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爱”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观培育研究

2015-06-09孙若梅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教育

[摘要]面对当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以“三爱”教育为契机,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际效果的职业观教育意义重大。基于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观现状,从三方面阐释了职业观教育的动力源:弘扬学习光荣,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弘扬劳动光荣,重视实现价值的职业评价;弘扬爱国光荣,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职业观教育途径:利用网络新媒体,共唱“三爱”主旋律;把握课堂主渠道,加深对“三爱”的理解;突出学风建设,升华对“三爱”的认识;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对“三爱”的情感。

[关键词]“三爱”教育;高职学生;职业观

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职业观是从业人员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比如职业评价、择业方向等。它贯穿着一个人从最初工作到创立事业的整个过程,潜在的影响着一个人未来工作的发展趋势。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三爱”教育既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突出技能训练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高职学生理论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因此,以“三爱”教育为契机,开展既有针对性,又有实际效果的职业观教育意义重大。

一、高职学生职业观现状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生计还关系到他们的尊严。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了解高职学生的就业观现状,对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关注自身发展机遇。46.8%的学生上大学之前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36.9%的学生已进入大学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可见,由于当前我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学生非常关注这一问题。同时,大学生把兴趣、薪酬作为考虑就业的第一位、第二位因素。这表明学生更加关注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当前“就业难”的严峻形势,44.8%的学生选择“社会经验”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但也有10%的学生选择“家庭背景”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这也看出“二代”现象的出现,使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消极,认为理想工作的获得凭借其他社会关系,而不是靠自己实际能力。

第二,倾向大中城市和比较稳定的工作。在调查中,71.1%的学生选择沈阳、大连之类的二线城市,只有4.8%选择城镇或乡村。这表明大学生仍然没有摆脱就业门槛的观念,希望留在大、中城市获得更多自身发展的机会。没有考虑到其他综合条件,毕业之后回报家乡的就更少了。68.3%的学生选择“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这表明大学生仍具有就业的门槛观念,还是倾向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不仅要从个人主观愿望出发,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还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

第三,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有待提高。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不仅需要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创业的勇气,还需要具备创业的能力。调查显示,50.1%的学生认为创业是“自己为自己工作”,33.6%的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办一个公司”,16.3%的大学生认为创业是“开发一项技术”。由此证明,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并不全面,思想准备并不充分。在回答“你认为大学生毕业不适合创业的最主要原因”时,50.7%选择“缺少社会经验”,20.8%選择“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16.3%选择“缺少资金”,12.2%选择“缺少团队成员”。可见,大学生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破解的一道难题。

二、“三爱”教育是高职学生职业观培育的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的明确要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新的任务、明确了新要求。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1.弘扬学习光荣,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从《论语》中的“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到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的今天,崇尚学习一直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性格。尤其是今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置身于知识的海洋之中,并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的工具和条件,比如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更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学习不只是单纯的知识积累,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因此,学习还要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善于思考、加工和创新。弘扬学习光荣,形成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

2.弘扬劳动光荣,重视实现价值的职业评价。“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是对人类文明进步规律的重要诠释。中央领导强调,“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铿锵的时代强音,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蔚然成风。”这段话深刻地诠释了“爱劳动”,弘扬劳动精神,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的重要意义。同时,“爱劳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理念包含的方面。

3.弘扬爱国光荣,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形成了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承担起对祖国的责任。这种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每个人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就越强,人生目标就越明确,人生信念就越坚定。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是要树立技能报国的职业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发展史续写光辉的篇章。

三、创新“三爱”教育途径,培养高职学生正确职业观

(一)利用网络新媒体,共唱“三爱”主旋律

在如今开放的社会条件下,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第一影响源”,它以便捷性、多元性、直观性等特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得到大学生的喜爱。因此,高职学生职业观的培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以网络新媒体为载体,更好地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抵制其消极有害的影响。一方面,创建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绿色网站。用“三爱”为主导的先进思想和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帮助学生明确对职业的认识、态度和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评价,选择正确的职业方向。另一方面,创建有关的QQ群、微信群,利用现代信息理念,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方法形成有效的网络管理组织,改革职业观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教育方式。

(二)把握课堂主渠道,加深对“三爱”的理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职学生提高理论思维和自身素养的主要渠道。理论思维是能够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一个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一是培养高职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用哲学思考,培养他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他们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劳动不仅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还表现为管理劳动、服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多种形式。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大小不同,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就应该对其人生价值给予积极可定的评价。三是让高职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高屋建瓴的立意、环环紧扣的逻辑;结合党的最新文献的学习,使高职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新形势和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做出科学的判断。从而,促进高职学生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明确自身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从理论上深刻理解对祖国的热爱。

(三)突出学风建设,升华对“三爱”的认识

学风是大学生读书与治学的风气,一所大学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灵魂,它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反映,也是办学质量的衡量尺度。目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氛围不浓、目标不明确等。突出学风建设有利于升华高职学生对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认识。一是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技能报国的远大理想,帮助他们做好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规划,解决他们学习目标迷茫和缺乏的问题。二是帮助高职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求学到知学再到乐学,从提高学习认知到增强学习情感,从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从而形成勤奋、严谨的优良学风。三是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学会做人,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树立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的正确观念。

(四)加强社会实践,体验对“三爱”的情感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在學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应用活动与创新活动。它有两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社会实践具有现实性。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更加直观的方式去了解和认识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理论,又可以运用理论分析社会上一些现象和事件的根源,看清其本质,把抽象的理论变为生活中的具体行为。二是社会实践具有学习性。在社会实践中,高职学生把老师讲授的“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选择和鉴别,再进一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毛泽东在《实践论》中就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织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通过社会实践的平台比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高职学生从个人经历、自身体验中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展现出更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EB/OL].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15/0429/ c172467-26920659.html,2015年4月28日.

[2]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

[4]夏金元.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J].江苏高教,2014(4).

[5]刘建军.“三爱”教育的理论透视[J].中国德育,2014(7).

[作者简介]孙若梅(1980-),辽宁锦州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课题———“90后”大学生价值观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编号:W2012272);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基于‘三爱教育的高职学生职业观培养研究”(LZY15209)。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