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2015-06-09王建华马玉婷

关键词:农药农户农产品

王建华,马玉婷,刘 茁

(1.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2.江南大学商学院;3.江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

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王建华1,2,3,马玉婷2,刘 茁2

(1.江南大学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2.江南大学商学院;3.江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

基于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100个行政村986个农户的微观面板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计量分析了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由农户生产行为意愿的估计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比较高的变量中,年龄、婚姻状况、打工经历、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家庭农业生产农产品主要用途、农药价格等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营者的性别、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年收入、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等影响不显著。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比较复杂,在不同的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显著水平。

安全生产;意愿;二元Logistic模型;影响因素

在当前农民收入逐步增加、农民对食品安全诉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由农户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区域经济环境,化肥、农药、兽药及有害物质的残留等因素所诱发的农产品安全事故高频率地发生,使农产品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户不当的施药行为和不按标准体系执行的化学农药的高强度使用等互相交织,成为农产品安全风险的最大诱因。农产品安全生产是农产品安全的源头和保障,也是食品安全的根本,全方位加强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规避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稳定社会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杨晓明认为经济活动中的各行为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是广泛存在的,农产品质量管理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相关主体的行为博弈[1]。周峰和徐翔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其研究结果表明部分无公害蔬菜生产者没有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有效治理农产品安全风险具有紧迫性[2]。因此,系统研究影响农产品安全风险的各种因素,并深入挖掘各部分因素间的关系,有效识别出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破解是解决农产品安全的第一要务。

一、文献回顾与评述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影响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观因素

Michael和Cheryl认为,农户性别的不同影响着农户对农用化学品的施用行为,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延伸服务等追加性投入方面的差异性[3]。Annie也补充性指出巴西和南非地区的女性农户在施用农药时的自我保护措施远不及男性。但早期研究在证实农户性别与施药行为间存在关联性事实的同时并未深入探究农户性别影响农药施用行为的原因[4]。李科从不同性别农户参与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积极性展开研究,探索了因性别差异而诱发的农业行为差异情况[5]。Ntow等认为,年龄因素是区分农户的施药剂量、施药频率高低以及是否易中毒群体的重要因素[6]。Sule等通过研究土耳其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及其群体特征,也指出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会显著影响到个人或群体的农药施用行为[7]。Abhilash and Singh通过在印度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户由于教育水平有限以致其自身对农药的认知水平不高,因而时常出现过度的施药行为[8]。吴林海等基于江苏省三个不同地区分散农户的调研数据,研究得出分散农户除了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政府培训和农户家庭总收入因素也显著地影响其在农药施用各阶段的行为[9]。彭建仿和杨爽认为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是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问题,且更多地体现为源头管理存在的问题,即农户行为的个体选择性[10]。

基于上述的文献回顾可知,农户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农户的家庭总收入是影响其施药行为的主要因素,然而同时也应该看到,中国目前的又一现实是,越来越多的农户倾向于进入城市打工,其打工经历不仅满足了农户家庭的生存和资金积累的目标,同时,也使农户自身增长了见识与知识,农户在打工经历中所获得的相关知识形成的认知可能促使农户在农业生产中使用安全农药。因此,农户的打工经历也应该作为影响农户是否安全施用农药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农户的土地经营规模也是影响农户安全生产的又一主要因素。一般而言,农户土地经营的规模越大,其生产行为越倾向于集约化,在农业生产时越注重其农药施用行为的规范性和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越小,其生产行为可能相对随意,杨普云对云南6市360户小规模菜农病虫防治的态度和行为的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均认为施用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最常用的措施,而且习惯于过高估计病虫害所带来的损失,往往通过过度使用化学农药来规避生产风险,且不理解农药的残留危害[11]。因此,农户的家庭土地规模应当引入分析中,作为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变量。

(二)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客观因素

王军和张越杰从农户农产品生产中施药行为的起因角度出发,通过研究发现农户农药和化肥的施用行为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进行农药和化肥施用的指标选择[12]。由此,社会条件中的市场环境与政策因素,也是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主要因素。赵建欣和张忠根则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供给情况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机理[13]。Christiaans et al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户收入减少,直接导致农户农药施用量的减少[14]。Ngow et al则认为,市场服务状况对农户施用农药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农药商贩对农户的农药品种选择和农药施用量具有较强的影响[15]。Hruska et al认为,政府的倾向性政策会影响农户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农药施用行为[16]。朱剑桥研究认为,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可以起到规范农户施药行为和提高出口效率的双重效果[17]。王建华和李录堂研究认为,农户获取生产经营信息的难易程度,对农户安全生产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8]。黄祖辉等则认为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可以帮助茶农有效减少高毒化学农药施用和采用安全农药施用行为[19]。李光泗等研究发现,虽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在提高农产品质量方面的效果并不显著,但可以有效抑制农户农药施用量[20]。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农产品的价格、市场服务状况、政府的政策行为、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等,皆对农户的农产品安全行为有影响。基于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国情,相关企业及行业协会在农户农产品生产中的影响作用可能并不显著,政府的相关政策的影响则存在间接性和复杂性,而农户家庭农业生产农产品主要用途、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等因素,应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此外,农户在生产时往往将农产品分为满足家庭需要、进入市场获取收入两种用途,当农产品用于满足家庭需要时,涉及到家庭及自身的健康因素,农户的生产行为相对谨慎,而当农产品仅用于进入市场获取收入时,农户的生产行为与自用生产相比,就显得相对不规范。基于此,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的客观因素为农药的价格、家庭农业生产的农产品的主要用途、预期售价以及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类型。

回顾以往的研究发现,虽然国外学者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影响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因素,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但是与国外农业生产的实际相比,中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其特殊性,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户中普遍存在外出打工的经历、地区间存在巨大的发展差异以及农民内部日益断分化的基本国情等,与国外研究相比,目前国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偏重于以理论分析的形式分析农产品安全风险的相互影响因素,而且有关的实证研究则多使用的是同类产品的加总数据和局部调查资料,数据代表性明显不足,难以有效反应影响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有效识别出关键因素。文本的研究有效弥补了样本的局部性和片面性缺陷,选取全国5个省986个农户进行深入调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进行分析。且依据中国的实际,引入“农户外出打工经历”、“家庭农业生产的农产品的主要用途”、“预期售价”以及“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等变量,以期有效地识别出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关键因素,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特征

江南大学食品安全研究基地于2013年2-3月间就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状况进行了专门的调查,采用分层设计与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实地调查了河南、山东、江苏、浙江、黑龙江等5个典型农业生产省份的100个行政村的986个农户。并针对性地选取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相关变量作为分析的数据来源,用以说明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衍生农产品安全的情况。结合调研数据对农户生产的情况做分析如下:

(一)农户农药残留认知存在偏差,农药滥用现象较为严重

在农药残留引致农产品安全风险的认知方面,大部分农户对农药残留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对农药残留非常了解的只占被调查者的4.06%。在被调查者中,仅有22.31%的被调查者认为经常或大量施用化学农药肯定会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有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较高农药残留会对农产品安全造成影响,而认为较高农药残留会对农产品食用安全造成非常大影响的被调查者,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9.84%。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95.03%的受访者会施用农药,比例远大于不会施用农药的农户,并且有超过8.62%的受访者在农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使用高毒高效的农药。说明绝大部分农户对农药的残留认知仍存在一定的偏差,对农药施用、农药残留对农产品安全的传导认识不够,凸显推进职业农民队伍建设、提升农民认知水平,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对提升农产品安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二)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意愿与实际操作间存在较大的反差

调查发现,44.83%的受访者经常在意农药残留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风险;很少在意和完全不在意两者的累计比例为被调查者的17.95%,仅有2.23%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在意。同时,有48.78%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合理使用农药会给收益带来风险,有9.9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合理使用农药不会给收益带来风险,仅有0.7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合理使用农药肯定不会给收益带来风险。可见在主观价值理性上,农户对由农药残留所引发的农产品安全风险的关心程度普遍较高,大部分农户有生产安全农产品的倾向;在主观经济理性上,农户普遍意识到了不合理使用农药对收益带来的风险。而在实际生产操作中,仅有13.35%的被调查者表示通常会按照农药说明书的介绍施用农药。有超过20.89%的被调查者表示通常会过量使用农药,超过被调查者总数的1/5,还有2.64%的受访者表示一定会过量使用农药,说明过量使用农药的情况比较严重,政府相关部门要利用经济杠杆,切实制定并落实好推动农户从事安全生产的激励机制。

(三)农民农产品安全生产投入比例偏低,生产经营习惯急需扭转

调查显示,46.75%的受访农户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药支出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10%及以下,而用于农业生产的农药支出占农业生产总投入的50%以上的受访者仅占受访者的1.53%;有64.20%的受访者在选用农药时,主要以农药价格为选择的主要依据,而以农药的药效为导向的受访者仅占受访者比例的4.36%。由此说明,大部分的农户在选农药时会考虑到价格因素。并且有超过86.00%的受访者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化学高效农药,93.00%的受访者会不按照时间间隔使用除草剂,94.22%的受访者会不按照农药施用说明书使用杀虫剂;在购买地点的选择方面,除了有25.15%的受访者愿意在供销社等国营销售点购买农药外,35.59%的受访者主要小门店、流动商贩处购买农药。

(四)政府对农户安全生产经营行为的引导不够,扶持力度亟待提高

调查显示,有62.9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地区政府没有出台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标准,生产过程是否安全无据可依;有61.36%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没有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监管政策;有52.84%的受访者表示当地政府没有开展过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教育宣传;同时有57.40%的受访者所在地区政府没有对违反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情况进行处罚,政府缺乏对违反的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情况的处罚意识,这也是导致农产品不安全的一个隐患之一,不处罚使得百姓的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烈。由此可以看出,政府缺乏对农民安全生产经营的引导,在为农民提供农药技术培训和制定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标准上的力度还不够。

三、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构建

在计量经济学中,当因变量是二分变量时,线性回归模型或者说是线性概率模型的p(yi=1|xi)与xi的关系通常不能用线性关系表达。反应这类关系的典型代表是二元Logistic离散模型,其具体形式为:

将多元线性组合a+b1x1+b2x2+b3x3+…+bixi,以∑bixi表示,其中常数项a用b0表示,x0恒等于1。再令z=∑bixi,于是,logistic概率函数可以表示为:

将上式中右侧一项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一个exp(z),且令p=F(x),得:

由(3)式经转换可以得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得到表达式如下:

把(5)式做logistic变换,得到的一般形式:

这个比值的理论解释称为事件的发生比,表示自变量每发生一个单位的变化,因变量可能发生变化的倍数。据此,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计量分析。

(二)变量选取与赋值设定

考虑到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复杂性,本研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维度来区分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其中,主观层面的因素主要指农户的个人特征、打工经历、婚姻状况、家庭年收入、家庭土地规模以及家庭农业收入在家庭总收入的比例等;客观层面的因素主要指农药的价格、家庭农业生产的农产品的主要用途、预期售价以及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类型等。把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规范的行为分为两个等级,即“不按照安全农产品生产要求生产”和“按照安全农产品生产要求生产”。各变量的赋值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选择及其赋值

四、参数估计与结果分析

估计结果显示,在显著化水平比较高的变量中,年龄、婚姻状况、打工经历、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家庭农业生产农产品主要用途、农药价格等对农户安全生产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营者的性别、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年收入、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等影响不显著。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对农户安全生产的影响相对复杂,不同层次上所表现出的显著水平不同。结合Logistic回归分析过程,本研究主要对显著的变量进行描述,结果见表2。

由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意愿估计结果显示,在显著性水平比较高的变量中,年龄、婚姻状况、打工经历、农户家庭土地规模、家庭农业生产农产品主要用途、农药价格等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有正向影响,而农业经营者的性别、农户家庭人口、农户家庭年收入、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等影响不显著。农户家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性对复杂,不同层次上所表现出的显著水平不同。根据表2回归结果,具体解析如下:

1.农户的性别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影响不显著。尽管回归系数为正,但统计检验结果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其他变量恒定的情况下,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的性别差异不明显。

2.农户年龄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影响显著。在各年龄段的回归系数均为正,且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在以18岁以下年龄段农户安全生产意愿作为参照的情况下,年龄这一变量在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方面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18~25岁、26~45岁和46~60岁年龄段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比率分别是18岁以下农户的114.6%、131.7%和115.2%,表明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发生比率比18岁以下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分别上升了14.6%、31.7%和15.2%。而61岁及以上年龄段的回归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3.农户的家庭人口数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没有显著影响。尽管不同数量的家庭人口数这一变量具有正的Logistic回归系数,但检验结果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同等条件下,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并不随着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4.农户的婚姻状况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影响显著。婚姻状况的统计检验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户婚姻状况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具有正向影响。已婚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相对于未婚农户的122.9%,表明已婚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强于未婚农户。

5.农户的教育程度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规范具有显著作用。在各受教育段中,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本科及以上受教育段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0.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相对于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的农户安全生产意愿,农户的教育程度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具有积极的影响,且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比率分别为154.7%、286.3%、170.9%和161.4%,说明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经历了一般、强烈再回到一般的过程,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意愿显著减少。

6.打工经历这一变量的Logistic回归系数为正,并且统计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打工经历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有显著影响。

7.家庭土地规模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有显著作用。在不同土地规模,2~3亩、3~6亩、6亩及以上等规模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1~2亩土地规模作为参照项的情况下,家庭土地规模是影响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正面因素,并且随着家庭土地规模的增加,农户从事安全生产的可能性越大。

8.家庭年收入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没有显著影响。尽管家庭年收入这一变量的Logistic回归系数均为正,但统计检验结果在1%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并不随着农户家庭年收入的变化而变化。

9.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对安全生产愿望的影响比较复杂。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在21%~30%和31%~40%之间时,此选项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具有显著作用。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在41%~50%和51%~60%之间以及61%以上时,此选项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没有显著作用。说明在相同的参照项情况下,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在总收入的比例越大,说明农户越具有强烈的愿望通过施用农药等要素来提升产量,从而导致生产过程偏离安全生产的轨道。

表2 安全农产品生产意愿的Logistic回归结果

10.农户家庭生产农产品的主要用途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具有显著影响的正向作用。在以满足家庭需要为参照项的情况下,生产农产品的目的是“进入市场获取收入”和“两者兼有”的回归系数为正,且统计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但农户进行安全生产的发生概率分别是以满足自身需要的70.2%和88.1%,说明在不同的生产用途的情况下,农户均有安全生产的意愿,但以满足自身的需求为主。

11.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经营类型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有影响显著。回归系数为正,且在0.1的显著性水平下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说明在以纯农户为参照的情况下,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并有明显的差异。

12.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对安全生产愿望的影响也相对复杂。尽管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这一变量的Logistic回归系数均为正,但统计检验结果在10%的水平上不显著,说明在以主要农产品的预期售价上涨为预期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下跌、来回涨跌以及基本没变都可能导致农产品的非安全生产。

13.农药价格对安全生产愿望有显著的影响。此选项对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规范的回归系数为正,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农药价格是影响农户进行农产品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随着农药价格的升高,农户安全生产可能性在下降。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通过对986个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发现受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受主农户客观因素的影响,要消除农户农产品生产过程所导致的种种弊端,应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行为问题,提升农户的农药残留认知水平、规范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

(一)拓宽对农户施药行为的培训渠道

农户的农药施用行为是在利益驱动下,根据自身条件和行业客观环境,比如自然、经济以及社会条件进行的生产性投资和技术采纳活动。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农户按照无公害、绿色或者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体系的要求严格使用农药和化肥。大部分农户对农药的施用存在未能严格按照标签对农药进行有效配比和稀释的使用行为,同时针对农药施用的技术培训对于农产品生产农户的农药使用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农户的种植经验越丰富及农产品的价格越高则会促进农户的农药施用量,因此,要加大对农户用药行为的培训力度,组织和拓宽对农药法律及农药残留后果的宣传。

(二)加大农户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

把经常性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农产品生产销售和农药生产销售两个维度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的监管长效机制。第一,从农药流通的实际出发,经常性检查基层农资供销商所制售农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的农药规格监督管理。重点打击影响大、涉及面广、具有欺骗性质的剧毒化学农药生产销售网络。第二,从农户生产的实际出发,经常性检查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农药施用的规范情况。重点打击在农产品的生产、流通、贮存等各个环节的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的物质的案件,施用剧毒农药案件等。以乡镇为单位,组建监管人力资源队伍,落实安全农产品生产的监管标准,健全检验检测、风险监测和产品追溯等技术支撑体系。

(三)创新安全农产品生产形式

高度分散的小规模农户农产品供给,不仅是阻碍实现农产品安全的主要屏障,还无法满足城市高度集中的大规模的需求,造成供需错位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两种体制的不对等。因此,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安全农产品生产形式,才是解决农产品的规模经营和安全供给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一方面,继续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协调好农民财产性收入与农村产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家庭农场,有序实施土地流转、实现农业微观组织创新的基本目标模式。重点解决家庭农场发展中所面临的法人不独立、融资难度大、水利设施不配套以及经营规模与市场不能顺利对接等诸多问题,并从实际出发进行家庭农场的机制设计,在微观层次上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1] 杨晓明.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9(3):83-85.

[2] 周峰,徐翔.无公害蔬菜生产者农药使用行为研究[J].经济问题,2008(1):94-96.

[3] Michael L Morris,Cheryl R Doss.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1):27-39.

[4] Annie W C Kung.Androgen and Bone Mass in Men[J].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2003(2):148-154.

[5] 李科.社会性别敏感参与式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Ntow W J,Huub J G.Farmer Perceptions and Pesticide Use Practices in Vegetable Production in Ghana[J].Pest Management Science,2006,62(4):56-365.

[7] Sule Isina,Ismet Yildirim.Fruit-growers’Perceptions 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esticides and Their Reflection on Practices:The Case of Kemalpasa,Turkey[J].Crop Protection,2007(26):917-922.

[8] Abhilash P C,Nandita Singh.Pesticide Use and Application:An Indian Scenario[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5):1-12.

[9] 吴林海,侯博,高申荣.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3):35-48.

[10] 彭建仿,杨爽.共生视角下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选择——基于407个农户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1(12):68-91.

[11] 杨普云,李萍,周金玉.云南小规模农户蔬菜种植习惯和病虫防治行为研究[J].植物保护,2007(6):94-99.

[12] 王军,张越杰.参农生产优质安全人参行为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7):26-30.

[13] 赵建欣,张忠根.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7(11):90-92.

[14] Christiaans T,Eichner T,Pethig R.Optimal Pest Control in Agriculture[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Control,2007,31(12):3 965-3 985.

[15] Ngow A V F,Mbise T J,Ijani A S M,et al.Smallholder Vegetable Farmers in Northern Tanzania:Pesticides Use Practices,Perceptions,Cost and Health Effects[J].Crop Protection 2007(26):1 617-1 624.

[16] Hruska,Alla,Marianela Corriols.The Impact of Training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mong Nicaraguan Maize Famers:Icreased Net Retures and Reduced Health Risk[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02,8(3):191-200.

[17] 朱剑桥.浅谈农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上盘西兰花出口中的作用[J].温州农业科技,2004(3):33-36.

[18] 王建华,李录堂.农户信息技术行为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68-74.

[19] 黄祖辉,钱峰燕.茶农行为对茶叶安全性的影响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1):39-44.

[20] 李光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与质量控制——基于生产者角度[J].上海农业学报,2007,23(1):101-104.

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Willingness for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ANG Jian-hua1,2,3,MA Yu-ting2,LIU Zhuo2
(1.Jiangsu Food Safety Research Center,Jiangnan University;2.School of Business,Jiangnan University 3.Synerogetic Innovation center of Food Safety and Nurtrition,Jiangnan University,Wuxi,Jiangsu214122,China)

Based on the micro panel data of 986households in 100administrative villages of five ty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ovinces of Henan,Shandong,Jiangsu,Zhejiang and Heilongjiang,this paper explores farmer subjective cognition,attitude and behavior towards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using binary Logistic model.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like farmers’age,marital status,work experience,land size,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rimary use,prices of pesticides have positive impact on farmers’behavior of production safety,while farmers’gender,family size,family income,expected price of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not significant.The proportion of income from farming in family's total income has complex influence on farmers’safety behavior,which shows different significance at different levels.

safety;intention;Binary Logistic model;influencing factor

F325.2

A

1009-9107(2015)01-0078-08

2013-09-08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4ZDA0690);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13-011);江苏省软科学项目(BR2014008);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课题(14SWA-005)

王建华(1979-),男,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安全管理与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农药农户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