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2015-06-09吴建临
吴建临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吴建临
(山西省临汾市第四人民医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内固定的方式实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对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8-16个月发现,在术后第4个月、第8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式治疗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相对于内固定治疗方式而言疗效更为显著、髋关节的恢复情况良好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人工关节;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常见病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罹患该病的人群也越来越多[1]。相关研究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占到股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一半左右,其发病群体的年龄要高于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大多数患者都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并且还有部分患者合并内科疾病,给临床治疗造成相应的阻碍。传统的治疗方式多为骨牵引或者皮牵引等,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造成如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对于治疗非常不利。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人工关节逐渐应用到治疗过程中来,本文就人工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6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60-82岁之间,平均(73.5±4.3)岁;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2-83岁之间,平均(74.8±3.9)岁。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人工关节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使用全麻或者是连续硬膜外麻,患者采取侧卧位,将患者的骨盆固定让其与手术床呈垂直状态;于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将大转子作为中心点,行长度约为10cm的切口,将阔筋膜张肌切开,并将大转子滑囊切开,呈"T"型的方式将患者的关节囊切开,如果股骨的矩骨质呈现完整的状态,则在小转子上方将股骨头去除,将髋臼中的软组织清除,保留位于大转子和小转子位置的完好的骨折块;注意不要伤害到大转子和股骨上端之间的筋膜纤维;在大转子后钻孔,并使用钢丝进行固定;若患者股骨矩骨质不完整或者是小转子的骨折累及到股骨颈内下方,保留股骨矩,使用钢丝进行捆扎固定,最后进行股骨颈截骨;保持骨折块于复位状态,出现空隙的,使用骨水泥进行填补,选择安全合适的股骨头,将髋关节复位;人工股骨头的中心和大转子顶端呈现水平状,检查患者的关节没有出现脱位后对切口进行冲洗、缝合。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作为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的恢复情况比较
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发生失访,1例患者在术后第13个月死亡,另有5例患者因为髋部疼痛行走不便或者跛行;观察组组中同样1例患者失访,没有发生患者死亡的情况,有2例患者轻微髋部疼痛,没有出现关节畸形的症状。对两组患者在术后进行随访越8-16个月发现,在术后第4个月、第8个月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患者出现15例并发症;观察组中出现6例,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下降,导致合并多种内科疾病,为治疗带来很大的障碍[2]。本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大多存在一种或者集中的基础病,占总患者人数的85.48%,因此在治疗之前务必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心、肝、肾等脏器异常;患者还有可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现象,因此在术前需要纠正;发现患者存在内科病症的,积极进行会诊,协助内科医生进行治疗[3]。此外手术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在手术中需要注意将患者的大转子和股骨顶端相连的软组织保留下来,因为患者大转子位置的骨质在承受扭力负荷的同时还要承受由于轴向力产生的负荷,相关研究证实股骨近端可以承受非常大额轴向负荷,但是对于环状负荷的承受能力很弱,所以要保证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能,对股骨大转子骨质进行重建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大转子复位之后能够方便对肢体长度以及假体安装的深度进行测量,所以在手术中对大转子实施固定,而小转子和股骨矩相对完整的患者将两者与股骨干共同进行捆绑;手术中正确的判断人工关节的位置、高度、将大转子的顶点与股骨头保持在水平位置,因为两者不再同一水平状态下会对关节的复位造成障碍,手术也可能出现关节脱位或者行走不正常等;当患者有非常明显的粉碎骨折现象,且股骨矩受到的损害非常严重,不能进行复位时,需要进行股骨矩的重建,经由小转子的残骨将正常的位置找到,确定重建的高度,然后使用骨水泥对缺损的位置进行填充;使用较小的扩髓钻,完成之后将髓腔中的血凝块清理干净,于远端处打栓子,防止骨水泥发生扩散,将大转子和小转子之间的骨水泥刮除,否则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减少对患者骨质的伤害,能够获得更为稳定的效果。
本研究中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症取得了较好效果,患者恢复情况良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中推广。
[1]王轩,张如锦,马文明,等.8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关节置换与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对比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3,(11):627-631.
[2]白志刚,马军,郭国宁,等.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32例[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1):964-968.
[3]贺毅,王宇光,卢正楷,等.股骨近端髓内钉-螺旋刀片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中国实用医药,2014,(25):65-67.
R687
B
1009-6019(2015)08-01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