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制度化举措探讨

2015-06-08王至利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监督机制理事会校企

王至利

摘要: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方向是校企合作,推行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在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有利于推进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利于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而要推进校企合作健康高效运行,必须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规范校企合作行为,明确划定合作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校企合作方的权利。为此,浅谈校企合作制度化的建设,对推进校企合作,促进职教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校企合作制度化;举措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8015902

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指构建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将校企合作行为纳入规范状态的过程。但是,因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规则,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时权利义务不能明确,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力和驱动力,难以调动企业参与职教的积极性,难以深度推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成功做法。可见,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化,才可真正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就业、共赢发展之目的,才能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

1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颁布)是我国中职教育发展的现有法律依据,可见,关于职教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缺失,校企合作方面的法律法规几乎空白,因此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必须建立和完善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而要建立和完善关于校企合作的法律法规,必须要清晰界定校企合作概念、全面覆盖合作的内容;必须要明确责任主体、明确规定合作各方的应有责任;必须保证参与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要对等,既要要求参与者承担义务,也要保障参与者享有权利;必须追究不履行义务的参与方的责任,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推进校企合作的规范运行。

首先,推进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般性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不能对校企合作进行全面规范。2011年4月有关方面建议制定《校企合作教育法》作为现行职业教育法的有益补充,来指导企业和学校的合作,从法律层面保障并规范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这一倡议得到社会的积极支持,相信在未来的实践中将成为现实。

其次,建立行业企业校企合作法规。

在校企合作中,主体是学校、企业,政府和行业应发挥牵线搭桥、宏观管理作用,要使校企合作更规范,需多方共同努力。2011年9月《北京市交通行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暂行办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个校企合作制度,在国内首次明确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院的各自定位、职责和义务。如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负责本市交通行业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工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师资、建设实训基地、转化科技成果、督导评估等工作;协调市发展改革、财政、人力社保等部门给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规划计划、资源配置、经费保障等政策支持。交通类职业学校的责任:面向人才市场,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员工培训等。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的责任:选派骨干员工到合作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参与管理、为合作学校教师进入企业实践提供实践岗位、支持参入合作学校的实训基地论证和建设等。暂行办法的实施,培养了大批交通行业的技能型人才,发展了技术与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与继续教育,推动了技术创新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北京市职业教育的深度发展和资源的优化整合。

再次,建立地方性校企合作法规。

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要完善国家层面和行业法律法规,也要加强各地方法规建设。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可以看成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法,而符合地方特点和为本地经济服务的地方性校企合作法规则可以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补充、解释和说明。随着各地职教的发展,一些地方性的指导校企合作的法规的出台,对推动当地校企合作的发展、理顺校企合作关系,规范校企合作秩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3月,《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首部地方性法规。可见,关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的建设明显不足,这种不足必将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2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

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各理事单位共同组建“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并以理事会为平台有机联系参与各方的制度。校企合作理事会成立后,理事会成员之一的企业将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专业建设、科技开发、技术改造、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合作项目;将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合作学校学生实习、调研、实践、教学科研设备加工及调试;将为合作学校提供各类兼职教师。理事会又一成员学校将优先向理事单位推荐毕业生,可为理事单位提供各类技术培训等。各理事单位将互供信息,共享政策,联合申报课题等。可见,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成立,有利于加强校企联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共育人才、共管过程、共担责任”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有利于为行业、地方及理事单位培养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推进学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实现互补与共享资源,促进校企合作的有序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懈动力。教育改革创新重在制度创新。在当前校企合作的发展中,政策不清、体制不通、机制不活等因素的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仅停留在浅层次上。因此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改革,各种社会教学资源的充分调动利用,更好地服务与行业、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等,是各方正在探索和尝试的课题。2011年9月,“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在广西启动,这一职教方面的教改重点项目,开创了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的先河。

当前,广西南宁市、江苏南通市、山东青岛等省市“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开展得比较成功,已取得立一定的社会效益,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实践再次证明:职业学校办学要走出校门、贴近市场,一个有效举措是建立校企合作发展理事会制度,该制度的成功启动、建立、逐步完善在探索校企合作制度化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监督制度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地方不成熟、不完善,存在诸多的问题和漏洞,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校企合作则无序、混乱。因此,要保障校企合作健康深度发展,一个有效手段就是建立配套的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监督机制。

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上级部门成立的专门监督机构、制定的专门监督制度,校企合作参与方必然会高度重视,因此,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监督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当然,校企合作的主管方、监督方要切实履行职责,深入校企合作,要做到监督有据、管理有序、监督有力。而要有效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真正做到管理有序、监督有力,引入“问责制”成为不时之需。“问责制”是法制政府不可缺失的重要制度,也是依法治校、推进校企合作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问责制”的贯彻落实是校企合作向科学化、正规化、法制化迈进的重要标志。

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

在校企合作中,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各参与方的要求。建立校企合作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确保校企合作规范、高效运行,才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因为,通过各方共同参与的专门监督机制的实施,能提高合作方的凝聚力、战斗力,调动合作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最后,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

社会监督机制是通过社会力量、媒体力量等手段进行监管,是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有序发展的重要监督手段。在校企合作中,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创新监督形式,开设监督渠道以便于学生、家长、和利益相关者对校企合作的监督等,实现校企合作的透明化。

4建立校企合作准入制度

准入制度是国际通行的重要监督手段。校企合作准入制度就是在政府的授权下,对校企合作的主体资格、形式、运作等方面进行审核、审批、登记、监督、管理的制度。如何建立校企合作准入制度呢?

首先,对校企合作主体资格认定应有准入制度。

尽管校企合作的双方是学校和企业,但并非所有的职业学校和企业都可成为校企合作的主体。校企合作的一方学校应具备的条件是基础设施好、科研能力强、实训条件完备的中职学校,另一方企业应是信誉好、经济效益高、发展势头强劲、技术型人才紧缺的企业。这样从源头上抓好合作主体的资格认定,才可打提高校企合作的水平,造示范性校企合作品牌。

其次,要建立校企合作就业准入制度。

目前,传统的学历准入制度依然存在于众多行业和企业,很多用人单位重学历轻技能,更为极端的做法是非“985”、“211”学校的不可录用。同时,用人单位可廉价快捷、不考虑任何职业基础地招聘员工,也可随意解雇员工。在这种背景下,参入各方对校企合作的前景心灰意冷。因此,建立就业准入制度,要求所有公民在就业前必须接受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从业资格,否则不能被用人单位录用,这项制度的建立,不仅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要知道正是由于就业准入制度,才有了名闻遐迩的德国制造,才有了令人羡慕的澳大利亚职业无歧视。

参考文献

[1]张海峰.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制度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7).

[2]陈锡勇,余晓华.关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05).

猜你喜欢

监督机制理事会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会议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国企会计监督机制完善对策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发明与创新理事会
完善我国人大选举监督机制的思路——以衡阳破坏选举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