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的探索
2015-06-08王巍巍
摘要:思想政治课程由于自身理论性较强,课程的讲授往往容易重理论轻实践,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为思想政治课程之一,也被学生们例入枯燥乏味行列。为了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发展变化,我们尝试着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作出了崭新的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较好的反响。
作者简介:王巍巍(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理论及东北亚国际冲突。
《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国际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目前由于缺乏固定的教材与大纲,缺少专家型教师团队,往往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事实上,这门课对于学生了解和认清中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正确掌握并理解党的方针、路线有着重要现实意义。同时,这门课也有助于大学生自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课程。目前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各不相同。有的学校这门课被安排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有的学校被安排在人文学院,有的学校被安排在宣传部门等。不管如何安排,我们要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在统一思想,健全完善机制上下功夫,使课程建设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深感《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要,在教学中自觉探索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我教研室对该门课程的规划,针对该课程的特点,提出如下改革尝试:
一、教学质量全程跟踪管理
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了督导、教研室和授课教师的三级管理制度。学校督导负责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检查以及教学任务的落实情况。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检查,了解改革方案,督促教学改革方式的实施,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调整建议。每年教育部社科司《形势与政策》要点下发后,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统一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编写课程大纲,对课程做全局性把握。任课教师每人划分两个专题,编写要点与思考题目,并统一进行讨论定稿。《形势与政策》教研室对课程讲授内容统一备课,统一教案主要内容,课前对重点难点统一做安排。这样就形成了督导、教研室和授课教师的三级管理制度,将改革方案完全贯彻在教学中,并能及时反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
二、加强师资建设、拓展教学团队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广泛,不仅局限于政治、经济,还涉及教育、外交等。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任课教师既要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要对国内外形势有一定研究,同时还要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脉络。单纯依靠政治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增加《形势与政策》的专职教师还会增加学校的负担。我们教研室在认真研究了《形势与政策》每年的专题讲稿基础上,认真组织每学年的课程安排,落实教学内容,在对教学过程全程跟踪管理的基础上,与学校各学院横向联合,针对因任课教师个人学科背景和学术经历的不同,对特定专题很难深入分析,授课往往停留在书面讲解、知识传授和事件描述上的问题,我们充分挖掘各专业可以分担《形势与政策》专题讲解的教师资源共同承担该课程的讲授工作。这样可以整合学校教师资源,使学生在一门课程中接受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解决了专职教师知识单一,学生学习没兴趣的问题。
三、采用互动教学模式
从课程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来看,在调整教学方法之初,我们首先进行了教学观念的转变。转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学的固定思维,构建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教学新模式。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单纯地追求“教会”,更注重学生们从“学会”到“会学”,真正做到“教”“学”并重。《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是多样的,全面的,紧跟国内外形势的,所以我们采用开放式教学,讨论、演讲、辩论、新闻观察等引进课堂,打破了传统教学仅限于课堂传授书本知识的局限,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更新了教学观念的同时,我们放手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了如下调整:
(一)观摩视频教学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安排中,每学期都利用一次课的时间,带同学观看和本学期教学内容相关的纪录片,例如《新中国65年的建设和发展》这一讲,我们集中65年的建设和发展的相关纪录片,让同学们统一观看,并针对具体问题,让大家写出观后感。在课堂针对大家的观后感,学生们展开讨论,教师做点评。
(二)主题讨论
每学期我们都会选择一些时代性鲜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题,让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做点评。例如,针对《深化新医改共筑健康梦》这一讲,我们组织学生们以分组形式进行讨论,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的见解观点。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提出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并讲解当前医改的内容和主要任务。这样使学生们在自觉思考过程中轻松掌握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问题。
(三)课前时事点评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内外形势,但是大纲一般都是选取和中国发展紧密相关的一些课题,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关系,更多的时事就不做系统的安排。为了让同学们紧密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每次上课,我都利用10分钟时间针对一周内发生的重大国内外事件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让学生抒发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和学生各抒己见,并自然引出这次课的讲授内容。在学生积极发言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听课兴趣,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四)结合社会实践
我们改变传统教学单纯的课堂添鸦式教学,针对教育性强的教学内容,我们会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讨论。例如在讲到“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们带学生到孙进技校参观,一边参观一边听孙进技校老师讲解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化,并让同学自由讨论。通过实地考察,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书本知识,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四、考试方法的创新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不仅在教学方法上有了改进,并且在考试方式上也做了调整。期末的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成绩评定依据,我们把学生上课期间的互动、网上学习的实际情况等都纳入期末考核成绩之中。第一,我们将每年教育部社科司发布的《形势与政策》专题讲稿以电子版形式登录到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以学生网上学习时间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网上学习按照本学期该课程总成绩的20%计算,考查学生互动及实践能力。第二,我们在学期中间,以登录在校园网网络教学平台的学习资料为依据,为学生出两道思考题作为期中作业,重点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和创新思维能力。期中作业作为总成绩的30%计算。第三,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本学期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50%。根据这种方法,不仅减轻了考试对学生的压力,而且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通过采取以上教学方式,《形势与政策》被学生广泛欢迎,并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结这门课程改革后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整合了学校教师资源。既避免了专职教师知识面狭窄,对一些专业性强的知识不能深入讲解,又节省了教育资源,使学生上《形势与政策》课,仿佛是在上很多门专业课。做到了课程专业化、规范化与知识化。
第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各学科老师的参与,将不同学科的学习方式渗透到了教学中,改变了政治理论课枯燥乏味的状态,既延伸了教学范围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践活动,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性”学习,为学生开辟课堂之外的第二课堂。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实践课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特别是分组讨论,实践参观等,都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各种学习,在团队互动下,激发了学生团队合作和竞争的热情。这门课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殊性,把传授知识和增强学生团队意识结合起来,在团队互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及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编辑∕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