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外“围观”中国茶

2015-06-08陈胜伟戚永晔

文化交流 2015年6期
关键词:摄制组围观农林

陈胜伟 戚永晔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内,前后有三家外国电视台的摄制团队,来到浙江农林大学拍摄纪录片。

是什么题材,吸引了向来以严谨、苛求著称的西方的纪录片制作人?

该校茶文化学院院长、知名作家王旭烽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国茶。

缘起:人脉机缘和内容机缘

来到临安采访时,已经过了四月,时值春末。位于临安城北的浙江农林大学,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最精贵的“明前茶”茶季已过,但懂茶的老师们却告诉我,爱喝绿茶的人,最喜欢的“雨前茶”其时刚刚上市。相比于名声在外的清明茶,谷雨前后采摘炒制的茶叶更加馥郁芬芳,浓酽得恰到好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调却实用的“雨前茶”,正如三个慕名而来的摄制组一样,没有大张旗鼓,却适时适地地向海外展示了浙江农林大学、展示了博大深厚的中国茶。

“是什么爆炸性的原因,使浙江农林大学和中国茶在短时期内吸引了三个外国摄制组的到来?”

当我们把这个问题抛给茶文化系副主任潘城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学者一下子来了精神,滔滔不绝讲述起个中故事。

“原因有两方面,人脉原因和内容原因。一方面,去年我校与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共同开办了全球首个以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孔子学院。今年年初,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落户我校,使之成为全国首个为孔子学院教师培训茶文化的基地。随着与孔子学院的频繁接触,海外学界对我校的了解越来越多,促成了不少跨国的合作事项。

“另一方面,2013年底,中国首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热播。在片尾的字幕里,不少人都看到了这部纪录片的学术支持方:浙江农林大学。”

这样一来,浙江农林大学和中国茶二者,就有了海外渠道,以及题材基础。吸引众多老外的“围观”,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初识:一个兢兢业业的摄制组

2015年初,浙江农林大学迎来了第一封亟需拍摄的邀约函—在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孔子学院美方院长金克华等人的联系促成下,颇具影响的美国主流媒体平台之一、拥有260万固定观众的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发来邮件,要求与浙江农林大学联合摄制中国茶文化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的万能药》。

而潘城,则成了这次联合拍摄浙江农林大学方面的总体协调与安排人。

“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有一个一丝不苟的团队,还是年前,就发来一张长长的单子,上面写着他们需要拍摄的场景、道具、人物、服装、情节等要求,十分细致和周全。为了做好这次接待,我尽力调用了包括学校师生、社会朋友甚至家人在内的众多资源,满足他们大部分的拍摄要求,但真正面对摄制组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低估了老美们的认真劲儿。”潘城半开玩笑地说。

3月15日晚,在金克华的陪同带领下,摄制组来到了浙江农林大学的校区,开始了为期一周多的拍摄工作。

经过沟通,浙江农林大学方面得知,这部纪录片时长60分钟,分为“茶的起源”“茶的种类”“茶的养生”“中国茶文化”“中国茶在美国”五个部分,旨在向美国乃至世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几天中,摄制组分别拍摄了中国茶的产区、专家,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的教室、实验室,以及学校中有关茶艺的文化演出。

潘城回忆摄制组的工作:“真是事无巨细,一丝不苟。在‘茶的起源‘茶的种类篇章中,美国团队希望拍到神农尝百草和陆羽撰写《茶经》的镜头。我校安排了学生演员,脸部涂上代表远古人类的黑色油彩,出镜扮演神农。而陆羽撰写《茶经》时已经四五十岁,学院里找不到年龄相仿的演员,此时,金克华院长亲自担纲演员,成功完成拍摄。”潘城说,美国团队的认真劲儿让他感动。

而摄制组的另一个要求更让潘城为难—除了茶叶典故、茶叶文化之外,美国朋友还想拍摄普通中国人日常生活与茶叶的关系。他们希望找到一位刚结婚不久、且懂得茶艺的家庭女主人,进入对方的生活进行拍摄。这可难坏了浙江农林大学的工作人员。最后,潘城找到了自己的新婚妻子—两人同时又是以茶为媒结合在一起的。这才满足了美国朋友们的出镜要求。

结束拍摄时,摄影师凯利先生说:“美国也有不少人喝茶,但只有来到中国,才能真正感受神奇而美妙的茶文化。我们也希望通过拍摄并播出纪录片,让更多的美国人喜欢中国茶、感受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总编剧兼制片人艾希莉女士则说:“非常棒!这所学校整体状态太好了,这里的人们很博学,做事细致,服务特别周到。今年秋天纪录片上映,一定能得到很好的收视率。”

心得:两种完全不同的记录方式

刚送走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后没多久,4月7日,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徐造成携美国公共电视台,也来到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合作展开为期三天的关于中国茶的纪录片的拍摄工作。

“与之前佐治亚州公共电视台严谨全面的拍摄风格不同,美国公共电视台的团队显得更接地气。他们喜欢把镜头对准中国普通人的饮茶风俗。”潘城说,王旭烽院长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句话,被美国朋友称道了好多天,她说的是:“你想了解中国文化吗?那么请从一杯茶开始。”

浙江农林大学的研究生刘方冉是参与本次拍摄工作的学生之一,也是茶艺表演“中华茶礼”的表演者之一。她说:“美国的摄制组都很敬业,我们表演彩排的时候,不知不觉,他们就已经开始拍了,虽然让人觉得措手不及,但撷取的却是我们最真实自然的表现。”

为了让美国朋友了解中国茶,在浙江农林大学老师的带领下,摄制组还来到了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吴山广场等地拍摄茶文化内容。“吴山上的鸟儿茶会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拍摄,相传杭州人养鸟的风气源自南宋,清末民初最为盛行。一杯浓茶,一个鸟笼,一群遛鸟人,构成茶会主体,是杭州最传统最具民风的茶会。鸟儿茶会见证了地道老杭州市民娱乐生活的繁荣,也传承和发展着民俗文化。而摄制组最感兴趣的也是茶会中普通中国人享受茶、享受生活的那些面孔。”

成就:三次拍摄后更长的路

除了两个美国来的摄制组之外,就在我们前往浙江农林大学采访的前夕,一个来自波兰的纪录片摄制组在拍摄杭州文化的途中,听说临安茶文化深厚,是杭州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专程来到该校。

浙江农林大学的师生自然也积极热情接待,并展示了学校所有可以提供的茶文化资料。在接待了三支摄制组之后,潘城说:“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作为全国首个汉语国际推广茶文化传播基地,担当得起茶文化国际传播的重任。”

通过参与拍摄,茶文化专业的学生们深有感触。林敏同学说:“感觉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茶了,也感受到了因茶而牵在一起的缘分,茶这一片树叶把中国和美国乃至世界联系在一起。这次拍摄让人感动又令人珍惜。”张凌锋同学认为,“茶文化要一群人一起做,茶文化的艺术呈现是最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如今在国际视野下传播茶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发展机会。”

陈琪琦同学则说:“茶文化是中国仍在延续的传统美学文化,但对茶文化的传播一定要有创新的视野,我们肩负着让茶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全程参与这部纪录片摄制工作的徐津晖同学觉得:“这是一种传播茶文化的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更贴近大众,也有助于文化交流。”

诚如王旭烽院长说的那样:“中国茶文化的国际传播需要更多元化的创意和方式,随着茶文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如何更好地向全球推广中国茶文化,正是茶文化学院的重要工作。”

(本文照片由陈胜伟提供)

猜你喜欢

摄制组围观农林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开饭啦,快来围观一场餐桌礼仪秀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被围观的网络生活
就能帮到这里了,企鹅们,加油
围观古代名人的错别字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生态文明启示录》摄制组走进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