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弱势群体的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研究
2015-06-08黄丽霞魏巍
黄丽霞++魏巍
摘要:本文介绍了弱势群体和信息素质的内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弱势群体;信息素质教育;建议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惠及全民原则”等思想理念,弱势群体的文化权利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产生与存在是社会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个人、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信息素质偏低,无法充分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因此,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信息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能力,使弱势群体真正地融入到社会信息活动中,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组织、传播机构,作为社会文化教育的补充,应该帮助他们提高信息素质。而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责任、有义务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1 相关概念辨析
1.1 弱势群体
我国学者对于弱势群体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学者们通过研究作出了各自的解释。如郑杭生、李迎生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为,是指那些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王子舟、肖雪认为可以将弱势群体分为三类:第一,个人生理性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长期病患者、艾滋病感染者;第二,自然环境性弱势群体,如恶劣山区的人口、受自然灾害的灾民;第三,社会排斥性弱势群体,如下岗、失业人员。李东杰对弱势群体的理解为,指那些就业信息、社会关系等资源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劳动能力低下,就业和收入不稳定,经济上困顿的人群。结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弱势群体主要由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儿童、下岗失业者、病人、服刑人员、流浪者、贫困人群、农民和偏远地区群体等构成。
1.2 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也称信息素养、信息能力。1974年,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首次提出,他对信息素质的理解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我国学者也通过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刘君君、周进良对于信息素质的理解为,指人们对信息的认识能力和对信息综合利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包括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两个方面。曾晓牧、孙平认为,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认识信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明智地选择信息源、有效地检索信息、正确地评价与选择信息,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合理、合法地使用信息。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信息素质主要包括对信息的认识能力,通过信息源及信息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筛选、选择所需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的德行等方面。
2 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1 高校图书馆承担教育职能
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构成,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服务设备以及优秀的服务理念,承担着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信息咨询服务等重要职能,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素质教育的基地,有必要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信息素质,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
2.2 弱势群体亟需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
首先,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意识不强。弱势群体因为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没有能力获取所需信息,解决问题,所以多是等待他人的帮助,而不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其次,弱势群体信息获取技能偏低。即使意识到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解决问题,但是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手段比较狭窄、单一,如报纸报道、宣传栏发布、广播以及亲友介绍等传统信息获取方式,这完全限制了信息获取的范围,使得信息弱势群体获取信息不及时。有些信息弱势群体意识到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其他渠道获取信息,但是因为不具备这方面的技能而最终无法实现。最后,弱势群体利用信息能力较弱。弱势群体无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有效信息,使得这些信息无法得到真正的利用;并且信息弱势群体对于信息的利用能力较差,得到所需信息后,不懂得如何利用所得信息解决问题。
2.3 信息弱势群体不适应现有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一方面,现有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如计算机培训课程等,费用较高,而信息弱势群体的经济水平普遍偏低,培训课程的费用超出了他们的承担能力,使得部分弱势群体只能望而却步;另一方面,现有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多是比较系统的、固定的,而有些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不高,接受能力有限,并且闲暇时间不多,无法真正吸收课程内容,使得他们无法有效地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
3 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政策制度保障
目前关于弱势群体的政策法规基本上都是帮助其提高经济水平、提供物质保障等方面的,却鲜少涉及弱势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关的教育政策也多是保障他们的基础教育,而他们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却没有受到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注,使得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缺乏政策法规的保障,以致于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没有政策作为依托,在开展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
3.2 宣传力度不足
一方面,有些高校图书馆开展了针对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等相关服务,但是由于宣传不到位,使得弱势群体根本不知道有此项服务开展,致使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目的无法实现。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宣传过程中,对于信息素质教育等相关内涵的阐释不充分,使得弱势群体不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没有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因此,没有积极参与到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中。
3.3 高校图书馆存在服务壁垒
有些高校图书馆只面向校内的师生提供服务,为他们的教学、科研提供充足的馆藏以及技术的支持,营造良好的环境;并且积极参与到校内师生的信息素质教育中,不断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教学、科研等活动中。但是却出于种种原因不面向校外人员提供服务,更不用说面向校外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到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以及图书馆员专业的咨询、培训等服务。
3.4 图书馆员为弱势群体服务的意识不足
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多是面向校内师生提供服务,鲜少与弱势群体接触。因此,缺少为弱势群体服务的经验,对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缺乏重视。在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时,对弱势群体的自身特点及信息需求不甚了解,对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尊重,再加上弱势群体自身存在的心理压力与自卑心理,更是使得弱势群体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望而却步。
3.5 社会各界不够重视
社会上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他们的物质生活、经济水平等方面,因此,多是在物质上为他们提供帮助,而对于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甚少关注,对于他们的信息素质教育问题不够重视。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供再多的物质帮助也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可以使他们自己主动地学习,接触到更多的信息知识,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建设当中,其社会弱势地位自然会得到提高。
3.6 弱势群体自身的思想观念亟需改变
一方面,弱势群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信息素质教育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于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的重要性没有正确的理解,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因此,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素质教育中。另一方面,弱势群体由于自身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因素,存在自卑心理、心理压力,致使他们产生了怕被他人嘲笑、瞧不起等负面情绪,使得他们对于高校图书馆望而却步,不敢参与到其开展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中。
4 完善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建议
4.1 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
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法规、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信息素质教育的支持力度。首先,应该制定有利于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政策,保障信息素质教育有据可循;其次,应该加大对于信息素质教育的资金支持,保证信息素质教育有充足的发展资金;最后,应该为信息素质教育提供人力、物力上的支持,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有优秀的人才参与其中,有先进的技术、设备物尽其用,保证信息素质教育的与时俱进、顺利开展。
4.2 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时,应该加大对该活动相关的宣传力度,让弱势群体知道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弱势群体知道信息素质的重要性,知道增强自身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如利用传媒、宣传车、发放宣传手册以及在社区张贴宣传广告等形式,保证宣传范围扩大至社会的每个角落,鼓励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使信息素质教育得到切实开展。
4.3 高校图书馆开展特色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应该打破服务壁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积极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面向他们开展信息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丰富,科研人才众多,可以针对弱势群体各自的特点及信息需求开展特色教育,帮助他们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对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应接不暇,因此,可以开展针对老年人的信息素质讲座等活动,帮助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吸收新鲜的思想、文化,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使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而农民工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信息素质偏低,因此,可以面向他们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等,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帮助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等。
高校图书馆打破服务壁垒,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信息素质教育,可以促使信息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切实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困难,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通过讲座、培训、论坛以及一对一服务等形式开展,可以使弱势群体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下加强自身的信息素质,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寓教于乐。
4.4 开展图书馆员专业素质培训
一方面,要培养图书馆员具有公平、平等的服务意识。在为弱势群体服务时,必须一视同仁,细致耐心地为他们提供服务、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针对不同弱势群体的特点开展培训,使工作人员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加细致入微的服务,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加切合实际,真正做到提高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帮助他们获取所需信息,解决问题。
4.5 改善社会各界的认识
可以通过政府制定有利于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政策,利用媒体宣传面向弱势群体开展素质教育的作用等方式,改善社会各界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教育当中。如,可以鼓励企业与高校图书馆合作,由企业负责人为下岗失业群体开办讲座,提高他们的就业信息获取意识、获取能力以及职业技能等,实现再就业;可以鼓励医院与高校图书馆合作,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为病患及其家属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疾病的认识,更好地参与到治疗、康复当中。
4.6 转变弱势群体自身的观念
在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服务,只有弱势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自身的信息弱势地位。因此,弱势群体应该积极改变自身观念,认识到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自身信息素质的重要性,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积极参与到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质,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丰富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
本文对弱势群体、信息素质的内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高校图书馆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随着信息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会有更多人参与到其中,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质教育服务会日益完善,弱势群体的信息素质会不断提升,其信息需求会不断得到满足。
参考文献:
[1]孙晓瑜.基于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公共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10):195-197.
[2]郑杭生,李迎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1):2-8.
[3]王子舟,肖雪.弱势群体知识援助的图书馆新制度建设[J].图书情报知识,2005,(1):5-11,97.
■ 编辑∕高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