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根?在这里

2015-06-08王佳

文化交流 2015年6期
关键词:蔡先生同乡会信众

王佳

稽山苍苍,鉴水泱泱。又是一年谷雨日,又到一年祭禹时。

1995年,绍兴重启公祭大禹陵活动,这在海内外织就了一条绵长的文化纽带,使绍兴成为炎黄子孙认祖归宗、寻根祭祖的重要地方之一。

我们是夏禹的后代

“很激动,特别是听到《大禹纪念歌》中‘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歌词时,内心澎湃!”台北市夏氏宗亲会理事长夏德威尽管已经是第三次参加祭禹,但每一次他都一样的激动和兴奋,“我们姓夏,是大禹的后代子孙,大禹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祖先,大禹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台湾和大陆同胞虽身在两地,但血脉相连、文化相通。”

台北市夏氏宗亲会成立于1986年,会员由最初的五六十人,发展到现在的将近千人,成为全台湾最大的夏禹后裔联谊组织。自1995年到现在,台北市夏氏宗亲会每年都会派代表来绍兴参加祭禹活动,每一年夏氏宗亲会的理事长都会代表台湾同胞参加上香仪式。缭绕的香烟,飘浮于广场之上,飘进了两岸同胞的心里,也永久地飘浮在了记忆中。

夏雷是今年新上任的台北市夏氏宗亲会总干事,第一次来绍兴参加祭禹。和他同来的还有儿子夏子勋、女儿夏瑜,两个孩子刚二十出头,是新生代的会员。夏雷说:“带他们一起来,是想让年轻人现场感受这神圣而庄重的祭禹仪式,让他们知道我们姓夏,是夏禹的后代,我们的根在这里!”

无法忘怀的情愫

今年89岁高龄的尹政尧老先生,是台北市绍兴同乡会会长。从1995年开始,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回来探亲扫墓,祭禹仪式是一定要参加的。

“老爷子回乡祭禹,已经‘上了瘾,戒不掉了。”女儿尹福秀笑着说,“因为年事已高,怕他舟车劳顿,今年我们劝老爷子不要来了,我们代表着来就行了,但是他不肯听,还跟我们闹脾气,坚持一定要亲自来!”

“我每年必须是要回来的,一年一次的祭禹我是一定要来参加的!中间只有一年因为脑部开刀没能来。”虽然离开绍兴几十年,但尹老先生依旧是一口的绍兴话,听着特别亲切。

说到台北市绍兴同乡会,不得不提另外一位老先生。他就是已过世十年的前任会长刘宗麒。

刘老先生对故乡有着永远无法忘怀的情愫。1992年暮春,刘老先生随着台胞赴大陆探亲的滚滚人流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绍兴。此后,每年祭禹时他都要来。每次祭禹后返台,他都会打包一份绍兴荣禄春的小笼包带走,当做途中餐点。他说:这是家乡的味道,永生难忘。

他为家乡办好事曾有好多慷慨捐赠,而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是节俭再节俭,一分钱掰成两爿用。正如他生前所说:“做人有一条原则:该赚的钱要拼命赚,该花的钱要舍得花,该省的钱一分一厘也要省。”

护佑我们的先祖

今年参加祭禹活动的台胞队伍中,来了一群新的客人—16位台湾屏东县琉球乡(俗称小琉球岛)的水仙宫信众。

蔡川福是水仙宫的总干事,他告诉我们,大禹民俗信仰在台湾影响很大。小琉球岛约有两万名渔民,当地建有很多水仙宫,水仙宫供奉的大帝就是大禹,大禹被视为治水救难、护佑渔民的先祖。

问他是如何找到绍兴的,蔡先生说起了一段“趣事”:他夫人通过互联网搜索“大禹”二字找到了绍兴有个大禹陵,又根据不同的文献史料考证到禹的墓地仅绍兴会稽山一处。去年10月,蔡先生迫不及待地带着水仙宫32名信众首次来到绍兴,祭拜大禹。当得知每年谷雨时节绍兴都会举办隆重的公祭大禹陵活动,他很兴奋,表示以后每年都要来绍祭禹。

时值半年,蔡先生又一次带着水仙宫信众来到了绍兴。今年正值“逢五大祭”之年,又适逢重启公祭大禹陵20周年,典礼采用古代最高礼祭—“禘礼”形式进行。淳朴而虔诚的水仙宫信众们显得特别激动。他们说,水仙宫的大帝是大禹,第一次来到绍兴拜谒大禹陵、追缅远祖,而且是最高礼祭,真的是很壮观、很荣幸!

台湾同胞十分关心绍兴的公祭大禹陵活动,每年,台北的夏氏宗亲会、绍兴同乡会,台南的禹帝宫,澎湖的水仙宫、屏东的琉球乡水仙宫等都组织人员参加。他们关注绍兴的祭禹活动,也关注绍兴其他的方方面面。通过公祭大禹陵这个活动,两岸同胞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蔡先生同乡会信众
台湾云南同乡会代表团到省档案馆参访交流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服务信众与坚持藏传佛教中国化方向探微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印度“神庙”:保佑美签
原则
胜任
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