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和能力观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探析
2015-06-09庄晋财杨万凡
庄晋财,杨万凡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基于资源和能力观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探析
庄晋财,杨万凡
(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江苏镇江 212013)
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新创企业总是在资源与能力“均衡、失衡、再均衡”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成长。对农民工创业而言,新创企业的资源累积和能力提升难以同步,嵌入社会网络和产业网络以获取资源或者累积能力,是农民工新创企业实现资源与能力均衡发展的重要渠道。由于农民工创业者各自拥有的网络渠道不同,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可以有两条不同的路径:一是以资源累积为基础,在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进而实现资源与能力均衡,即“由外延到内涵”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二是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在企业核心能力累积过程中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实现能力与资源均衡,即“由内涵到外延”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重视农民工创业者的获取资源与能力的网络渠道差异,才能够提高政府扶持农民工创业的政策绩效。
企业资源;企业能力;农民工;新创企业
一、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6 894万人,比2012年增长2.4%[1]。部分农民工在长期进城务工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技术、资金、风险意识和行业人脉等资源后开始尝试自主创业。中央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但是,农民工新创企业的成长性不足,降低了创业增收和带动就业的效果。在创业研究中,新创企业成长问题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高度关注,并形成了资源基础理论和核心能力理论以解释企业成长的源泉问题。依此,农民工新创企业的成长不仅需要有充足的资源作基础,还需要有较强的企业管理和资源整合能力作保障,资源和能力的失衡会阻碍新创企业的成长。但是,对我国农民工创业群体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的弱质性,在进城务工实现就业方式转换的过程中,难以实现资源累积和能力提升的同步,这直接影响到农民工新创企业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使农民工在创业过程中实现资源累积与能力提升相统一从而推动新创企业成长呢?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基于资源和能力动态均衡的企业成长二维分析
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束组成的集合,企业拥有的资源是其获得竞争力的源泉,并认为企业拥有的战略资源具有异质性和不完全流动性[2],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长期保持资源的异质性。但实际上,在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源发挥效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管理者运用资源的能力。资源基础理论将企业的竞争优势源泉局限在资源上,忽视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资源配置能力对企业成长的重要性[3]。Prahalad和Hamel[4]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认为企业本质上是能力的集合体,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具有的开发、配置、保护、使用和整合资源的能力,从而提出了基于能力观的企业成长理论。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我们看到,企业成长不仅需要拥有资源,还需要有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资源和能力相统一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正因如此,Penrose的“资源—能力”企业成长理论分析框架得到大多数研究者的认同。研究者们意识到,仅仅拥有资源难以确保企业成长,正如Amit和Schoemaker所说,资源只构成了企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企业资源最大效率的实现并不取决于这种资源本身,而是由企业的能力来决定[5]。不过,在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中,资源获取和能力构建是可以分离的。一方面,企业获得了资源并不意味着同时具备了高效率配置使用这种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企业可能通过知识累积获得能力的提升,但这种能力如果缺乏资源就很难得到发挥。资源和能力的失衡,往往是企业成长的障碍。
那么,为什么企业成长需要资源与能力相统一呢?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认为,资源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又是企业扩张的诱因[6],因为企业扩张本身就是一种利用资源的途径,它能够使企业的冗余资源得以利用并为企业带来收益,有学者甚至将企业成长的本质看作是不断挖掘未被利用的资源的无限过程[7]。具体说来,当企业资源满足当前发展规模需要并有剩余时,由于资源的异质性及资产专用性特征,企业的剩余资源难以出售或转做他用,因而只能以扩大生产规模或推动多元化经营的方式对这些资源加以充分利用,从而推动企业的规模扩张性成长。然而,企业的每次扩张能达到何种程度,则是由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所决定[8]。按照企业能力理论的观点,这种能力既包括企业开发资源的能力,也包括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企业能力也是诱发企业扩张的重要因素。因为在企业资源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能力累积可以持续进行,当能力累积超出现有的资源匹配时,企业便开始寻求开发新的资源,从而使企业资源与能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均衡,使企业扩张得以实现。不过,无论是基于资源的企业扩张还是基于能力的企业扩张,都是以企业在资源与能力失衡时,能够通过获取新资源或者提升新能力为前提的。如果企业不能顺利获得新资源或者提升新能力,则这种失衡最终会导致资源或者能力闲置,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使企业失去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战略的实质,就是在企业的资源与能力之间保持均衡,伴随着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均衡、失衡、再均衡”过程,企业实现螺旋式发展。
由此,本文以资源和能力作为分析矢量构建新创企业成长的二维分析模型,揭示农民工新创企业在资源和能力不同关系状态下的成长动力,探寻推动农民工新创企业持续成长的路径。如图1所示,纵坐标代表企业拥有的资源,从O点向A2点的方向表示资源的存量由低向高发展。横坐标代表企业拥有的开发、配置资源的能力,从O点向B2点的方向表示企业的能力由低向高的水平发展。并且A1点表示企业计划的初期创建规模所需资源的零界值,与A1点相匹配的能力由B1点表示。图中曲线R是一条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均衡线,也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的最优参照线。企业能力是开发和配置资源的能力,难以量化,但可以通过与资源的配置状态加以体现。企业能力作用的发挥具有报酬递增的性质,不仅不会产生有形损耗,而且能力还会不断得到强化。本文根据已有成果,将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创建期、存活期和成长期,以企业资源和能力的均衡关系演化来概括新创企业成长的特征,构建了一个二维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资源和能力均衡的新创企业成长二维分析模型
(一)企业创建期的资源与能力均衡关系
企业创建之前,创业过程处于机会识别阶段,如区域Ⅰ所示。在机会识别阶段,具有创业意识的潜在创业者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均低于企业创建所需要的临界值,企业尚未创建,故企业规模扩张以虚线表示(如图1中的OE1所示)。一般来说,个体的创业意向越明显,采取实际创业行动的可能性越大。Thompson认为,创业意向是个人成为创业者的必要条件,即个人成为创业者不是创业意向的必然结果,但创业者在创业前期必然拥有创业意向[9]。为了实现创业,具备创业意向的潜在创业者开始积累创业资源和能力,当资源和能力其中任意一项达到创业所需的临界值时,潜在创业者就有可能开始实施创业计划,从而进入企业创建期,如区域Ⅱ和区域Ⅲ所示。在创建期,创业者的主要任务是搜寻和开发创业资源与能力,比如资金、厂房、设备和生产技术。如果创业者获取创业资源和能力不能达到或超过企业生存所需资源与能力的临界均衡水平E1点,就会导致创业失败。因为企业持有的各项资源是有使用成本的,资源利用的收益如果小于成本,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果取决于企业能力,所以,创业者必须在创业资源获取和创业能力累积上达到创业的初始要求,才能完成新企业的创建。在这一阶段,创业者的主要目标是使资源和能力累积达到创业要求,实现创建新企业的目标。
(二)企业存活期的资源与能力均衡关系
新企业创建后,企业发展的目标就是让企业存活下来,区域Ⅳ表示企业处于存活期。在这一阶段,企业资源和能力均超过创建企业所需的临界值,从而使新企业得以创建。新企业的创建期和存活期的区分以资源和能力的初次均衡点E1为起点,射线E1C1和E1C2为资源与能力的拓展线。新企业创建完成后,为了获得成长的市场空间,企业首先需要获得市场对产品的认可,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以维持企业的生存。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通过加强市场联系获得市场销售渠道;二是通过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新创企业这一阶段拓展的资源主要是市场信息和生产技术等,提升的能力主要是企业管理能力和拓展渠道能力等。拓展的结果会使企业资源与能力的初次均衡被打破,重新进入企业资源与能力的非均衡状态。企业资源与能力的非均衡可以分为两种状况:即以企业资源能力均衡曲线R为界,位于曲线上方的区域Ⅰ代表资源闲置型企业,是指新创企业出现资源闲置但运用资源的能力不足的情形;位于曲线下方的区域Ⅱ代表能力剩余型企业,是指新创企业能力累积充分,但缺乏企业扩张所需资源的情形。这两种不同的情形决定了新创企业两种不同的扩张策略:一是资源闲置型企业在闲置资源的诱发下通过提升企业能力实现企业扩张;二是能力剩余型企业通过搜寻和开发企业的新资源,以满足企业能力的发挥,进而实现企业扩张。通过这两种策略实现新创企业的发展延续。
(三)企业成长期的资源与能力均衡关系
新创企业渡过存活期以后,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迅速占据市场有利地位获取“产业位势”效应;二是通过创新来实现价值创造高成长。实现这两个目标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技术、高级人才、高素质员工等;同时需要在技术创新、生产制造、管理服务、供应链关系拓展等方面提升企业能力。企业能力的提升表现为由新创初期注重生产制造能力向后期的研发、技术创新能力、组织管理协调能力转变,由此,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均衡将再次被打破,这种能力提升过程就是企业由生存期向成长期迈进的重要标志。
综上可见,新创企业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资源和能力需求,企业资源和能力由不均衡向均衡演化的过程,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当新创企业的资源与能力在某一阶段达到均衡状态时,只表明在当前的资源和能力状态下企业扩张达到某一程度,但这种均衡是暂时的,会在企业的不断扩张追求中被打破,重新追求新的更高水平的均衡。从本质上说,企业就是在资源和能力所呈现的“均衡、失衡、再均衡”过程中实现螺旋式成长。
三、资源和能力动态均衡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
近年来,越来越多农民工以其在打工过程中积累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为基础积极开展创业活动[10]。然而,由于创业资源获取和能力提升往往难以同步,导致许多农民工新创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处于失衡状态,是否能够完成资源与能力从失衡到均衡的转变,决定着农民工创业的成败。实质上,农民工新创企业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累积资源和提升能力的动态均衡过程。从现实来看,农民工新创企业完成从资源与能力的失衡到均衡进而推动新创企业成长,可以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如图2所示):一是以资源累积为基础,在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进而实现资源与能力均衡的企业成长路径(即先做大后做强的企业成长路径,路径R1),我们称之为“由外延到内涵”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二是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在企业核心能力累积过程中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实现能力与资源均衡的企业成长路径(即先做强后做大的企业成长路径,路径R2),我们称之为“由内涵到外延”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农民工创业者选择哪条路径来实现新创企业成长,跟自身条件有关。
图2 基于资源与能力动态均衡的农民工创业成长路径
(一)“由外延到内涵”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R1路径)
如前所述,当资源和能力中的任何一项达到创业所需的临界值时,都有可能促使潜在的创业者启动其创业计划。“由外延到内涵”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刻画的是农民工创业者通过资源累积创建新企业(图中的E0点所示),并逐步扩张企业规模,在这个过程中提升新创企业能力,实现资源与能力均衡的企业成长情形。
对于农民工创业而言,能否低成本高效率地获取创业资源至关重要。在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消除的现实背景下,正式制度规制下的创业资源获取渠道十分有限,创业网络作为创业资源与能力的获取渠道,其重要性得到创业研究者的一致认可。农民工创业者依靠自身外出务工的积累,以及来自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获得创业所需的资源并开始创建新企业。在新企业的创建过程中,社会网络成为主要的资源获取渠道。Birley通过调查发现,创业者通过包括家人、朋友和同事等社会关系网络,可以获取原材料、供应商、设备、场地、员工等创业资源[11]。通过社会网络获取的资源能够有效避免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风险,此外,凭借个人关系通常可以获取低成本资源。农民工创业初期,新创企业对资源的需求主要是资金、一般劳动力、厂房等生产性资源,以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实现企业的外延式成长。由于基于情感的社会强关系网络能够承担较高的风险,为极具高度不确定性的初创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因而农民工新创企业一般都是通过利用与亲戚、朋友、乡邻等强关系网络获得资金、人员以及厂房设备等资源投入,并通过社会资源的动员来维护和扩大网络关系[12],完成新企业的创建。
完成新企业创建后,创业者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提高市场地位,根据安索夫成长向量矩阵,企业提升市场地位有两种选择,即开发产品和市场渗透。由于大多数农民工创业者文化程度较低,新创企业进入行业大多属于简单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因此,通过规模扩张来提高市场地位往往成为许多农民工新创企业获取生存发展的策略选择。农民工创业者是否选择这一发展策略,取决于规模扩张所需资源获取的难易程度。一般地说,社会关系网络中创业资源的丰度,决定了农民工创业者创业资源的获取规模。如果农民工创业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创业资源存量水平较高,则可能为农民工新创企业获取外延扩张所需的资源提供方便,农民工创业者就有可能优先考虑利用外延扩展策略来促进新创企业成长。这是因为,尽管从理论上说,企业成长所需的资源包括生产资源、创新资源、战略资源,这些资源的获取不仅可以满足企业规模扩张的要求,也可以满足企业能力提升的要求。然而,对于农民工创业者来说,其创业所依赖的社会资本仅扩展到以家庭成员和有血缘关系为主要支撑的狭小范围[13],加之农民工群体文化程度低,长期生活在农村等特征,使得农民工的初始社会关系网络中创新资源与战略资源的存量水平极低,所能提供的创业资源仅限于资金、厂房、设备等初级生产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新创企业规模扩张的需要。因此,如果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节点中初级生产要素存量充足,农民工创业活动嵌入社会关系网络,能为新创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要素基础,推动农民工新创企业的规模扩张(R1路径中从E0点向D1点的移动)。
但是,企业规模扩张是以产品的市场容量和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也就是说,企业规模扩张带来的产能扩大需要得到市场的消化并能给企业带来盈利,这是规模扩张的条件。因此,企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要求企业的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得到提升。企业的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包括技术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拓展能力[14]。在现实中,农民工创业初期的产品生产相对较为简单,生产技术多以简单的加工制造为主,模仿是企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来源,这势必会使企业陷入剧烈的价格竞争当中,并且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这种竞争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增大。规避市场竞争的出路在于,一方面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产品的研发创新;另一方面,强化企业的市场拓展能力,不断突破市场范围的限制。因此,在企业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企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拓展能力的提升就成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必要条件。农民工新创企业在经过一定时期的规模扩张后,为了使企业获得产业“位势效应”,会开始注意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间的联系,通过强化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分工合作,提升产品技术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通过拓展产品线,拓宽市场,由此提升企业拓展能力,使新创企业实现资源与能力相对均衡的企业成长(R1路径中从D1点向E点的移动)。
超过半数的游客对百米林带游憩环境的现状表示非常满意,百米林带的自然风光受到人们的青睐。百米林带现状最大的问题是游憩设施的欠缺,由此也导致了游憩项目类型单一。部分游客表示,百米林带中缺乏坐憩、凉亭等游憩设施是导致他们停留时间短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创企业进入成长期后,为获得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范围和属性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15],企业对以市场信息和社会资本为代表的战略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企业在不断加强产业链联系的同时,增进与政府、商业合作伙伴间的来往,获取创业建议、市场信息以及相关政策和技术信息等高级生产要素,推动着新创企业成长进入资源与能力更高层次的非均衡状态,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二)“由内涵到外延”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R2路径)
对大多数农民工新创企业来说,先通过嵌入社会关系网络进行资源累积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再通过参与产业链分工嵌入产业网络,提升企业能力,推动新创企业的成长,是一条可行的创业成长路径。但是,这条路径的实现前提是,社会关系网络能够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充足的创业资源,否则,新创企业规模扩张就会因资源限制而受阻,最终导致创业失败。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创业成功率不高,与创业资源获取困难有着密切的关系。创业资源不足的原因,一是因为体制因素导致资源获取的正式渠道不畅通,二是由于农民工社会网络关系中网络节点的同质性,导致社会网络资源存量不足。我们知道,农民工的社会关系网络,大多数是基于血缘、地缘关系的初级社会关系网络,网络节点属性具有高度的同质性特征。也就是说,农民工的社会网络关系主体大多数也是农民工,资源存量十分有限,所谓“穷人没有富亲戚”是对农民工社会网络资源禀赋特征最贴切的描述。基于此,农民工创业者要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取资源,进而实现新创企业的规模扩张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然而,如前所述,资源和能力作为创业的两个基本要素,只要有一个达到创业所需的临界值,就有可能激发创业动机。从现实来看,许多农民工创业者就是因为在长期的外出务工过程中,累积了一些行业知识和经验,从而萌发创业动机进而实施创业的。“由内涵到外延”的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刻画的就是农民工创业者通过外出务工时累积的行业信息、知识和技术,萌发创业动机进而创建新企业,并逐步在强化行业联系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拓展能力,使企业市场地位不断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资源获取通道,实现能力与资源均衡的企业成长情形。
我们知道,农民工进城务工,大多从事的是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非农产业,许多农民工在长期进城务工过程中都从基层做起,并在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或者是同一企业的不同岗位之间经常轮换工作或职位,这种基层工作经历使其有机会了解行业信息、生产流程、管理经验和技术知识,从而累积了创业能力,为新企业的创建奠定了厚实的基础(E0点所示),有调查数据显示,先前经验是农民工创业行业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16]。
新企业创建后,由于受到正式与非正式资源获取渠道不畅的影响,农民工创业企业的规模扩张受到资源不足的限制。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农民工创业者将提高企业的市场能力作为维持企业生存的基本策略,基本路径就是通过创业者自身活动,使新创企业更深入地嵌入到所属的产业网络当中,以此获得产业链知识溢出效应,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管理创新、市场拓展等能力,提升企业市场地位,推动企业成长(R2路径中从E0点向D2点的移动)。
农民工创业者凭借先前经验实现对产业网络的嵌入,能够使新创企业获得参与产业分工所产生的外部经济,加速企业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在新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网络的嵌入会随着企业间“合作关系”深化而深化。在初始阶段,企业间的联系是基于单纯的商业规则形成的“交易性关系”,随着交易频率的增加,企业间的信任不断加深,逐渐形成基于信任及情感因素的“情感性关系”,从而使新创企业对产业网络的嵌入由“交易性嵌入”向“关系性嵌入”转化。这种转化的实现,一方面,使农民工创业者可通过加强与产业链节点企业的联系获得关于企业运营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家之间的信任能促使行业隐性知识交流,传递复杂信息,以此获得行业发展的专业建议和技术指导[17]。
随着新创企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拓展能力等企业能力的提升,这些能力进一步转换为产品能力,而产品能力的提高对企业规模提出新要求,从而需要有更多的资源与企业能力相匹配。因此要求新创企业突破传统的社会关系网络限制,拓展新的关系网络节点,开创新的资源获取渠道。显然,产业网络中的节点是农民工创业者拓展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目标,努力将产业网络中的合作伙伴发展成具有强关系的社会网络节点,实现格兰诺维特所说的“业务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叠加”,以此打造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通道。比如,在长期的企业合作关系发展中,企业间逐步形成的“赊销关系”以缓解现金流紧张的压力,就是将产业网络节点转换成社会网络节点的典型例子。在现实中,许多农民工创业者会通过加强与合作企业间的联系来获取企业扩张所需的资源,从而实现资源与能力相对均衡的企业成长(R2路径中从D2点向E点的移动)。
综上所述,农民工创业者是采用先将企业做大(规模扩张)还是先将企业做强(能力提升)的新创企业成长策略,与农民工创业者的起始创业条件有关,但这两种策略形成的企业成长路径的目标指向,都使企业规模扩张和能力提升相统一,规模扩张依赖于资源的支持,所以,资源与能力相统一的企业成长,是新创企业成长的基本方向。农民工新创企业正是在追求资源与能力均衡过程中实现螺旋式成长的。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企业资源和能力之间的匹配和整合为企业的成长带来了持续有效的竞争优势。企业是在资源与能力的“均衡、失衡、再均衡”过程中完成螺旋式成长的。但由于我国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性,农民工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和能力提升往往难以同步进行,造成了农民工新创企业的成长性不足。对此,我们认为农民工新创企业成长路径有两条:一是以资源累积为基础,在企业规模扩张过程中实现能力提升,进而实现资源与能力的均衡的“由外延到内涵”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二是以能力提升为基础,在企业核心能力累积过程中实现规模扩张,进而实现能力与资源均衡的“由内涵到外延”的新创企业成长路径。
由于农民工新创企业资源获取和能力构建的不同步,根源于金融环境的严苛和城乡产业发展的差距,加之农民工创业企业新生性劣势,加大了获取外部资源的难度,创业网络就成为农民工新创企业获取资源和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笔者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政府在对农民工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导时应多关注农民工创业者的创业网络知识学习。农民工新创企业往往在依靠创业网络获取资源或能力的过程中,并没意识到创业网络的存在及其科学性和合理性。他们对网络的嵌入往往是盲目的和随机性的,因而常常错过很多产出较高的网络嵌入机会或增加产出较少的网络经营成本。因而,政府在对农民工创业者进行创业指导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创业网络知识学习,对农民工创业者提供构建创业网络的系统指导,帮助农民工创业者以最少的网络经营成本,嵌入到产出较高的创业网络中来。
2.为农民工创业者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网络环境,优化网络资源。鼓励与农民工新创企业相关的政府部门及社会机构加入到农民工新创企业的网络中来,搭建农民工新创企业的社会网络服务平台,如设立商业街、产业园等,开办多方参与的信息交流与技术指导的创业协会,实现信息、技术、渠道等的资源共享。鼓励农民工新创企业嵌入创业网络,以网络公共资源和网络溢出效应,降低行业进入风险,减少农民工的创业成本。此外,由于新企业创建初期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资源所有者通常不愿意与其合作,因此,政府如果能够以第三方身份牵线搭桥,能够减少农民工创业企业的渠道拓展成本,同时减少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风险和提高企业间的合作机会,从而优化网络资源。
3.政府应当承担或转移部分网络经营成本。农民工创业企业的产业网络嵌入、拓展与维护具有较高成本,因为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频繁交易往来,以及由此发展的基于合作者之间信任关系的网络强联结,逐渐呈现出“工具性”特征,即以“人情”为基础,但以双方的互惠共赢为条件。此外,由于农民工创业者的特殊身份,农民工创业企业比一般创业企业承担的网络经营成本更高,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农民工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创业,与初始社会关系网络在空间上发生偏离,与城市人交往又处于弱势地位,增加了网络维护和构建成本;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从事非农产业就必然增加与原打工地构建产业联系的成本[18]。所以,政府部门在制定对农民工创业扶持政策时,应把农民工创业企业的网络经营成本考虑进去,设法帮助农民工创业转移部分网络经营成本,以提高农民工创业的成功率。
[1] 国家统计局.2013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2014-05-12].http://www.gov.cn/xinwen/2014-05/12/content-2677889.htm.
[2] Wernerfelt B.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2):170-180.
[3] 杨春华.资源概念界定与资源基础理论述评[J].科技管理研究,2008(8):77-79.
[4] Prahalad C K,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6(3):79-91.
[5] Amit R,Schoemaker P J H.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1):33-46.
[6] Penrose E T.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M].Oxford:Blackwell,1959:32-37.
[7] 尚增健.渐进式技术创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路径——成长型中小企业成长机理的个案分析[J].管理世界,2002(6):124-133.
[8] 许晓明,徐震.基于资源基础观的企业成长理论探讨[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4):91-98.
[9] Thompson E R.Individual Entrepreneurial Intent:Con-struct Clar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ly Reliable Metric[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9(5):1 042-1 087.
[10] 张明林,喻林,傅春.金融危机和产业转移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对策研究[J].求实,2009(5):53-55.
[11] Birley S.The Role of Networks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5(1):107-117.
[12] 齐小兵.社会资源的动员——以农民工企业家为个案[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2-127.
[13] 吕青.社会网络及其对中国弱势群体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11-115.
[14] 王涛,任荣.基于资源与能力演进的企业成长研究[J].兰州学刊,2008(8):81-84.
[15] Hite J M,Hesterly W S.The Evolution of Firm Networks:From Emergence to Early Growth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3):273-292.
[16] 李长峰,庄晋财.农民工创业初期行业选择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4(1):109-113.
[17] 朱秀敏,李明芳.创业网络特征对资源获取的动态影响——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1(6):105-115.
[18] 庄晋财,陈威.农民工创业的双重网络偏离困境及其对策研究[J].求实,2013(4):49-52.
A Research of the Growth Path of Migrant Workers Start-ups Based on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ZHUANG Jin-cai,YANG Wan-fan
(School of Management,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Jiangsu212013,China)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re the basis of a firm growth,the new venture always complete the spiral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equilibrium,imbalances and equilibrium again”of th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To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ial in our country,it is difficult to synchronize resources accumulation and capabilities building,embed in social network and industrial network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obtaining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However,different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 have different network channels,the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ial growth have two different paths:One is based on resource accumulation,improving a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enterprise scale expansion,to realize the growth path of the balance of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f“from the extension to the connotation”.The other is based on improving capability,to achieve scale expansion in the process of accumulating enterprise core competence,which implement the growth path of the balance of capabilities and resources that“from connotation to extension”.But we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ntrepreneurship support policy by our governmen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network of resource and capability obtaining of migrant workers entrepreneurs.
enterprise resource;enterprise capability;migrant workers;start-up
F323.6
A
1009-9107(2015)03-0021-07
2014-07-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093)
庄晋财(1967-),男,江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创业与区域农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