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

2015-06-09钏新杨雪梅齐琳玲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皮肤过敏心电危重

钏新 杨雪梅 齐琳玲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探究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

钏新 杨雪梅 齐琳玲

(昆明市儿童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目的:研究和观察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方法:收集危重患儿共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各100例,对照组1患儿24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对照组2患儿72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观察组患儿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和对比三组患儿的皮肤过敏反应和监测的效果。结果: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8%和6%,波形不清晰比例为2%、5%和2%,电极粘贴不牢的比例为2%、6%和3%。结论:在对危重患儿进行心电监测时,每隔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最合理,能够降低患儿皮肤过敏的发生率,保证心电监测的效果,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危重患儿;一次性心电电极;更换时间

在心电图监测和记录当中,一次性心电电极作为传感器,具有不必消毒、使用方便、粘贴牢固、避免交叉感染等特点[1]。但是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一次性心电电极的更换时间是临床运用上关注的焦点,因为如果使用时间过长,患者容易出现皮肤过敏,同时还会对心电监测的效果产生影响;而如果更换的次数过多,则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2]。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对危重患儿的影响,旨在找到一次性心电电极最合理的使用时间,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危重患儿共300例,其中,男162例,女138例;年龄在1个月-1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1±0.6)岁。所有患儿的体温均出现异常,心率出现过快或过慢,呼吸出现节律异常或呼吸困难。患儿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各100例,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使用胶布将一次性心电电极的联线按扣进行固定,心电电极的型号为3M-2223,保证固定位置的准确和电极片的牢固。固定的位置包括:LA电极固定在患儿的锁骨下方靠近左肩处,RA电极固定在患儿的锁骨下方靠近右肩处,小婴儿固定避开乳头处,LL电极固定在患儿的左下腹。在进行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时,应避开原位置后固定。对照组1患儿24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对照组2患儿72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观察组患儿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

1.3 评价指标

将三组患儿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波形不清晰比例以及电极粘贴不牢比例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为4%、18%和6%,波形不清晰比例为2%、5%和2%,电极粘贴不牢的比例为2%、6% 和3%。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儿一次性心电电极不同更换时间的影响对比

3.讨论

随着医疗仪器的快速发展,心电监护仪和一次性心电电极在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为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提供了更加可靠和及时的依据,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治疗成功率[3]。危重患儿由于生命更加的脆弱,因此在治疗和护理时必须对患儿的生命体征进行更加准确而全面的监测。但是由于危重患儿的抵抗力低下、皮肤更加的薄嫩,而一次性心电电极的芯头主要成分是银像氯化物,同时为了固定还在连接处涂抹了粘合胶,从而容易对患儿的皮肤造成外源性刺激,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破溃、水疱等过敏现象[4]。因此一次性心电电极的使用时间一直都是临床运用中讨论的焦点。

在本次研究中,将300例患儿随机分为了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1患儿24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对照组2患儿72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观察组患儿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将三组患儿的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波形不清晰比例以及电极粘贴不牢比例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对照组1和观察组患儿除了在皮肤过敏反应发生率方面具有较大差异外,在波形不清晰和电极粘贴不牢这两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而对照组2在这三方面都与对照组1和观察组有着巨大的差异,提示一次性心电电极的使用时间越长,波形就越不清晰,电极的粘贴也越不牢固,患儿皮肤也容易出现过敏的阳性反应。相关的研究发现,监测电极的常见故障包括了肌电干扰、交流干扰、心电图振幅低、基线漂移等[5]。这主要与电极脱落、导电糊干涸、导线断裂等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必须对操作常规进行严格的执行,并缩短一次性心电电极的使用时间,才能保证监测的效果,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

虽然对照组1中患儿的过敏反应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是如果将一次性心电电极的更换时间定为24小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的治疗费用,给患儿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本次研究认为,在对危重患儿进行心电监测时,每隔48小时更换一次性心电电极最合理,能够降低患儿皮肤过敏的发生率,保证心电监测的效果,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1]于艳青,郭莉莉.一次性心电电极片不同更换时间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2(13):12-13.

[2]刘闯.炉甘石洗剂治疗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引起皮肤过敏12例疗效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12,31(6):474.

[3]郑新玲.使用一次性心电电极片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15(10):21.

[4]严海珠.芦荟胶预防一次性电极片致皮肤损伤[J].护理学杂志,2010,25(17):15-15.

[5]陆逸雁,崔文波.一次性心电电极致皮肤过敏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药物警戒,2014,(11):687-692.

R197.39

B

1009-6019(2015)11-0068-01

猜你喜欢

皮肤过敏心电危重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怀孕期间皮肤过敏如何护理?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长效抗菌材料在经外周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冬末春初皮肤过敏应该怎么办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