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干休所军医急症处置能力调查研究
2015-06-08温世浩任为民张玉霞周婷婷
温世浩,任为民,张玉霞,朱 熙,王 丹,周婷婷
军队干休所老干部高年龄、高患病率的趋势日益显著,易发心脑血管意外等急症。这些急症发病急,易夜间发病,干休所军医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医务人员,因而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显得极为重要[1]。为了解干休所军医急症处置能力,笔者对干休所军医急症处置能力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提高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3年3月起,对在某军医院校干休所军医培训班学习的军医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32份,回收有效问卷715份,有效回收率97.68%。
1.2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包括军医的性别、第一学历、最高学历、专业、干休所任职年限、到干休所任职前岗位、到干休所任职后参加培训次数(参加培训指脱产学习,包括到医院进修和到院校参加培训);以及军医对8项急症(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急性心力衰竭、休克、急腹症、哮喘持续状态、严重骨折)重要性的看法和急症处置掌握程度的自评。重要性程度和掌握程度自评采用Likert五分制量表,1分为最低,5分为最高。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军医对急症重要性的看法和掌握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相关分析,不同类别人员对急症处置掌握程度自评采用 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调查人数715人,男504人,女211。第一学历分布情况:本科274人,大专431人,中专10人;最高学历分布情况:硕士研究生65人,本科555人,大专95人;专业分布情况:临床医学专业663人,非临床医学专业52人;到干休所任职年限情况:6年以内295人,6~10年 226人,10年以上194人;到干休所任职前岗位分布情况:军校学员(指军校毕业直接分配到干休所工作)85人,师以下部队392人,医院175人,其他单位63人;到干休所后参加培训次数情况:0次276人,1次213人,2次125人,3次以上101人。调查结果见表1。
表1 8种急症重要性和不同人员掌握程度自评比较
军医对8项急症重要性的看法与其掌握程度自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 0.6658(P<0.05)。 不同第一学历人员之间的比较,因中专人数过少,仅对本科和大专人员进行比较,两类人员8项急症的掌握程度自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比较,临床专业毕业人员8项急症的掌握程度自评均高于非临床专业人员 (P<0.05)。不同干休所任职年限的人员中,其中3项急症(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严重骨折)的掌握程度自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3 项急症(脑血管意外、休克、哮喘持续状态)任职<6年的人员高于其他两类人员(P<0.05),任职6~10年和10年以上人员自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 2 项急症(急性心力衰竭、急腹症)任职<6 年的人员高于其他两类人员(P<0.05),任职 6~10 年的人员高于任职10年以上的人员(P<0.05)。到干休所前曾在其他单位任职的人员因单位过于分散,未作比较,仅比较军校学员、曾在师以下部队和医院任职的人员。曾在医院任职人员除骨折外的7项急症掌握程度自评高于其他2类人员 (P<0.05);其中1项急症(呼吸心搏骤停)军校学员高于师以下部队人员(P<0.05),其他7项急症两类人员自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到干休所任职后参加培训次数3次以上的人员对5项急症(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休克、哮喘持续状态)掌握程度自评高于其他3类人员(P<0.05),在 3 项急症(急性心力衰竭、急腹症、严重骨折)中高于参加0次和1次培训的人员(P<0.05);参加2次培训的人员对4项急症(呼吸心搏骤停、急性心力衰竭、急腹症、严重骨折)掌握程度的自评高于参加0次和1次培训的人员(P<0.05),其它 4 项急症高于参加 0 次培训的人员(P<0.05);参加1次培训的人员在1项急症(哮喘持续状态)中高于参加0 次培训人员(P<0.05)。
3 讨 论
第一学历为本科和大专的人员对8项急症处置的掌握程度自评没差异,这说明第一学历对掌握急症的处置没有影响,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急症的处置更多的是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尽管本科学习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会比大专更全面些,但实践锻炼并不一定多于大专;另一方面这种结果也可能是因为工作后军医都在进行学历提高的学习,从最高学历的变化也可以看出这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急症处置的学习和掌握。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员8项急症处置掌握程度的自评均高于非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人员。这说明接受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培训对于掌握急症处置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也提示非临床专业毕业人员如到干休所军医岗位任职,应进行专门的培训。
到干休所任职不同年限的人员中,有5项急症处置掌握程度的自评是有差异的,且呈现任职年限越久自评得分越低的趋势。这说明干休所军医随任职年限延长,有知识老化和技能减退的现象。其原因一方面是干休所军医因工作任务重而人员少,获得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尽管老干部可能出现这些急症,但相比医院工作而言,军医实践的机会要少得多。急症处置能力是需要不断进行训练和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的。这也提示干休所军医进行进修学和专项培训具有重要作用[2,3]。
到干休所前不同任职岗位的人员中,曾在医院任职的军医对急症的处置掌握程度要高于其他两类人员。这是因为医院的任职经历给他们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临床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医院进修学习的重要性[2,3]。
到干休所任职后参加培训次数不同的人员中,呈现这样一种趋势,即参加培训的次数越多,对急症处置的掌握程度自评得分越高。这就直接说明了参加培训对提高干休所军医急症处置能力的重要性。
本项调查说明,干休所军医的来源应从临床专业毕业人员中选择,且最好有医院任职的经历。到干休所任职后,定期到上级医院进修和到院校培训对提高军医急症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李淑辉.干休所离休老干部院前急救现状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2012,12(5):20.
[2]袁鹏群,张 军,温世浩,等.军队干休所医生培训状况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2012,4(1):48-50.
[3]任为民,王延军,谢长勇,等.军队干休所医生培训与学习状况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2014(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