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优势与模式

2015-06-08姚姝伊李莹王小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模式国际化

姚姝伊++李莹+王小佳

摘要:民办高校国际化有其必要性和必然性,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就业等方面具备优势,适合走国际化之路。在模式上,以促进国际交流合作为主,加强学生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为辅,三股力量共同作用,促进我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发展,增强我省民办高校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关键词:民办高校;国际化;优势;模式

一、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必要性

截止到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共11所。在《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有9所入选2014年中国民办大学100强。这9所学校是: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哈尔滨剑桥学院、哈尔滨广厦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黑龙江省的民办高校在规范化办学、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科研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质的飞跃,已成为省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民办高校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就应该从规模扩张转向稳量增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灵活机制,抓住符合时代的契机,利用国家的有利政策,走国际化之路。

所谓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文化维度在高校与教学、科研和服务职能进行整合的过程。在国家、区域和学校层面,国际化被定义为“把跨国、跨文化或者全球性维度整合到普通教育阶段之后的教育目标、功能和办学中去的过程”。

在国家层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也提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国家教育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我省民办高校向前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优势

与公立高校相比,在学术水平、师资队伍、资金实力等方面,民办高校尚有较大空间追赶。但是,民办高校灵活自主的优势,使其在国际化的道路上,有能力走出一条个性鲜明、有竞争力的特色之路。相比公办院校,我省民办高校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专业设置灵活。我省民办院校所开设的专业主要是以培养职业型、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为目标,根据市场需要申请设置专业。突破单纯以学科设置专业的模式,构建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专业结构体系。

第二,课程设置灵活。根据企业需求来制订课程结构,构建以应用型、职业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我省知名的民办高校,如东方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等,都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出发,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点,注重更新教学内容;精简传统的、不适用的课程,设置反映科技发展和贴近职业需求的课程内容;强化符合培养方向的主干课程;鼓励教师自主编写应用性教材。

第三,重视就业与实践。我省各民办高校在推动就业、校企合作方面,下足了功夫。像东方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华德学院等,都投入巨资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以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实现与社会需求“无缝对接”,为学生日后就业打基础。

第四,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把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项目引进到教学和管理当中,鼓励学生多搞社团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我省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各类比赛和活动中一直以充满活力、兴趣广泛、综合能力强的形象示人。

三、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国际化的模式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不仅要“引进来”,学习国外先进理论和技术;还要积极“走出去”,让世界了解中国,即实现双向的交流与合作。我省民办高校国际化,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 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

1. 扩宽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空间。可互派留学生与教师,基于地缘优势,合作院校建议以日本、韩国、俄罗斯为主,兼顾台湾、香港地区、欧美。与国外院校搭建互利、长远的合作交流平台,实现与合作院校在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互派中进行全方位密切合作。可以与国外高校建立“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的合作办学方式,派出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国际视野及国际竞争力。

2.建立海外实习基地,实现国际间的校企合作。学生赴海外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实践,能够让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升外语水平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一起并肩工作,还能锻炼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实习的效果,学校应鼓励有海外背景的教师联系海外实习基地,同时派遣专业教师到海外实习基地担任指导老师。另外,建立网络实习指导中心,加强同海外实习学生的沟通联系。

3.利用孔子学院平台,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推广。建设孔子学院是中国高等院校践行自身使命、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机遇,是高校的历史任务和必然选择。鼓励符合条件的学生申请成为孔子学院的志愿者,通过对中国文化、艺术、思想的传播,加强国际上对中国的了解,增加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借助孔子学院,中外双方还可以互派讲座教授和交换学生。

4.引进国际考试认证项目,目前全球有很多知名考试,比如美国大学预修课程考试(AP)、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证书考试(ACCA)、剑桥通用英语证书考试(MSE)、国际汉语教师考试(ICA)等,我省民办高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成为这些国际考试的考试(培训)中心,为在校生及黑龙江省社会考生获取权威的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便利条件,通过考试的同学还可凭证书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学生培养方面

1. 在培养方向上,“外语+专业”双管齐下。外语要开设多种,比如英语、日语、俄语、韩语、西班牙语等,让学生结合自身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一门。外语培养要结合专业知识,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跨系合作。比如,商科专业与外语专业合作,一方面加强专业知识,一方面提高外语水平。

2. 在课程设置上,构建国际化的学科课程体系。强调课程的实用性,砍掉不实用、过时、空洞的课程;适度增加外语课程的比例,引入国外知名高校的外文原版教材;适度增加国外文化、艺术、宗教、历史方面的课程。

3.增强学生的软实力。教育首先是对“人”的教育,应该更多地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而不是知识、文化或者政治、法律的传授和灌输。应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把学生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全人”。

(三)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1.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外籍教师聘用比例。聘请有经验、有水平、有能力的外籍教师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以提高民办学院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发展。

2. 拓展本土教师的国际化视野。鼓励和支持教师多参加海外交流活动,选送优秀师资到国内外有关高等院校、企业接受培训,拓展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鼓励教师讲授双语专业课程,或用外语讲授专业课。

■ 编辑∕高 伟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模式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