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6-08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21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李 阳

(沈阳市胸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肺部疾病,是由肺气肿或慢性支气管炎导致而呈现出气流完全不可逆(气流受限为进行性发展)、伴有或不伴气道的高反应性等特征,患者会因吸入性刺激、感染等因素使病情加重,从而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症状,急性发作时常伴有呼吸衰竭症状,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有15%~35%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机械通气的需要[1-2]。我院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施加了无创呼吸机(BiPAP机)辅助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4年6月接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4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织于2007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52~79岁,平均年龄为(61.6±5.8)岁;呼吸频率<6~8次/分或>30~40次/分;PaCO2>65~80 mm Hg(1 mm Hg=0.13 kPa),PaO2<50~60 mm Hg。

1.2 纳入标准:神志清醒且痰量不多的患者;可自主呼吸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面罩或鼻导常规氧疗未见改善的患者;无机械通气禁忌证的患者(如大咯血、误吸引发的窒息性呼吸衰竭等);伴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肺大泡等疾病的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3]。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如抗感染、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剂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无创呼吸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具体方法为:采用面(鼻)罩方法,通气模式为S/T模式,按照由低水平压力向患者可耐受的压力水平过度的方式,最终治疗参数中的EPAP为4~6 cm H2O、IPAP为12~20 cm H2O,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呼吸比在1∶2范围内),氧流量为2.0 L/min,氧浓度为35%~40%。治疗前3 d时间为12~24 h/d,而后参照患者情况,酌情调整为5~10 h,7~10 d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此外,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必要时可行动脉血气分析,我院在患者疗程前3 d且治疗时间持续1~1.5 h后行动脉血气分析,并根据PaCO2、PaO2结果调整治疗参数。

1.4 观察指标:详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pH、PaCO2、PaO2)、心率、血压等变化,并计算治疗有效率(参照上述指标变化进行评判)。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0.0%(14/20),观察组为90.0%(18/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治疗后PaCO2、PaO2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s,%,mm Hg)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s,%,mm Hg)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PaCO2(治疗前、治疗后) PaO2(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20 64.0±7.7 53.1±4.2a 53.9±5.9 63.7±9.0a观察组 20 64.5±6.9 42.9±4.4ab 54.0±5.5 72.8±6.9ab

2.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对照组心率与呼吸频率不及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例,次/分,mm Hg)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患病时,其小气道的阻力会加大,从而形成呼气末正压,增加耗氧量,使患者的呼吸肌变得疲劳,进而导致PaO2下降、PaCO2升高,若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出现死亡事件。

以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多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或呼吸兴奋剂进行治疗,但后者的作用时间短,对气道通畅度要求极高,患者预后差;而前者虽具有较好的通气效果,但治疗费用较为昂贵,且患者治疗期间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故而临床应用其治疗易受到多种因素制约[4]。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操作简便,可经口鼻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其工作模式与有创通气等同,自主呼吸发生随意(双压之间可实现随意转换),有利于人机配合度的提高,且具有降低呼吸功能消耗、优化气体与通气之间交换以及缓解(消除)患者呼吸肌疲劳等优点,因此,在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率极高[5-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的PaCO2、PaO2较之于对照组明显改善,且治疗有效率以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充分说明了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利于及时纠正低氧与高碳酸血症,并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周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0(3):1203-1205.

[2] 文海云,方惠娟,刘辉国.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5(16):219-221.

[3] 林志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呼吸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8):318-319.

[4] 杨红萍,洪哲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5(2):173-174.

[5] 崔亚娟,党宁.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0,13(28):1159-1160.

[6] 李波.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2(31):54-56.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浅谈急诊科POCT血气分析仪及血气标本质量控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