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报版式设计中的视觉动态感
2015-06-09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361021
陈 玲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361021)
浅谈海报版式设计中的视觉动态感
陈 玲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361021)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动态感的版式更能吸引观者的注意。海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传播形式之一,在其版式设计中动态感的应用更为重要,它能更快的传递出海报所要传递的主题,不用借助联想,在人的视觉经验中就可以得到印证。
海报;版式设计;视觉心理;动态感
在当下科技迅速发展信息繁多的时代,各种传播媒介竞相发展,人们对于信息不是主动去获取的,而是反过来信息要主动的吸引受众的视线。海报作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传播形式之一,要想能够迅速的传递出信息,就要先抓住受众的视线。受众对没有动势的设计往往提不起兴趣,而没有创意的设计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海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宣传引导社会的舆论热点,来引起公众对社会的热点问题、热门事件的关注,引起公众的共鸣和思考。而要唤起公众情感和思维的共鸣首先就是要吸引公众的注意,由于视觉本身的特点,对于新奇的事物会更能够引起公众的关注,因而具有动态感的设计就更能引起公众的关注,而且具有动态感的版式设计往往比较新奇,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
一、视觉心理与视觉动态概述
1.视觉心理概述
视觉是造型艺术最依赖的感觉功能,也是研究最广的感觉通道。人眼是视觉的器官,光线进入角膜、瞳孔、晶状体,聚焦于视网膜上,并被编码成为神经冲动——系列的电脉冲传送给大脑中的视觉中枢。1视觉主要由视觉感觉和视觉知觉两部分组成,其中视觉感觉是指人通过眼睛可以感觉到的外在世界的颜色、形体和明暗。视觉知觉是指人在客观环境中区别某个图形、识别熟悉图像、产生三维空间感的能力。主要包括图形、知觉、图形识别、空间知觉等。格式塔理论是对视觉心理研究最为重要的一种理论,它是心理学家在其研究领域里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摸索总结出来的。“格式塔”有两种含义:其一是指事物的形状或形式,也就是事物的性质。其二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以及它所具有的特殊的形状或者形式的特征,它涉及到物体本身.形式不过是物体属性之一。
2.视觉动态
在海报设计中,有动态表现的版式比起静态的版式更能给人视觉感。具有动态感的设计才能获取受众的关注,而吸引注意力是唤起感情与思维的前提。就如阿恩海姆所说的“心理力”和“物理力”,是在说明将生活中观察所得的经验进行验证的过程。色彩、造型、空间是海报版式设计中动态感体现的重要因素。欧普艺术是色彩因素影响的主要体现,它应用几何学色块作重复、交替、对比等方式排列来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动态感。形式组织方式主要是通过点、线、面在二维空间中不同的排列、组合形成的不平衡、不平均的动态变化来引起静止画面的动态感。空间所造成的动态感是由基本元素或者图形的动势关系来体现的。在二维平面空间中空间感总是幻觉性的而不是真实的立体空间。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构成了平面空间。积极空间是活跃而有朝气的;消极空间是呆板,无动态感,缺少视觉吸引力。“对称的设计中,空白空间是消极的,因为它无法融入我们对实体要素的观察中。”2因此要激活消极空间可将图形一部分抽取出来放入空白空间中形成不对称的设计,不对称设计中的空间是积极空间,“积极的空间使人联系到动态和活力,它在不相似或不对称的要素之间创造出条理和平衡”3。因此积极空间比消极空间更具有吸引力。
二、海报版式中的动态感的表现
有动态感的画面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注意力,在海报版式设计中,动态感主要是暗示产生的,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动态感,是人脑中所形成的运动印象,由经验和记忆结合而构成的。鲁奥沙赫及其助手们就认为:视觉对象本身不包含别的,而是静止的式样,即使题材本身能暗示出运动,也不能把运动型理解为视觉对象的性质,只要联想作用才能把视觉对象与“运动”联系在一起。”4海报版式设计中的动态感就是通过不同元素的编排让人们在不动的样式中感受到“运动”,从而唤起人们的联想和思维。
1.动势图形引起的视觉注意力
图形所带来的“运动”感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能够体验到的,这种运动是人们的生理反应和心理活动。视觉上感受到的这种力是丰富的,就像平衡力、趋向力等。图形间不同的变化和组织所产生的动态感是这种力产生的原因。如图1所示的海报的主体图形就是将三角形围绕中心数字进行排列,给人带来一种旋转的动态感。平衡感取决于对于形式整体关系的处理和选择。而具有方向的动态感则表现为趋向性,不同的图形元素之间具有相同的趋向性和方向感也就形成同一的整体形式。“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的冈特·兰堡在他的关于书籍主题的海报(图2)中也能看出这种由动势图形所引起的视觉动态感。他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的一系列的书籍海报中有一张这样的海报,我们在看到整张静态的海报的同时能感受到一种运动的张力。密集的头像就像点,布满画面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人群就像在由远及近的运动,有一种向画面边缘涌出的动势,这种动势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给了观者一个关注的理由,也达到了宣传的效果。这种平面之外的视觉效果是冈特·兰堡所追求的。密集排列在一起的元素产生一种凸显张力的效果。静止的海报作品的动态感往往和构成的骨架有关,其呈现出来的动势也与构造骨架方向一致。视觉活动造成了视觉现实。艺术创造的媒介是具有表现力的视觉表达。应用设计手段让创造出有动势的空间,用具有视觉张力的设计来改变呆板的平面,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让人们对作品的思想进行理解和探寻。
图1 旋转动态感海报
图2 冈特·兰堡书籍主题的海报
在海报版式设计中体现“运动”感的动势图形主要由点、线、面等基本元素构成的,点的规则性和非规则性以及在画面中所占的位置会给整个画面带来具有张力的运动状态。点在画面中心位置会使得版面构图显得和谐,而点在画面边缘时,就使得版面失去了平衡感,给观者造成了一种紧张感。纽约设计师BrentCouchman做的海报设计(图3)整个画面都是由点构成的,而点都集中在画面中心,就体现出点在画面中心所带来的和谐感。线的不同摆放方式给画面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平衡态势。例如倾斜的线具有强烈的动态感,能够产生方向上的刺激,有一种悬而未决的平衡动势,这是一种视觉张力。就如“2009国际天文年”所做的宣传海报,画面上的斜线产生了一种星体划过星际的动态感,与主题十分的贴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倾斜的线会引起观者的心理失衡和不安定感。面的不同形也会引起视觉的动态感。就像自然界中植物的形体往往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活力。
图3 Brent Couchman海报设计
2.打破画面规律带来的动态趋势
在人们的视觉经验中通常感受到的画面都是规律的,因此对规整的画面进行打破规律的再设计往往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就如图4关于空气清新剂的海报就是在同一的颜色当中出现了另一种颜色就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打破规律的画面具有能量的紧张感和动态趋势,可以将物理力转移到海报版式设计中。在海报版式设计中,这种动态趋势可以带来比静态版式强的多的视觉冲击力,将画面的能量很好的展现在受众面前,引起人们的心理反应。
图4 空气清新剂广告海报
WWF的一组环保主题的海报也是通过打破规律的画面来吸引观者的注意。(图5)画面中的浮萍本来都应该是要漂浮在水面之上的,可是海报中水体都变成了沙漠。这种打破常规的反差画面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感和动态趋势,从而引起人们心理反应。在人们心理激起波澜从而起到警示作用,也就达到了宣传主题的作用。
图5 WWF环保公益海报
3.秩序感带来的层次感和视觉律动
秩序给人带来平衡,和谐的感受,而能激起人们的关注的则是变化。整齐、单调是秩序感的一个极端,而杂乱、多变则是另一个极端。海报的版式设计就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中建立起画面的视觉重点和层次感。反复、渐变和打破原有秩序建立新的视觉秩序是秩序感在海报版式设计中的动态表达,这样会给人在视觉冲击力上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运用反复和渐变可以带来节奏感和韵律感,例如有秩序感的画面可以通过重复的方式来实现,这种画面中的变化效果比其他任何行式都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根据海报所要传达的主题,设计师需要对画面图形的主次关系进行设计,通过不同的设计方式来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心理刺激,这些不同的变化可以在画面上形成有动态感的视觉秩序,能够强化人们对画面的印象。通过重建画面的秩序感可以使画面更加活跃,从而提高人们的重视度。
福田繁雄的海报中就有一种秩序感。他的《F》系列海报(图6),以福字的首字母“F”为主要图形,对字母进行了变化。有将人剪影进行有序的反复排列来拼接成“F”,也有打破常规秩序的将坐着的女孩进行空间的错位,这些都是福田繁雄常用的设计手法,使得作品打上了福田的符号。在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设计中却有着变化,通过简明的线面结合和有效的色彩形式,使得画面的重点很好的突出出来,具有视觉吸引力的画面又让观者乐于关注作品。海报作品中打破常规秩序设计出新的空间秩序使得作品的层次更加鲜明,同时也体现出他的设计智慧。让每一幅作品都给人们带来不同是视觉体验,从而给观者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图6 福田繁雄《F》系列海报
三、结语
在海报版式设计中,有动态趋势的表达能够更直接的刺激到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心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这种有动态的设计能更有效的帮助信息的传播和引起观者的注意。有动态感的画面比起静态的画面更有视觉张力,缺少动感的版式设计其视觉传达的效果会减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经过规划任意的堆砌图形所产生的动势其视觉感受也会是混乱的。因此设计者在应用动势时要经过思考和推敲以找到最佳的表现方法,从而使得画面达到生动多彩的效果。
注释:
1.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41.
2.(美) 阿历克斯-伍·怀特,黄文丽,文学武译.《平面设计原理》.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美) 阿历克斯-伍·怀特,黄文丽,文学武译.《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568.
[1](美)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 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美) 阿历克斯-伍·怀特,黄文丽,文学武,译.《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4]柳沙.《设计艺术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7.
[5]严卿方.《视觉动态力及视觉心理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3(17).
[6]何培华,黄璞.《海报设计中图形的视觉心理特征》[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2(4).
陈玲(1990- ),女,福建福州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海报设计,书籍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