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分析
2015-06-09胡裕丁
胡裕丁
(郴州市桂东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湖南郴州 423500)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分析
胡裕丁
(郴州市桂东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湖南郴州 423500)
目的: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进行剖宫产术,对研究组进行阴道试产,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对照组行剖宫产术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的瘢痕子宫表现出剖宫产的指征,研究组行阴道试产的20例患者中有14例成功完成阴道分娩,先兆子宫的破裂、产钳助产、羊水污染各2例,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适宜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妇使用阴道试产可降低术中出血量和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可推荐使用。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分析
近年来,随着产科相关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产科相关监测技术的广泛使用,剖宫产术有效解决了很多产科的难题,选择进行剖宫产的人数也不断增加,进行剖宫产后出现再次妊娠的患者也逐年的增加[1]。然而,剖宫产后患者容易表现出瘢痕子宫的现象,对于再次妊娠患者进行适当的处理需要重视[2]。本文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进行研究分析,所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2年4月到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6~39岁,平均年龄为(33.6±3.2)岁,孕周为36~41周,平均孕周为(37.0±2.0)周,产次为1~2次;研究组患者的年龄为25~38岁,平均年龄为(33.3±3.4)岁,孕周为35~40周,平均孕周为(37.5±2.0)周,产次为1~2次。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产次方面相似,差异不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了解40例患者上次剖宫产时的表现指征和再次妊娠的基本情况,进行常规的产前检查和B超检查,对于具有上次剖宫产手术的相关指征、不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出现子宫破裂的先兆的对照组患者行再次剖宫产术;对符合阴道试产相关条件的研究组患者行阴道试产,患者在阴道试产时保持专人进行全程的观察及处理,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引产和催产,密切观察患者出现子宫的收缩、胎儿胎心情况和产妇的全身症状,注意患者是否表现出先兆性的子宫破裂的临床症状,在第一产程进行人工破膜以了解头盆的情况,在第二产程进行适当的助产,使分娩时间尽量的缩短。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营养补充的加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统计的数据均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行剖宫产术的20例患者中有10例的瘢痕子宫表现出剖宫产的指征,研究组行阴道试产的20例患者中有14例成功完成阴道分娩,有2例出现先兆子宫的破裂,有2例使用产钳助产,有2例出现羊水污染,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孕产妇和围产儿的死亡现象。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详细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和住院时间比较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相关技术的逐渐发展进步,对患者进行麻醉输血和抗感染的相关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完善,提高了进行剖宫产的安全程度,目前我国放宽进行剖宫产相关指征,剖宫产在临床上的使用也逐渐的增加[3]。接受过剖宫产的患者再次妊娠后一般仍会选择进行再次剖宫产,这是因为患者害怕进行阴道分娩时的疼痛,并且患者对进行阴道分娩没有安全感,然而进行阴道分娩不但可以降低进行剖宫产时的麻醉风险,减少手术的创伤和术中出血量,避免出现切口的感染和患者子宫切口的愈合不良等情况,而且通过自然分娩产生的新生儿的抵抗能力更强。本研究显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进行阴道试产比进行剖宫产术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明显降低,比较的安全。总之,产科医师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相关适应症的基础上,可建议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患者选择阴道分娩,减少术中出血及住院时间,避免剖宫产对患者带来的损伤。
[1]叶淑芬.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3,(21):110-111.
[2]尹遇春.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科临床处理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4):201-201,202.
[3]徐静,郭会云.瘢痕子宫再次妊娠60例的处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3,(16):5,7.
R4
A
1009-6019(2015)02-016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