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序研究
——基于15省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

2015-06-09李荣耀

关键词:种苗优先农业机械

李荣耀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序研究
——基于15省微观调查数据的分析

李荣耀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并不平衡,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从农户需求视角入手,综合运用首选项决定法、加权频数法和聚类分析三种方法,从整体和不同群组层面分析当前农户对种苗提供服务、农业技术服务、生产资料采购服务、生产计划安排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次序及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对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等服务的需求迫切程度远高于其它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则排在最后;而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区域、收入水平、是否合作社成员、受教育水平、经营类型等因素都会对优先序的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应优先提供农户迫切需求的农业服务,并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特征差异导致的需求差异。

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次序;结构差异

引 言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过渡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都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的农业家庭生产方式具有细碎化、规模超小化的特点,单个农户无法高效完成农业生产经营的全部过程。农业分工是农业经济内生增长的源动力[1],现代农业已发展为社会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其再生产过程需要依赖其他产业部门的配套服务活动,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和高效[2]。同时,在农业劳动力大量外流现实背景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迅速流失[3],因此,剩余的职业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有着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并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趋势[4]。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国际经验表明,各种的农民组织可以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农资统一供应、农产品统一销售、农产品包装或精加工等集体投资、技术和信息统一提供等服务,来帮助解决小农户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5-8]。农业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势可以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9],农民经济组织的发展是促进农业专业化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径[10],能够既联合众多分散农户的力量、又能够保持农民生产经营的相对独立性[11],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现实选择[12]。近年来我国的农民合作组织虽然发展较快,但其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还没能充分发挥,凝聚力、服务能力和规范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场体系中经营性服务等服务主体的服务功能、目标、组织结构等方面有待完善[13]。当前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公共服务能力和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不足[14]。可见,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符合具体需求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已迫在眉睫。

所谓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的优质、高效、全面、配套的公益性服务及经营性服务,其内容包括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方面[13]。传统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自上而下供给机制,容易出现供非所需的供需脱节现象,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应当是以农户需求为中心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满足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15],充分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有效性、科学性和真实性。因而,以农户真实偏好为基础,调查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真实需求并深入分析其优先次序,对于全面研究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和高效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基于全国15个省份83个村镇的问卷调查数据,从区域、收入水平、教育水平、经营类型等视角,综合运用首选决定法、加权频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试图找出符合当前我国农户真实需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从而为完善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提供依据。

一、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组于2013年6-9月进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情况”专项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农户问卷与合作社问卷两部分:农户问卷内容涉及农户基本情况和生产经营情况、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和供给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服务情况以及带动非成员情况;合作社问卷包括农村基本情况、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管理、经营和服务情况。项目组在重庆市、四川省、青海省、云南省、海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湖北省、吉林省、河南省、浙江省、陕西省、山西省、贵州省、河北省等15省市中随机抽取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村,然后在被调查村中随机抽取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共选取合作社82个,并按照3∶1的比例对合作社成员和非合作社成员进行随机抽取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400份,覆盖37个区县的83个村镇,回收396份,有效问卷394份,有效率为98.5%。

(二)分析方法

国内学者通过问卷调查从农户需求角度研究优先序的方法主要有频数法,即通过对受访农户按照自身意愿迫切程度或者重要程度选出相关选项,然后根据各选项的频数大小进行位次判断[16];均值法,对不同位次选项赋予分值,根据加权总得分来判断序次[17];系统聚类法,孔祥智等[18]认为各选项出现在不同位次上的频数不同,无法进行有效排序,可以运用聚类分析弥补不足,之后孔祥智等[19]采用最优先选项无权重转移进行改进,提高各选项位次不同的排序有效性;崔登峰等[20]认为频数法忽视了农户对各位次的效用有不同评价的现实,依次对所有选项进行排序可能更优于仅选出前三项或前五项,应综合运用几种互补的方法得出相互佐证的、具有共性的优先序,才能更符合农户的真实需求。因此本文综合参考运用最优先项频数法①本文依据调研情况假定农户第一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迫切强度远大于第二位,依据第一位频数大小进行排序,如第一位相同,则比较第二位依此类推。、加权频数法②调研发现,农户排序时对各选项敏感度不高,各选项差别不大,本文借鉴李克特量表对不同位次的12项农业社会化服务进行打分,第一位1分,第二位2分,依此类推,均值越小越优先。和系统聚类分析法③根据本文样本数据量,以及数据分析需要按照数据之间距离确定类别,具体依据树状图及经验来确定类别,故选取系统聚类分析。,利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聚类分析。

二、实证分析结果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地域类型,不同区域之间的农户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发展程度、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状况存在很大差别,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优先次序可能存在不同;在农户的家庭经营过程中,家庭收入的高低对于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诉求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实地调研中,笔者发现,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农户的农业经营活动的前瞻性,对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先次序选择有着较大影响;合作社作为一种农民自愿性合作组织,相对能提供更为全面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成员更能够表达出自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诉求;农户对农业生产活动的经营类型不同,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偏好也可能存在区别,并影响其社会化服务的优先次序。因此,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水平、是否合作社成员、不同经营类型的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优先次序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一)全部受访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

本文首先比较了全国受访农户根据本人需求的迫切程度针对以下12项服务类型进行先后次序的排列。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22.0软件计算出各项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不同位次上出现的频数及加权均值见表1。

表1 全部受访农户对各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序次、频数及加权均值

依据首选项决定法和加权均值法得出全国受访农户最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具体见表2。

表2 全部受访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排序情况

依据首选决定法得出的最迫切需求是农产品销售,其次为种苗提供;而依据加权均值法得出的最迫切的需求为种苗提供,其次为农产品销售。虽然两者得出的结果稍有区别,但是始终位于最优先需求的前两位,且在实地调研中,相当部分农户对其迫切需要的几项社会化服务无法给明确的先后次序,故本文采用聚类分析,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农户的需求层次和优先序,具体结果见图1。

图1 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聚类分析谱系图

将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数据导入SPSS22.0,选择系统聚类,根据数据之间的距离确定类别,再综合经验分析得出,农户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可明显聚为六类,结合表2得出如下结论,即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根据其迫切程度可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第二层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生产计划安排服务,第三层生产管理服务,第四层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第五层农产品加工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第六层为个别农户特别提出的其他服务。

由表2和图1可知,排在前两位是种苗提供服务和农产品销售服务,这两者的频数和加权均值要远优于后面的其他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因此是农户最为迫切的需求。在生产过程中,良种对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当前受访农户的良种47.33%从合作社采购,这表明了合作社作为良种提供的有效途径依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对当前农户来说,现代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然而其自身局限性使其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及时做出生产决策,农产品销售服务作为走出“量大价贱伤农”怪圈的重要途径,是农户最迫切的服务需求之一。

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生产计划安排被排在第二层。这四项服务作为农户产前、产中的重要服务内容,对农户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了解市场信息有着重要作用,农民自身局限性导致其无法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对于市场的前景很难有准确的把握,因此更专业和及时的服务必然能为农业增效、农户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第三层为生产管理服务,科学合理的生产管理有助于农户提高产量,降低损失。第四层为农业金融和基础设施服务,农业金融获得的难度较大且农户对其认识不足以及保守型生产的限制,国家近年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较大的支持力度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要求,故处在较后位置。第五层农业机械服务和农产品加工服务,当前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没有能够形成针对农产品加工的产业链。值得关注的是农业机械服务需求较低,调研显示农民选择合作社的农业机械服务比例为31%,其原因是调研农户中一般性农业机械拥有量大,且当前农业机械大户的有偿服务较易获得。第六层为除列出服务内容外的个别其他需求,本文不作深入分析。

(二)不同区域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

限于篇幅,我们仅列出相关数据表首选项频数及加权均值的关键数据(见表3)并略去聚类分析谱系图。

表3 不同区域受访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选项的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

1.东部地区。由首选频数和加权均值得出的具有共性的是: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农业信息被排在前五位,其中种苗提供排在第一位、农业信息排在第五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东部地区农户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可依次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计划安排,第三层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第四层农业金融、农业机械,第五层农业基础设施,第六层为其他。

2.中部地区。具有共性的结果是: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生产计划安排都排在前五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中部地区农户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可以划分为七层:第一层种苗提供,第二层农产品销售,第三层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第四层农业信息,第五层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六层为农业基础设施、农业金融,第七层为其他。

3.西部地区。数据显示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种苗提供、农业金融都排在前四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西部地区农户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可依次分为七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第二层农业技术、种苗提供、农业金融、农业信息、生产资料采购,第三层生产计划安排、农业基础设施,第四层生产管理,第五层农业机械,第六层农产品加工,第七层其他。

综合以上对比分析发现,种苗提供和农产品销售是三个区域普遍最迫切的需求,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业技术排在前四位,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和其他排在最后;区别在于东部地区受访农户对生产计划安排服务的需求程度高于生产资料采购和农业技术,对农业金融的需求高于农业机械和农业基础设施;中部地区受访农户相对于东部西部地区对农业金融的需求较低,对生产资料采购较为迫切;西部地区受访农户对农产品销售服务需求要高于种苗提供,农业技术的需求较为迫切,并且相对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急需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需求较为靠前,生产资料采购、生产计划安排服务需求则较为靠后。这样的区域需求特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处于较为领先地位,经营者更关注生产规模扩大、科学合理的生产安排;中部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环境较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农户以保守经营为主;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金融环境、市场环境较差,农户迫切需要产品销售服务、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来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

(三)不同家庭收入水平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

依据我国2013年统计年鉴,农村家庭平均总收入为42 643.80元,本文根据样本分布情况,将受访农户家庭平均收入按照4万元以下、4~8万元、8万元以上划分为三组,不同组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见表4。

表4 不同收入水平受访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选项的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

1.总收入4万元以下受访农户。共性的结果是: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和生产计划安排都排在前五位。结合数据聚类分析结果,家庭总收入4万元以下的受访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优先次序为:第一层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计划安排,第三层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农业信息,第四层农业金融,第五层生产管理,第六层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第七层其他。

2.总收入4~8万元受访农户。共性结果是前五位需求都为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和农业信息,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依次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资料提供,第三层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生产计划安排,第四层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五层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第六层其他。

3.总收入8万元以上受访农户。具有共性的结果是前三位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计划安排与后两位农业机械和其他相同。结合聚类分析谱系图,可以顺次划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计划安排、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生产资料采购,第三层生产管理,第四层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第五层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六层其他。

由以上对比分析可知,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差别较小,前六位需求内容与全国整体状况相同,后六位需求优先次序稍有区别;通过三个收入水平层次的优先序和均值大小来看,受访农户的收入水平越高,对于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的需求迫切程度越高,对农业机械的需求迫切程度越低,三者对于农业技术的需求程度较为接近。中低收入受访农户对于生产资料采购的需求更为迫切,收入较高的农户则更关注生产计划的安排。根据调研数据,受访农户收入水平与其经营规模存在紧密联系,收入较高的农户一般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其对于优秀品种的选择、产品销售有着更迫切的要求,更多的关注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这也印证了上述结论。

(四)是否合作社成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见表5)

表5 是否合作社成员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

1.合作社成员。对比首选频数和均值,具有共性的结果是前六位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包括农产品销售、种苗提供、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农业信息和生产计划安排相同,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依次划分为六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种苗采购,第二层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农业信息、生产计划安排,第三层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第四层生产管理,第五层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六层为其他。

2.非合作社成员。该部分受访农户的首选项和均值优先序存在较大区别,依据首选项决定法得出非合作社成员受访农户最迫切需要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序存在区别:依据首选决定法得出的最迫切需求是生产计划安排服务,其次为种苗提供服务;而依据加权均值得出的最迫切的需求为种苗提供,其次为农产品销售。本文参考实际调研状况综合两种结果结合聚类分析,依次划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生产计划安排,第二层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第三层生产资料采购,第四层生产管理、农业信息、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五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金融,第六层其他。

根据以上结果,合作社成员和非合作社成员的受访农户对于农产品销售和种苗提供都有着迫切的需求,而对比发现,合作社成员对于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农业金融的需求相对于非合作社成员更为迫切,这体现了合作社成员受访农户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更注重发展前景;非合作社成员农户对于生产计划安排需求尤其迫切,这是由其自身生产盲目性和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所决定。

(五)不同教育水平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见表6)

表6 不同教育水平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

1.小学以下。根据首选项和加权均值得出,具有共性的是前四位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相同,包括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综合聚类分析结果,依次划分为七层:第一层种苗提供,第二层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与生产资料采购,第三层生产计划安排、农业信息、生产管理,第四层农业金融,第五层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六层农业基础设施,第七层为其他。

2.初中水平。依据首选项和均值优先序共性的结果是农产品销售、生产计划安排、种苗提供、农业信息、农业技术都在前五位,差异在于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资料采购的位次。考虑实际调研的解释误差,本文倾向于加权均值的结果,综合聚类分析划分为六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计划安排、种苗提供、农业信息、农业技术、生产资料采购,第三层生产管理,第四层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第五层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第六层其他。

3.高中以上。该部分的共同部分是第一位和后四位相同,第一位为农产品销售,后四位关系为: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其他。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依次划分为六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种苗提供、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第三层生产计划安排、农业金融,第四层生产资料采购,第五层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第六层其他。

根据以上数据,农产品销售和种苗提供在每个教育水平的受访农户处在最靠前位置,而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基础设施和其他在三者中都是处在需求紧迫程度较低的水平。此外,从教育水平来看,受教育水平越高的农户,对于农产品销售、生产计划安排与农业金融的需求迫切程度越高,受教育水平越低的农户对于生产资料采购、种苗提供的需求越高。这说明农户受教育水平对于其农业生产的计划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六)不同经营类型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见表7)

表7 不同经营类型受访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首选频数及加权均值

1.自给自足型。共性结果为前三位的最迫切的需要次序为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种苗提供。综合聚类分析,依次划分为七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种苗提供,第二层为农业技术,第三层生产资料采购、农业金融、生产计划安排、农业机械,第四层生产管理,第五层农业基础设施,第六层农产品加工,第七层其他。

2.追求利润型。共性结果是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和生产计划安排都处在前五位。结合聚类分析结果,依次划分为四层:第一层为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生产计划安排、农业信息、生产管理,第三层农产品加工、农业机械、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第四层为其他。

3.劳苦规避型。对比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该部分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优先次序具有共同特征的是前五位相同,包括农产品销售、生产资料采购、种苗提供、农业技术、生产计划安排。另后六位排序相同:农业信息>生产管理>农业金融>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其他。由聚类分析,依次划分为六层:第一层农产品销售,第二层种苗提供、农业技术、农业信息,第三层生产资料采购、生产计划安排、生产管理,第四层农产品加工,第五层农业金融、农业机械,第六层农业基础设施、其他。

4.风险规避型。综合两种方法,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以依次分为六层:第一层种苗提供、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农产品销售、农业信息,第二层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第三层农业金融,第四层农业机械,第五层农业基础设施,第六层其他。

综合以上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四种类型受访农户对于种苗提供和农产品销售依然有着共同的最迫切需求。自给自足型农户对于农业信息的需求程度较为迫切,追求利润型农户占受访农户的59%,此部分农户对于种苗提供、农产品销售有着相对更为迫切的需求。劳苦规避型农户的农产品加工的需求相对较高,风险规避型农户对于农产品销售需求程度相对较低,而对于生产计划安排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这些结果与其自身的农户特征是相吻合的。

三、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文综合运用最优先项频数法、加权均值法和系统聚类分析,对全国15省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状况,并对农户迫切需求的社会化服务项目排序,从而反映出农户的真实需求,为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供给效率提供参考。从研究结果来看,全国范围内的需求优先次序为:第一层种苗提供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第二层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信息服务、生产计划安排服务;第三层生产管理服务;第四层农业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服务;第五层农产品加工服务、农业机械服务;第六层为个别农户特别提出的其他服务。这要求在建设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要根据农户需求迫切为农户提供相应的服务内容,关注新品种的引进,为农产品销售提供多种途径,从而提高服务供给效率。

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得出的共性结论是种苗提供和农产品销售是当前农户需求最迫切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其次是生产资料采购、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和生产计划安排服务,最后四位的是农业基础设施服务、农产品加工服务、农业机械服务和其他,这与全国农户的优先序一致。而针对不同群组受访农户各自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为其提供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区域层面,对于东部地区农户应注重提供生产计划安排服务,对中部地区农户更应提供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对于基本公共服务较差的西部地区农户,更应注重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农业金融服务提供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收入层面,应更多的对高收入农户群体提供生产计划安排服务,对中低收入农户提供生产资料采购服务;在合作社层面,相对于普通农户,应有侧重的对合作社成员农户提供更多的农业信息和农业金融服务;在受教育水平层面,应对教育水平在高中以上的农户进行生产计划安排指导和提供详细的农业金融信息,对教育水平在中学以下的农户应加强对产前的生产资料采购指导;在经营类型层面,应为自给自足型农户提供与其自身密切相关的农业信息,对于追求利润型农户应更多的提供种苗和增加农产品销售的销售渠道,对于劳苦规避型农户应引导其对农产品进行进一步加工和提供农业机械服务,对于风险规避型农户应引导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综上,要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既要为先进地区农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适应其生产发展要求,又要充分照顾落后地区农户的生产需要。参考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优先序完善服务内容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农户的需求差异,并注重具有共性的需求。根据农户角度的现实情况,为农户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服务,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活力。

致谢:杨丹教授对本文进行了悉心指导,谨致谢忱。

[1] 刘自敏,杨丹.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业分工的影响——来自中国六省农户调查的证据[J].经济问题,2013(9):106-110.

[2] 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江汉论坛,2009(5):13-18.

[3] 黄祖辉.中国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08(11):4-7.

[4] 李俏,张波.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陕西省74个村214户农户的抽样调查[J].农村经济,2011(6):83-87.

[5] Baker,Derek,Soren Theilgaard.Group Action by Farmers[R].Abel Projects ApS,Draft Report for the World Bank,2004.

[6] Bijman J,George H.Co-operatives in Chains: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in the Dutch Fruit and Vegetable Industry[J].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2003:95-107.

[7] Fulton M.Producer Associations:International Experience[M]//Sonntag B H,Huang J,Rozelle S,et al.China’s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Australian Government,Australian Centre for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5:174-196.

[8] World Bank.China-farmers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s Review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East Asia and Pacific Region[R].Washington DC:The World Bank,2006.

[9] 杨丹.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基于西部5省20县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8):56-64.

[10] 杨丹,刘自敏.农民经济组织、农业专业化和农村经济增长——来自中国2445个村庄的证据[J].社会科学战线,2011(5):64-70.

[11] 李雨,李录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困境与法律思考[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42-146.

[12] 杨军.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绩效的差异分析——基于广东、安徽148家农民合作社的调查[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0-44.

[13] 陈和午.农户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文献综述[J].农业技术经济,2004(3):2-9.

[14] 孔祥智,楼栋,何安华.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要性、模式选择和对策建议[J].教学与研究,2012(1):39-46.

[15] 庞晓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结构差异的比较与分析——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供求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6(4):35-40.

[16] 蒋远胜.西部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与优先序——基于四川省387个村支书的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7(1):20-27.

[17] 廖清成.我国中部地区农村公共品供需偏好研究[J].浙江学刊,2006(1):54-59.

[18] 孔祥智,李圣军,马九杰.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及供给主体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J].社会科学研究,2006(4):47-51.

[19] 孔祥智,李圣军,陈丹梅.农户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及投入重点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20-26.

[20] 崔登峰,王秀清,朱金鹤.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序研究——基于新疆42个县市96个村镇的调研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12(3):70-76.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Demand Priority From Farmers——Based on Micro Survey Data Analysis of 15Provinces of China

LI Rong-yao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At present,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is not balance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and farmers’demand for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has not been effectively met.In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demand and a whole and different group level,we use synthetically the preference decision method,the weighted frequency method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demand prior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for example,germ chit provision service,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capital goods procurement service,production plan arrangement service,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 and so on.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demand priority of germ chit provision servic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les service are superior to others,as agricultural processing service,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infrastructure service come in last.Further,the selection of specific research methods,different region,income level,the cooperative members or not,education degree and management type,each of these factors will affect the results of priority.Therefore,supplier of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 should provide farmers urgent demand of agricultural services first,and take full account of different demand from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farmers.

agricultural social service;priority;structural difference

F306.6

A

1009-9107(2015)01-0086-09

2014-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GL063);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2012QNJJ011);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点项目(SWU1409124)

李荣耀(1989-),男,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和技术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种苗优先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2020 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的保养与维修分析
40年,教育优先
多端传播,何者优先?
站在“健康优先”的风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