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历史嬗变与述评
——基于2000-2013年CNKI的刊文统计分析

2015-06-07郑昭彦

关键词:国际化论文期刊

郑昭彦 方 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系,浙江 杭州311231)

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历史嬗变与述评
——基于2000-2013年CNKI的刊文统计分析

郑昭彦 方 敏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酒店管理系,浙江 杭州311231)

旅游教育国际化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00-2013年CNKI期刊数据库上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就论文的年度分布、来源期刊、作者和机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整体成上升趋势,来源期刊、研究者分布较广,研究视角系统化,研究主题多元化.但是研究成果分布具有阶段波动性,缺少高层次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研究主题非均衡分布,缺乏实证性的定量研究.因此,深化研究合作力度,形成持续系统的研究,侧重微观层面的内容研究,引入经济学、社会学或者交叉学科等学科角度的研究视角,拓宽研究思路,加强定量分析方法是下一步研究需要努力的方向.

旅游教育; 国际化; 研究论文; 文献计量法

我国旅游教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到现在已颇具规模.据《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显示,截止2013年末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59所,在校生49.44万人,减少8.1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873所,在校学生27.72万人.两项合计,旅游院校总数1832所,在校学生为77.16万人.伴随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和旅游教育的迅速发展,旅游教育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与特征,其中旅游教育国际化就是其中之一.

旅游教育国际化是旅游教育面向国际、面向世界,以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为载体,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模式,为我所用,从而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并通过参与或开展国际性的交流合作等活动提高国际学术地位,增强话语权.旅游教育国际化由传统的师生交流交换、教育资源共享,逐渐扩大到旅游教育改革、中外合作办学等范畴.伴随着旅游教育的国际化进程,研究成果数量也相应增加和丰富了.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如何,研究力量如何,涉及哪些研究主题等等,都是较为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2000年以来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统计,对其研究特征和不足进行总结,为促进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分别在“主题”“关键词”“篇名”中输入“旅游教育国际化”,匹配方式为“模糊”,时间选择从“2000年到2013年”,期刊来源类别选择“全部期刊”,检索获得201条文献记录.然后,通过核对201条文献记录,删除“一稿多投”文章、非研究论文,共获得147条文献记录.最后,将147条文献记录导出到excel数据表中,内容包括作者、题名、刊名、发表时间、关键词、基金等信息.本文是基于这147条文献记录进行分析和研究.

通过查阅147篇论文,我们发现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方面的研究综述尚不多见,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论文有王晨光、狄保荣(2008)发表的《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谭启鸿、刘晓莉(2011)发表的《中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谢苏(2012)发表的《高等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策略》,这些论文的研究方法都是以定性描述为主,定量分析较为少见,甚至没有.而文献计量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地分析文献情报的研究方法.因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以 147篇检索到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就论文发表时间、来源期刊、作者和机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视角等进行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2.1 论文的年度分布

对论文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从时间概念上了解该领域研究展开程度及研究进度[1].2000-2013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总数为147篇,年均10.5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000-2013年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从论文发表数量的年度分布来看,2000-2005年是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起步阶段,有所发展,但幅度不大,6年共发表论文15篇,占发文总量的10%.2006年开始进入增长期,2008年出现一个高峰值,2010年起增长速度较快并在2012年达到高峰,发表数量为31篇.从数量的年度分布来看增长趋势,自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发展呈现阶段波动性变化,但总体而言还是呈增长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三个阶段性高峰值,分别为2003年、2008年和2012年.

这主要是与宏观环境因素、政策因素有关. 2008年亚太国际教育会议在上海召开,带动了部分学者对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思考;2010年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有关,《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在《规划纲要》的引导和影响下,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成果数量也大幅度增加.

2.2 论文的来源期刊

从期刊载文量来看,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147篇论文分布于106种期刊,期刊平均刊载1.37篇论文.根据B C Bradford提出的布拉德福定律,本文将106种期刊分为研究旅游教育国际化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核心区的期刊载文量在5篇以上,有3种期刊《旅游论坛》(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因《旅游论坛》前身为《桂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旅游学刊》和《中国成人教育》,论文数量为20篇;相关区的期刊载文量在2-4篇不等,有《科技信息》《旅游纵览》《商场现代化》《特区经济》《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冶金教育》《中国市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家》《经济研究导刊》《教育与职业》《长春理工大学学报》《产业与科技论坛》《才智》《北京城市学院学报》等16种期刊,论文数为40篇;非相关区的期刊载文量为1篇,有87种期刊.核心区域的《旅游学刊》和《中国成人教育》和相关区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社会科学家》《教育与职业》等均是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较大.这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已经得到一些主流而且是权威期刊的关注.

从期刊类型来看,147篇论文主要分布在高校学报、教育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综合性社会科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政治学等9种期刊.具体期刊数和载文量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学报类期刊的载文量最高,期刊涵盖范围较广,刊均量偏低;而旅游学类期刊的刊均载文量最高,这与旅游类期刊数量较少有直接关系.由此数据可得,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要受高校学校、教育学、旅游学类等期刊的关注,期刊分布较为分散.147篇论文中有32篇论文来源于核心期刊,比例为21.8%.这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水平尚有待提高.

表2 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期刊来源

2.3 论文的作者与机构分析

通过论文作者及其机构的统计分析,可以说明代表性的作者和机构,确定学者专家是否对旅游教育国际化命题进行持续的研究,进而更好地了解研究现状.

首先,从作者的发文量进行分析.147篇论文涉及137位第一作者,人均发表论文1.07篇,其中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9位,发表1篇论文的作者则有128位.这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的人员较为广泛,缺乏固定的研究者,尚缺乏对该命题的持续性研究.本文将发表2篇及以上的9位作者视为代表性作者,分别为董观志、何建伟、李志刚、刘永红、谭启鸿、汪胜华、王晨光、谢雨萍、张凤莉.9位代表性作者都来自高等院校,这说明高等院校是研究该命题的主要机构.而且,9位作者的研究各有侧重点,张凤莉侧重旅游教育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路径和实践研究[2-4];董观志主要从教学方法创新的角度[5-6]来研究;何建伟则关注旅游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培养创新[7-8];李志刚主要从国际化旅游人才的战略和策略来研究[9-10];刘永红侧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11-12]研究;谭启鸿关注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综述以及从个案出发研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13-14];汪胜华则从个案出发研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15-16];王晨光关注国际化热潮的理性思考[17];谢雨萍主要研究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问题和人才培养问题[18-19].

其次,从作者的合著情况进行分析.在发表的147篇论文中,103篇论文为独著,44篇论文为2-4位作者合作,合作比例近30%.其中2人合著为32篇,3人合著为9篇,4人合著为3篇.这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具备一定的合作研究基础,但整体上还处于个人研究阶段,合作范围和程度均有待加强.

再次,从作者的机构分布进行分析.本文以前8个发表论文数在3篇及以上的机构作为分析对象,国内发表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论文最多的8个机构主要由两类机构构成,一是来自于高职院校,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8篇)、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6篇)、浙江旅游职业学院(5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4篇),其中旅游类高职院校又是这一类研究机构中的主力军.二是来自本科院校,如暨南大学(6篇)、东北财经大学(4篇)、桂林理工大学(3篇)、三峡大学(3篇).

2.4 研究主题分布分析

通过对论文研究主题分布的统计分析,可以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在147篇论文中,除去2篇文献综述外,对145篇论文的关键词和主题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主要有9个主题,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题

续表3 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主题

从论文主题分布来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对策”“国际化和教学改革”三个主题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共有45篇论文,占31%.该主题的研究从2008年起得到了学者们的极大关注,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该主题研究成果的学术质量较高,影响力较大,其中有18篇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如何建伟在2003年和2006年的论文分别发在《高教探索》和《社会科学家》;李志刚2007年和2008年的论文发表在《社会科学家》和《江苏商论》等.“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从2000年出现第一篇论文起,至今已发表38篇论文,占26%,也是近几年学者们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有9篇论文发表在《旅游学刊》《中国成人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核心期刊,学术质量尚可.“国际化和教学改革”共30篇论文,占21%,学者们对该主题的研究近几年也较为集中,其中有5篇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借鉴”主题的研究主要从日本、澳门、台湾、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或海外地区的发展经验来论述,共13篇文章.“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国际化旅游教育宏观环境”“国际化和校企合作”和“国际化和师资建设”等4个主题的研究较为薄弱,研究成果零散地分布于各年份.“国际合作教学质量监控”主题的研究最少,仅1篇文章.由此可见,这5个主题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力度.

2.5 研究视角和方法分析

从不同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可以使得研究成果更为全面化.本文将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视角定位为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三个视角.借鉴姜文、苏靓、崔庆玲等人[20]的研究结论,本文将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宏观环境、现状、对策、国外经验等归为宏观层面,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等归为中观层面,而教学改革和管理、校企合作、师资建设等归为微观层面.通过对2000-2013年论文的统计,从宏观层面分析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论文共有56篇,占38.6%;中观层面的共有51篇论文,占35.2%;而微观层面的则有38篇论文,占26.2%.从整体来看,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论文正在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研究视角,但从长远来看,从微观层面研究该命题在当前来看稍显薄弱,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范畴内容.

研究方法是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目前对研究方法的分类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本文将研究方法定义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对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从2000-2013年的研究成果来看,绝大部分研究文献采用的是定性研究方法,并以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描述性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见长.个案研究法主要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暨南大学等部分高校作为研究对象来阐述命题;比较研究法则主要以国外或者海外地区院校和国内院校的做法进行比较;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院校具体实践做法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上升为可以推广的经验;而描述性研究法则是将国际化旅游职业教育现存的一些现象、问题通过学者自己的理解,进行描述性的阐述.当然,现有研究文献并不单独采用某一种研究方法,而是会采用两种或多种研究方法.在147篇论文中仅有3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仅占总量的2%,并以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为主.

3 结论与展望

自2000年以来,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数量呈现阶段性波动变化,整体表现为上升态势.这与宏观环境、政策因素密切相关,客观上,宏观因素的变动推动了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发展,主要是受“一个会议、一个纲要”的推动.这十多年间,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主题逐渐丰富,学者们从宏观、中观、微观等角度来阐述该命题,各个研究主题的成果也逐渐增多.因此,2000-2013年这一阶段是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的起步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

3.1 来源期刊分布较广,但需提高质量

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刊载于高校学报、教育学、经济学、旅游学、管理学、综合性社会科学、语言学、中国文学、政治学等多种类型的106种期刊,平均刊载量仅为1.37篇.来源期刊的多元化表明期刊普通地对该研究命题比较关注,从一定侧面反映出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核心区的期刊以旅游类期刊为主,且期刊层次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旅游类期刊对该研究命题更为敏感和关注.核心期刊作为学术刊物高质量的代表,往往刊载的论文质量较高,观点较新,且始终走在理论研究的前沿.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主要刊载于一般刊物,核心期刊来源不足22%,部分研究成果存在重复研究、缺乏新思维等问题,比如不少研究文献都出现“思考”“理性思考”“现状”“对策”等字眼.因此,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从新思维、新角度来阐述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从而提高学术影响力,实现对实践做法的有效指导.

3.2 研究者较多,但需加大合作力度

从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力量来看,绝大部分来自于高等院校的一线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高等院校是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主要研究力量,来自高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对该命题的了解和掌握程度较高,自然成为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研究人员较为分散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93.4%的作者仅发表1篇论文,这说明绝大部分研究人员尚未对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形成持续系统深入的研究.再者,从研究者的合作程度来看,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以一二位作者为主,比例达92%,合作程度有限,且以同校、同地区合作研究为主,跨校、跨地区甚至跨国之间的研究合作非常有限.此外,通过基金资助项目统计,本文发现仅1篇基金资助项目,而且是地方级的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这说明旅游教育国际化的研究目前缺乏研究经费的资助,尤其是高级别的基金项目.因此,如何突破不同区域研究主体的分布,如何整合资源进行合作研究,如何形成持续的系统研究,如何提升研究层次获得基金资助,是下一步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

3.3 研究主题多元化,但需均衡发展

通过研究主题的梳理,我们发现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以9个研究主题为主,宏观、中观、微观层面的研究均有涉及,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但是,各研究主题发展呈现不均衡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对策”“国际化和教学改革”三个主题的研究成果最为丰富,占总体研究成果的78%.而像“国际化和教学质量监控”“国际化和师资建设”“国际化和校企合作”等主题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零散地分布于各年份.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已形成一定的研究冷热点,热点问题研究可能已处于饱和状态,甚至重复研究.如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和对策”主题的38篇论文中,通过统计发现有12篇论文的篇名均出现“现状和对策”的字眼,11篇论文的篇名出现“思考”等字眼.而冷点问题却无人问津,而这也是研究的薄弱点,也是今后研究大有可为的研究问题.

3.4 研究视角系统化,但需完善研究方法

纵观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论文,既有从宏观层面来论述旅游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问题,也有从中观层面来阐述中外合作办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更有从教学改革、师资建设、校企合作等微观层面来论述该问题.既有从理论层面关于旅游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等的探讨,也有通过个案经验分析从实践层面来阐述旅游教育国际化的模式、经验做法等.但整体来看仍存在研究方法不够完善、研究层次不够全面等问题,缺乏实证性的定量研究.今后,一方面,在研究层面上要加强从教学质量监控、校企合作等微观层面来对旅游教育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从学科角度来看可以从经济学、社会学,甚至交叉学科角度来研究该命题,拓宽研究思路、均衡化发展研究层面是今后需要努力的问题之一.另一方面,如何科学地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研究,如构建旅游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指标评价体系等问题,甚至采用建模的方法,如建立国际化旅游人才绩效评价的模型等问题,也是今后努力的研究方向.

[1]樊万奎,段兆兵.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研究的轨迹、特征与走向——基于1999-2010年国内核心期刊载文的计量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 2011(4):8-14.

[2]张凤莉.关于旅游高职院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分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4):88 -90+102.

[3]张凤莉.当前我国旅游教育国际化实现途径探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8):85-89.

[4]张凤莉.旅游院校的国际化实践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30-32.

[5]董观志.旅游管理3M教学法的创新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3(S1):42-45.

[6]董观志.创新旅游管理教学法的关键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23):281-282.

[7]何建伟.浅论我国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调适[J].高教探索,2003(3):57-58.

[8]何建伟.旅游产业化国际化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培养创新探索——兼谈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6, (01):130-133.

[9]李志刚.旅游产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人才战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8(6):95-97.

[10]李志刚.我国国际化旅游人才开发策略探析[J].社会科学家,2007(5):121-124.

[11]刘永红,董兆伟,王媛媛.高职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0):86-88.

[12]刘永红,徐晓红,郭江惠.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 2012(3):4-6.

[13]谭启鸿,刘晓莉.中国旅游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J].新西部(理论版),2011(10):146 -142.

[14]谭启鸿,张瑜.国际化视野下西安欧亚学院旅游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发展策略[J].中国市场,2011(48):193-194.

[15]汪胜华.中外合作办学酒店管理项目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以三峡大学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 2013,10:102-103.

[16]汪胜华,黄蓉.高校国际化旅游人才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0(3):154-156 +160.

[17]王晨光.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国际化热潮的理性思考[J].旅游学刊,2009(8):8-9.

[18]谢雨萍.高职高专旅游院校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思考——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 439-442.

[19]谢雨萍,李肇荣.高职高专旅游人才能力培养的新视野[J].中国成人教育,2008(8):132 -133.

[20]姜文,苏靓,崔庆玲.十年来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述评——以2001-2010年CNKI数据库为样本的统计分析[J].高教探索,2011,4: 146-149.

(责任编辑 王海雷)

F590

A

1008-293X(2015)08-0055-06

10.16169/j.issn.1008-293x.k.2015.08.11

2015-03-23

2014年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LZW201406: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酒店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中国旅游院校五星联盟为例);2015年浙江省教科规划项目(2015SCG338:协同创新视阈下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郑昭彦(1982-),女,浙江金华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旅游教育,E-mail:zzy_82@163.com.

猜你喜欢

国际化论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聚焦港口国际化
期刊问答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