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开放”基因前行
2015-06-08邱璇赖玲
邱璇 赖玲
2015年4月22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中国最大图书电商平台当当网发布了2015全民阅读趋势报告,在国内首次全景式深度扫描国人阅读现状。其中2010—2014年全国网购总量排名前20名的县份中,四川的双流县排名第一,报告统计的购书量中,五年时间,双流人从该网站购买了144万余册书,网站的统计人员说:“这让我们也大吃一惊。”此消息一传出,双流人热爱读书的形象逐渐被国人知晓。作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双流历来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传道讲学的商瞿、北宋宗师范祖禹、史学家李焘、耕耘乡村教育的傅宝琛等,为双流教育着上了丰厚的人文底色。双流,又因其独特的空港区位优势携带着“开放”的基因。带着好奇,笔者踏上了这块成都平原腹地,去探访这个兼具传统和开放的地域如何将德育做出不一样的特质。
一、开放管理:我的生活我做主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班华教授主编的《现代德育论》中提到,主体—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主体—发展性体现了现代德育以人为本的精神,它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学生的全部行为,不仅要解决学生对德性的认知问题,而且要体现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要让学生在参与中进行自我体验,自觉探索,从而获得领悟。双流县要求学校“以体验增能”为德育工作的前提,强调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开展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综合素质跟踪监测,打开学段衔接的通道,拓展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发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拥有参与和发展的权利,使每个学生获得参与和发展的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内外、校内外各类教育活动的主体,全方位参与德育实践。
“S&W”社区是双流县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梦想中的园地。在这里,人人都是小干部、小主人,孩子们自己就是“社会人”。社区采取自我管理的形式,对应县级职能部门,成立校级的十个部门,班级也对应成立十个部门,班上的所有孩子根据能力和特点都参与到了部门管理中,责权明确。从卫生到纪律,从安全到活动,从窗户到饮水机……值得一提的是“小班主任体验”:每天中午,第四节课后,4—6年级的哥哥姐姐们就带上围裙,走进1—3年级的教室里。他们此时是这个班级的小班主任,负责管理孩子们的午餐、午间休息以及卫生管理。四年级(2)班的胡馨文在体验小班主任之后写下了感言:
终于到了二年级(2)班教室门口,我的心跳仿佛加快了:万一那些调皮的孩子不听话,我会不会尴尬呢?老师会不会责备我没有能力呢?虽然想了这么多,但我还是鼓起勇气跨进了教室。
现实和想象完全不同。教室里安安静静,大家专心地享受午餐,没有人乱讲话。这时,老师走了进来,看见那些可爱的孩子,感到非常欣慰。
这真是一次不寻常的体验!
在自我管理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老师,学会了用语言和行动劝导不守规则的同学,弟弟妹妹们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了尊重,和谐的校园中友善之花傲然绽放。老师给学生最宝贵的礼物就是送他一把钥匙,他拿了这把钥匙能自己去打开宫殿大门,自己去寻找宝藏。
双华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孩子们个个都是小“当家”——无论怎样重大的比赛,都由各个社团的孩子自主设计,自主编排,连比赛的服装,都由孩子们自行选择。老师再也不是包办者,而是孩子们的助手。“当家”的孩子们也从未让人失望:美术社团的剪纸特色课程获得四川省普教科研成果政府嘉奖;健美操社团的优雅风采在市级比赛中征服了专家和评委;足球社团的健儿们在全县的比赛中勇夺三个组别的冠军……
2014年10月,东升一中七年级新生踊跃报名参加学生会竞选,通过演讲和面试,进入了一个锻炼自己、服务他人的优秀团队——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在未来的生涯中,他们将体验不一样的校园生活。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有严格的组织制度:主席团负责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对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做好协调;各部门实行部长责任制,各部部长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并在开学时向办公室递交本学期工作计划,在期末进行书面总结。运动会、手抄报、文艺汇演等比赛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他们的风采被一一记录在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成长袋”中,作为成长的见证。
步入艺体中学学生宿舍的时候,恍惚间,笔者误以为走进了艺术馆。“雅苑”505室的女生用青花瓷、祥云和京剧脸谱把寝室装点出“中国风”;“静苑”308室的男生用世界杯、欧洲杯和欧冠联赛海报把寝室打造为“足球城”……艺体中学的每个寝室都有自己的专属风格,学生通过装饰地面、墙壁、天花板或悬挂书画作品,摆放饰物等,秀出各自的美术、音乐、体育特长,也为学校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寝室文化。
双流的夏天万物葱茏、鸟语蝉鸣,却又如一个大“蒸笼”,令人湿热难耐,可是,东升小学的孩子偏偏最喜欢这个季节,因为他们期盼一年的“阳光少年”评选终于要拉开帷幕了。“阳光少年”是东小学子的至高荣耀,孩子们可以为自己争取机会,远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游学并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为自己打开走向世界的大门。评选方式打破常规的推荐制,通过自主报名,同学投票,学校现场“海选”等方式,完全公平、公开、透明地评定结果。孩子们在参与评选的过程中逐步审视自我,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成就自我,也让其他同学在此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找到进步方向。横向看,“阳光少年”评价方式是多元的,分为仁爱少年、智慧少年、诚信少年、才艺少年、健康少年、环保少年等等,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助他们自信、全面又个性化地成长;纵向看,采用星级评选制,给足孩子螺旋上升的空间,最大化激发生命发展的潜能。
二、开放课堂:我的学习我导演
站在棠湖中学教学班门前,笔者看到了“奇怪”而“繁荣”的景象——整齐划一的“插秧式”书桌排布方式被一个个小“圈子”取代。6—8名同学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好不热闹!他们在做什么?朱玉彬老师默默含笑着介绍起来:“我们将这样的小集体称为‘学生成长共同体,即‘学生学习共同体+‘学生管理共同体。‘共同体中的同学有共同愿景、共同约定,它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要求,促进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学生自我建构新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到课堂去,我们再听听学生和老师的声音。高三(17)班边巴央珍同学说:“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那么几个人和你一起哭过、笑过,一起学习、奋斗过。他们支持你、鼓励你,在你失误的时候提醒你,在你伤心的时候安慰你,在你无助的时候伸出手拉住你。几十年后再回想,那个小小的集体曾带给我们多少温暖和欢笑。”“在学生成长共同体中,学习生活的主体相互交流、思考、探究,分享彼此的观点,并通过参与、活动、对话、协作、反思、问题解决等方式形成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在学生成长共同体中,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也是师生双方相互协作,深层互动的过程。在这种相互协作、深层互动中,师生双方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获取促进自身成长所需的学习生活资源,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周怀友老师说。
班会课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是班主任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道德学习活动的一种课程形式。班主任“修身班会课”是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原创的新型班会课,分为‘主题班会和‘常态班会两种课型,倡导以‘常态班会课为主,‘主题班会课为辅。常态班会课每周2—3节,学生担任主持人,组织同学对近期班级各项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表扬与自我表扬。教师在整个活动中以关注、倾听为主,只有当主持人评价欠妥或问题较为重要时,教师才给予适时的更正或适度的引导、强化。学生总结完后,教师针对学生总结中呈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初中2011级(12)班的罗依依对常态班会课评价道:“回想起进初中的第一堂常态班会课,班长站在台上主持学生总结。同学们积极举手发言,每一次同学起来都要评价,然后作出处理,因此,每一次总结大家都害怕犯错误。但感谢学生总结环节,这一环节让我们更加有自信,听别的同学总结时取长补短,让自己做得更好。”
班级德育工作普遍存在无系统跟踪和及时实施,缺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缺少情感触动和价值引领,无操作模式和鲜活内容等问题。2015年4月11日,“全国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讨会”发布了“成都共识”,提出要“抓好一个结合。坚持‘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相结合,抓好两端,带动中间,及时发现‘身边的感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同时,针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实际,开出价值表现‘负面清单,设置底线,划出红线,以硬约束促进真转变,使每一个中学生都心有榜样、行守规矩。”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的常态班会课以学生为主,针对日常琐碎生活细节展开的相互提醒、相互认同、相互辩诘和相互理解,“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人感染身边人”,使孩子们在有意识的同辈群体评价中增进对道德行为的价值认同和强化,用长期的自主活动、交流以及教师的点拨,为学生的道德培养创建一个“顿悟场”,让学生在思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重构。
三、开放资源:我的发展我探索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负有教育青少年的责任。然而,在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正发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信仰危机”“情感荒漠化”等成为高频词汇,价值观念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青少年道德认识上的下滑。学校教育的效果有时会被家庭教育的“缺位”和社会不良风气的熏染所冲减,有时甚至不得不面对“5+2=0”的尴尬。因此,学校必须借助家庭与社会的“外部”资源,凝聚“正能量”,构建互相协调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使学校外部世界对学生的正面影响与学校内部世界对学生的教育形成合力,从而营造和谐的德育生态环境。2012年起,双流县开始加大家委会建设力度,成立校级三级家委会,广泛动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热心人士加入行风督察员行列,“推门听课”“教育建议(提案)面对面回复”等现已成常态。
双流县建设职业技术学校采用四种形式促进学校的国学经典诵读与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各种主题活动月总结和表彰都邀请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参加;学生诵读国学经典后,回到家庭、社区要参与践行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国学讲座,邀请家长、社区代表到学校和学生同聚一堂共同聆听和分享;学校到社区开办公益性的国学讲座,同时也邀请有国学底蕴的社区、家长代表到学校举办讲座。通过形式各样的互动,实现了国学经典诵读与社区、家庭教育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优化了教育资源,形成家长、社区居民和学生同进步、共成长的良好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是棠湖中学实验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开设了一门特色课程——心理团辅课。面向家长和学生,以活动为载体,在寓教于乐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利用亲子活动增进亲子交流,唤醒家长的教育自觉,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和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棠湖中学外语学校附属小学充分发掘和运用家长资源参与学校管理,丰富学校教育元素。“家长助教”活跃在校园,来自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家长、刑侦大队的警察家长、信息自动化学科的教授家长等等成为学校的“临聘教师”,所涉猎的教学内容是孩子们必需的社会知识,但又是老师们知之甚少的。有了“家长助教”,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极大延展,学习方式也变得生动有趣。另外,家委会还与学校共同商讨家长开放日主题,共同探讨学生社团设置,对食堂工作进行监管。家长们在参与中了解,在了解中支持,在支持中促进,帮助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有序、有效地推进。
在本次采访的最后一站——双流县教育局,笔者一行和刘伟局长进行了一个小时的座谈,一个小时里,除了听到刘伟局长对于双流教育的顶层思考和设计之外,更多的是一个教育人的教育情怀。“我们的教育必须摒弃急功近利,要回归教育的本真,即对人的培养上来。”“我们要用开放的人才观、开放的就业观和开放的教育观来培养人,让双流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有品质的教育,要培养健康、阳光、自信且跟得上时代潮流的人。”简单的两句话久久萦绕耳旁,愈回味,愈深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说过,好教育就是更富有人性,更有品质的教育,而怎样能让孩子学得更轻松、更愉快、更有效率,则是教育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教育永远在路上。双流教育人承诺:在探索前进的路上,虽然有困惑,有阻碍,但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因为务实创新,所以一路精彩。教育是立足现在、经营未来的事业,我们会一直用心、用德,与孩子们一同健康、智慧地成长。
责任编辑/江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