资助育人四位一体系统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大脑。
(2)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导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强大动力澎湃的心脏(Heart)。以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导,创建相关的心理健康社团,在班级选择阳光开朗、懂得心理知识的同学担任心理委员。通过大力的宣传心理知识、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打破心理健康的神秘色彩,做到普及化、常态化。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开展针对性的扶志工作,主动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找寻需要帮助的同学进行心理辅导,性格指导和品德教导,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关注和关怀。切实保证困难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健全的个性特征;确保困难学生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都处于积极状态,并具有健康的调控能力。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为其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心脏承受能力和泵血能力。
(3)以社团为载体提高困难生社会技能,锻炼健壮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Skeleton)。有了积极向上的头脑,动力澎湃的心脏,这就为锻炼健壮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打下了内在基础,作为内在强大的外在表现,高校应该充分利用高校方面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针对社会化技能包括3个层级模块、9项基本技能,利用校内的各种社团活动搭建锻炼困难生社会技能的平台,提高困难生的综合素质,做到授人以渔。为困难生组建专门的励志组织,以锻炼困难生社会语言技能为教学目标编写对应教材,设置相应的演讲和指导课程,锻炼困难生的表达能力、交流技能和沟通技能。以困难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爱心家教等多种多样的专题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在组织学生勤工助学活动时要将德育和现实生活的相结合,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将勤工助学平台和德育教育的相结合,促进学生提前感知工作,从而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针对困难生开展一系列的拓展训练,邀请校内校外懂得拓展思维的老师通过专业训练提高困难生的观察技能、适变技能、创新技能,锻炼困难生社会化思维技能,并将社会化思维技能反作用于语言技能和行为技能,并不断的进行相互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社会化技能的提高。
(4)树立以爱(Love)为源、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畅通育人机体血液。具有了积极上进的头脑,强有力的心脏,健壮的肌肉和强壮的骨骼,HHSL育人模式的各个主要部位都已经成熟。但是缺少了以爱(Love)为源、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那么育人机体就会因为没有供给养分的血液,成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坏死,再好的模式,再好的机体没有爱的滋润,都会逐渐枯萎。
以爱(Love)为源、以生为本的资助理念首先体现在平等对待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采取各项资助措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真正做到,情为学生系,善为学生谋,在学习、生活、感情、机会、发展等方面实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同时要加强资助管理体系,在资助机会上给他们创设一个平等的竞争机制以促进公平。另外,在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安排等具体操作、实施的过程中,优先考虑到困难生机会平等,使学生树立竞争、平等的意识。让学生感受到成功是靠自己实力争取的,不是学校救济,这对其自信心的塑造与加强、对其积极进取、努力上进的阳光心态是一种鞭策和鼓舞,对促进学生成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次,这种工作理念还体现在工作方法上,要身临其境,站在困难生的角度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感受,让他们正确认识资助。贫困不是一个简单的衡量物质经济多少的的概念,更是包括自尊、体面、精神,生活等要素的全面完整的社会概念。人来到这个世界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情况,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出路。要让他们懂得“磨难本是财富”这句话的真正内涵和价值。教育的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高校以育人作为目标的资助体系,探寻更加体恤周全、充满爱心的内涵使其也更具有实际价值。
三是体现在全员育人的环境构建。做好高校困难生资助工作,是坚持党中央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根本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在教育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大学的重大举措。高校应始终把资助育人作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通过合理、有效的资助途径创造优良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每位老师的殷切关爱。
在资助育人的过程中,以爱为源、以生为本的理念要始终贯彻在每一个环节之中,高校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让困难生头脑、心脏、肢体骨骼的强壮,更要让困难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体会爱,学会接受爱,最终学会去给予爱。
参考文献
[1] 余辉,唐继平,邓巧玉.新资助体系下高校助困育人模式探索[J].文化教育,2011(48).
[2] 赵贵臣,刘和忠.试析高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育人功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
[3] 任纬兵,孙爱玲,杜伟.高校如何利用新的资助体系做好育人工作[J].中国科技信息,2008(22).
[4] 吴迪.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建议[J].高教探索,2010(2).
[5] 于建业.中国式助学的困惑和助学体系研究[J].考试周刊,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