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6-09邹绍芬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视网膜视力实验组

邹绍芬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0)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邹绍芬

(昆明市西山区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0)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随机发生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患者,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范的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以此观察疗效。结果:在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均比干预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用规范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护理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生活质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在早期其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随着病情的加重,视力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有着较高的致盲率。本文为了研究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随机发生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4例患者,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15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5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5±5.4)岁,糖尿病病程最长为18年,最短为6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4例,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实验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4例,年龄段主要集中在47至69岁之间,平局年龄为(59.7±5.3)岁,糖尿病病情最长为18年,最短为7年,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5例,2型糖尿病患者29例。两组患者均符合临床诊断的标准,且均没有存在严重系统疾病,如心、肝、肾疾病等。并将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进行比较,如患者年龄、性别以及病程等,发现两组患者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差异。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在入院后对其血糖、胰岛素水平以及饮食进行控制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运动,以此保证干预护理的有效性。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规范护理干预,其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计划制定等三个方面,首先是心理护理,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慢性内分泌疾病,当患者视网膜病理改变后,其视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下降,对日常生活、学习以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其需要长期治疗,且在治疗中还面临病情会反复发作现象,因此其给患者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使患者产生不良情绪,如悲观,不愿意配合治疗等。因此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并采用通俗易懂语言就疾病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对疾病的认识,还可以让患者了解到更多相关事项,从而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以及陌生感等,使患者更积极主动配合治疗[1]。

其次是健康宣教,即应有效控制糖尿病病情,使其血糖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良好的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可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对于已经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轻度病变患者每年1次,重度病变患者每3-6个月应对其视力进行定期的检查,以此保证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保证患者的视力;给予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应尽量食用维生素高以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保持大便的通常;并就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注意事项对患者以及家属进行宣教,以此增加对疾病的认识;最后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体育锻炼,规律运动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减轻体重,提升幸福感。

最后是生活计划的制定,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生活计划的制定,以此树立其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更加主动的参与社交活动[]。生活计划制定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运动量、学习、工作合理安排以及锻炼项目等。

1.3 疗效的评定

本次疗效的评定中,主要依据身体功能、社会活动、临床症状、视力功能以及精神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定,以此保证干预疗效的有效性。

1.4 统计学方法

将在本次临床价值获得的数据全部应用到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用t为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干预护理后,均取得相应的护理效果,但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精神、心理以及社会活动与干预前对比于均有有明显改善,具体情况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表二 实验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得分比较

3.结论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并发症,在临床中其并没有严重症状体征,但其视力会随着病情的加重不断减退,并会出现视网膜血管阻塞、视网膜脱离以及视网膜血管瘤的现象,对患者视力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在上述的研究中,可知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干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身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心理以及症状与视功能等均得到有效的改善[3]。因此,可知对于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规范干预护理措施,即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活计划的制定等护理内容,其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视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以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4]。

[1]李婷,雷绪,刘小芳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7(21)78-79

[2]郭玉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2,7(02)85-86

[3]李弢,王洁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4(21)56-57

[4]陈晓玲.心理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0,7(14)23-24

R473.77

B

1009-6019(2015)08-0215-02

猜你喜欢

视网膜视力实验组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保护视力等
好奇:20/20视力到底是什么?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视力测试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