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位一体”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

2015-06-09金鑫都婷婷吴震

科教导刊 2015年13期
关键词:四位一体创业教育高校

金鑫 都婷婷 吴震

摘 要 创业教育是近几年高校比较热门的一项工作内容,但从近几年的实施过程来看,不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教育者,亦或是大学生,其中很多人对创业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理解并不全面。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创业素质内涵的阐释,对当今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素质现状的分析,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的方式方法,对于搞好广义上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创业教育 创业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5.074

"Four-in-One" to Build Univers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Cultivating System

JIN Xin, DU Tingting, WU Zhen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25)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a popular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whether it is a social environment, or educators, or college students, many of them have not understoo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comprehensively. Based on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connotation interpret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present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combined with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puts forward the "four-in-one" method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quality system, to provide a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entrepreneurial qualities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①

1 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创业素质是大学生从事各种工作,尤其是创业创新工作所应该具有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基本特质,是大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训练而获得的稳定的、实用的、长期的基本能力和品质。具体来说,大学生的创业素质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和创业实操等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在创业的实施过程中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关乎创业的成败。

2 高校创业教育及大学生创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以各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但是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者素质、受教育者素质等种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创业教育及相关活动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一样,总体发展缓慢。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很多问题,依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2.1 社会环境方面

(1)社会和高校中部分管理者的教育观念不能与时俱进,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及理念认识片面。很多领导、老师、学生对创业教育认识不透,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教学生如何创业,并不能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2)创业教育缺乏必要的组织制度保障,各个职能部门各自为政。各自出台的创业教育鼓励政策互不能衔接,给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带来一定困难。同时,学生在创业教育与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有效成果也很难向企业转移,造成了高校的创业教育走向了形式主义。(3)没有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评价体系,导致创业教育普及面较窄。在创业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财力投入少,创业实践活动也仅限于极少数人参加。创业教育影响与普及程度较低。

2.2 教育者方面

(1)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既要具有创新创业知识与意识,也要有具体丰富的实践经历与经验,同时也应当与企业界保持紧密联系。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自己专门的、成体系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目前,我国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大都属于兼职教师,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校内职能部门的干部或各个学院的高校辅导员或相关学院的专业老师。虽然,他们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相关工作,较为熟悉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学生管理经验丰富,但是,他们往往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学习培训,理论知识缺乏、创业经验匮乏。当然,也有一些高校从校外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者担任学校的兼职创业讲师,但这仅仅能够解决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业教育发展的棘手问题。

(2)创业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我国大多数高校没有专门的教学部门来全面负责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开发、研究与管理。大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是由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团委、学生处等相关部门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来组织实施,效果一般。有的高校创业课程仅仅面向毕业班,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水平低,致使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需求。创业教育缺乏符合国情的权威教材,在创业教育中,往往使用国外直接翻译过来的教材,其中的内容和思路与我国的基本教育规律及国情不相符合。绝大多数高校没有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互不联系,脱节严重。课堂教育形式单一,基本沿用老一套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容量超标,经常是一二百人一起上课,教学效果根本得不到保证。

(3)创业教育大多以理论指导为主,没有或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基本上都是以理论为主,基本没有为大学生提供获取创业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创业理论知识,但实践实战的机会很少,难以掌握全面的创业素质。即使部分高校采取了诸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开辟实训室等措施,由于规模和场地的限制,也仅仅使少数原本创业素质相对较好的学生得到了提高,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提高创业素质的目的。

2.3 受教育者方面

(1)缺乏创业创新意识。创业意识在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中起重要的动力和向心力作用。对于缺乏创业意识的年轻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往往成为找不到工作的最后一条出路,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选择。(2)创业品质不健全。创业品质能够对创业素质结构进行有效调节。大学生创业品质不健全的主要表现有,没有毅力、缺乏恒心、团队性差等等。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创业“三分钟热血”、团队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发生。(3)创业能力欠佳。创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值得肯定的是,当代大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其领导组织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确实显著提高。但是,对于创业能力中非常重要的化解风险能力、适应能力等就显得比较缺乏,出现临事慌乱、临难而退的现象。

3 “四位一体”构建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体系

3.1 树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理念

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广大学生及时关注变化的世界,通过高校系统化的创业素质培训,进一步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潜在的激情、智慧以及创新创业能力,最终推动家庭、企业、社会、国家以及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是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理念,从狭义上讲,是为了培养具有开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以及社交和管理能力的创业者。从广义上讲,创业教育是面向未来的集知识、能力、素质、品质教育于一体的综合素质教育;更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整合,是人类职业生涯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3.2 建立创业理论教育的新体系

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应该涉及众多的学科领域,不仅应该包括创业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该包括经济、贸易、管理、营销等相关综合知识;创业教育的课程不但要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该能够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等素质。为了提高学生自主选择性,课程设置应该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主修课和辅修课。课程的开设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色,实现跨学科的课程资源共享。

3.3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打好理论与实践的过渡平台

(1)开展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课堂的创业教学活动主要讲授创业的基本理论,应主动考虑校园文化活动如何与之对接。多设计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激发思考的创新创业主题。通过主题班团会、班级活动、专题讨论等,复习巩固理论知识、激发创业热情、培育创业意识。也可以定期举办创业创新类的沙龙或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及创业各环节的相关专家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2)举办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既是新产品、新技术的上市策划,也是一个企业的创业计划。我国自 1999 年举办第一届全国性的创业计划大赛以来,至今年即将举办第九届。实践证明,创业计划竞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创业的部分过程,并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创业体验或间接经验。

(3)开办大学生创业孵化提高班。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会涌现出一批创业素质高,创业愿望强烈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要加以重视,可以通过一定的选拔,把他们挑选出来。为他们开设“创业孵化提高班”。科学安排教学和实践内容,采用理论讲授、经验介绍、案例讨论、企业调研、专项技能强化等形式,对他们进行更详尽的创业教育。

(4)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活动。创业人才的培养,重点在创新教育。学生在参与课外科技创新的科研活动过程中,在学着做事、科研的同时,也会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信息收集、文献检索等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学生在参与讨论、调查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自己的创业心理品质。学校应该为科研能力强、创业能力突出的学生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在创业创新的道路上脱颖而出。

3.4 以公司模式运营创业类社团,为大学生提供商业实战机会

为了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理论的实践机会,可以在校内建立具有一定实战背景的“准公司”。而这些“准公司”最好的载体就是大学生社团。在保持大学生社团公益性的前提下,寻求可以持续发展的大学生社团管理经营新方法,可以尝试企业模式与商业手段的运用,逐步提升其在提供公共服务和满足学生实践需求方面的双重效益。②

项目课题:2014年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编号14AJY083)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2010-05-13.

② 王长恒.创业型社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与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5):91-92.

猜你喜欢

四位一体创业教育高校
推进“四位一体”土地制度改革
学习“四位一体”教学法,全面推行主体教育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