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从句语用功能的关联标记模式*

2015-06-07朱长波

关键词:范畴定语关联

朱长波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关系从句语用功能的关联标记模式*

朱长波

(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株洲412008)

自从赵元任提出“关内式”的功能为描写、“关外式”的功能为限制以来,先后得到吕叔湘、陆丙甫的支持。唐正大否定了这一联系,认为关系从句的位置取决于关系化的对象。唐文否定的只是两个范畴之间最一般的关联方式,即一一对应,继而从标记模式的角度论证了“关外式”与限制、“关内式”与描写之间的无标记关联,从认知和信息加工策略的高度对该模式提供了更高层次的支持和解释。

关内式;关外式;限制;描写;关联标记模式

一 限制-描写的解释

关系从句的功能与其在定语序列上的位置有关。根据与限定词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构成两种格式,一种处在限定词的内层,一种处在限定词的外层,可分别称作“关内式”和“关外式”,[1]如(1)和(2):

赵元任认为两种格式的差别是语义上的,[2](1)式表“描写”,(2)式表“限制”。唐正大则对此持否定观点,认为关系从句的位置取决于结构而非功能的因素,具体地说,取决于关系化的对象,即:当关系化的对象为主语时倾向于“关内式”,当关系化的对象为宾语时倾向于“关外式”。

我们认为基于功能的解释在大方向上并没有错,只是两种格式与其功能之间不是一种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关联标记关系。

二 假设的标记模式及其证明

基于形式与功能(意义)的关系研究表明,形式与功能之间存在多种对应关系,有一一对应,有扭曲对应,还有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参差关系。在关联标记理论出现之前,第三种对应关系一直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其特点是对应中有不对应,不对应中又包含了对应。汉语中词类与句法功能的对应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个问题曾导致汉语词类划分上长期以来的两难境地,具体地说,就是做到了“类有定职”就“词无定类”。关联标记模式理论,尤其是其核心概念“有标记组配”的提出,大大拓宽了人们对语法范畴间关联方式的认识,揭示了一种新的语言规律的表现方式。沈家煊就是成功运用该理论解决此问题的典型。[3]该文通过建立和区分无标记组配与有标记组配两种关联方式,在词类与句法功能的关系问题上基本上实现了“类有定职”的目标,关联标记模式理论显示了强大的解释力。

(一)假设的标记模式

在关系从句的格式与其语用功能的对应关系问题上,一一对应关系在唐文中已经排除;我们细加考察发现,扭曲对应的关系也不存在,而是一种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参差关系。

用标记模式来描述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如下的关联标记模式:

这个模式表示,“关外式”表限制和“关内式”表描写都是无标记的,而“关内式”表限制和“关外式”表描写都是有标记的。由于限制、描述都是程度范畴,所以以上标记模式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关联标记模式。相对模式意味着:限制能力强的关系从句倾向于外置,限制能力弱的倾向于内置;描写能力强的关系从句倾向于内置,描写能力弱的倾向于外置。

按照沈家煊,判别有标记和无标记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条:

1.形态标准:[3]

(1)一个语法范畴中有标记项的组合形态一般比无标记项的复杂,用来表达有标记项的数目一般比无标记项的多。

(2)一个语法范畴中无标记项的聚合形态一般比有标记项的多。

2.分布标准:无标记项可以出现的环境一般比有标记项的多,也就是分布的范围比有标记项来得大。

3.频率标准:无标记项的使用频率一般比有标记项的高。

(二)标记模式的证明

下面我们运用以上标准对假设的标记模式进行检验。

1.形态标准

例①②中,两种格式都既可表限制,也可表描写。但“关外式”表限制可以不带对比重音(标记),而“关内式”表限制则必须带对比重音,不带重音就是描写性的。“关内式”表限制带有标记性,这是许多语言的共性。以英语和日语为例:例⑦⑧所示,英语没有“关外式”,日语一般不用“关外式”,但运用“关内式”表限制时同样也要带对比重音,不带重音就是描述性的。这是组合形态上的体现。

2.分布标准

在运用分布标准之前,先有必要探讨一下“限制”与“描写”的范畴性质。

(1)作为程度范畴的“限制”与“描写”

在我们所接触到的文献中,“限制”一般都当作一个非程度(离散)范畴使用。在我们看来,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倾向于将它理解为一个语义范畴。作为一个语义范畴,修饰语要么“增加核心名词所表示概念的内涵,使核心名词所指对象的潜在范围缩小(限制)”,要么“不增加内涵,不缩小所指对象的范围(非限制)”。[4]

但如果我们将“限制”当作一个语用范畴理解,则会是另一种情况。交际中经常存在的情形是,发话人心中已有一个确定的指称对象,使用限制成分唯一的目的在于为受话人提供一种认知上的关联(心理加工层面体现为“激活”),帮助其联想到待指对象。关联是个程度概念,限制能力自然也有程度之别。

限制能力的强弱可以用关联度来衡量:关联度高则限制能力强,反之则弱。

关联度与信息的属性有很大的关系。陆丙甫指出,旧信息的限制功能强,新信息的限制能力弱。[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旧信息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已经建立,新信息内部这种关联尚未建立。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关联带有临时性。

举个例子。发话人欲谈及某本书,他有以下几个可能的关联信息:

A.受话人前一天跟他一起去购买的(该本书)(受话人对此一定知晓)

B.发话人最喜欢(该本书)(受话人尚不知晓)

C.(该本书)新的(受话人对此知晓)

D.(该本书)非常有意思(受话人可能不认同)

凭直觉知道,发话人会优先选择A作为关联信息,不会选择B,不太可能选择D,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选择C。为什么选择A而不选择B呢?因为A是旧信息,与该本书的关联已经建立,B是新信息,与该本书的关联尚未建立。

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发话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选择C,而一般不会选择D呢?这是因为:

有的形容词主要表示事物的客观属性,如“新”,有的则带有主观评价的性质,如“有意思”。一般来说,客观属性较易在认知主体间形成共识(旧信息),从而与待指对象之间形成较高的关联;而主观评价则较易在认知主体间形成差异(新信息),从而与待指对象之间形成的关联度较低。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选C需要一定的条件呢?这与信息属性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与范畴之间的常规(自然)关联有关。根据沈家煊,有界的范畴之间形成自然关联,无界的范畴之间形成自然关联。[6]A包含的信息涉及的是一个有界的动作,与有界的事物(个体事物)构成自然关联,C包含的是一种客观属性,属于无界的范畴,与无界的事物(即事物的类)形成自然关联。用A去关联该本书,利用的是自然关联,所以没有任何附带条件;用C去关联该本书,往往要求该本书在对话的现场,这个现场可以临时地构建起“新”与“书”之间的联系。

以上各种限制成分限制能力的强弱与所含有定信息的多寡相关:

有定信息>无定信息

下面再来看“描写”的范畴特征。描写也是个程度范畴,这样认为的理由有二。

首先,描写大多与事物的属性相关,两者不可分离。与之对应的词类主要是形容词。根据石毓智,形容词内部有“量”的差异,状态形容词表示一个量段,性质形容词表示一个量幅,前者与个体事物构成自然关联,后者与事物的类构成自然关联。[7]对一个描写性成分而言,其属性越倾向于一个量段,所描写的事物的个体性越强,描写功能也越强,反之越弱。这可以认为是内因。

其次,形容词虽内在地具有描写功能,但如果临时获得限制功能,其描写功能会暂时减弱。这可以视作外因。

“限制”与“描写”都是程度概念,但两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限于篇幅,这里不详论。但一般而言,限制能力强,描写能力就弱,限制能力弱,描写功能则强。

(2)验证

从分布上看,“关外式”对限制能力弱和/或描写功能强的关系从句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首先就表现在主观评价类关系从句上。⑨⑩⑪⑫中,“开朗”“漂亮”涉及人的主观评价,限制能力弱,但描写功能强。其位置相当固定,只能采取“关内式”。

不仅如此,“关外式”对客观属性类关系从句也存在有条件的排斥。如:

⑬你今天买的那条粉红色的裙子很适合明天的晚会。

⑭你今天买的粉红色的那条裙子很适合明天的晚会。

⑮粉红色的你今天买的那条裙子很适合明天的晚会。

客观属性限制能力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同时有一定的描写功能,采取“关外式”不完全自由。

⑯红的哪三本书?

⑰哪三本红的书?

陆丙甫认为例⑯不合语法是因为“哪三本”指别不清楚,与处在区别性位置的“红的”矛盾。[8]唐正大认为,如果把“红”换成关系从句,其区别性也很强,却可以说了,而且很能产例:

⑱我看过的哪三本书?

⑲你刚才指的是老师批评过的哪三个学生?

在我们看来,之所以⑯不合语法,而⑰⑱合语法,是因为“红的”限制能力较弱,而“我看过”“老师批评过”限制功能较强。作为一种属性,“红的”无法单独激活待指的“三本书”,因而在距离上对其存在较多的依赖。而“我看过”“老师批评过”不同,它们涉及的是具体的动作,可以单独地激活待指的“三本书”,因而在距离上较少存在依赖。

来自分布上的另一个证据是,“关内式”对限制能力强的成分存在不同程度的排斥。例:

⑳那部你昨天看的电影

㉑那部很有意思的你昨天看的电影

三 以上标记模式的解释力

“关外式”在口语中占优势,“关内式”在书面中占绝对优势。这种语体分布差异可以在以上标记模式中得到解释:口语中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程度更高。这是因为对话的参与者共享的语境范围更大,往往是受话人已经熟悉的人或事物。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程度高,相应地,关系从句的关联度也高,限制能力自然就强,自然就倾向于外置。与之相异的是,书面语由于共享语境范围小,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程度相对较低,关系从句的关联度也低,限制功能自然就弱,自然倾向于内置。

而唐正大所发现的“内-主、外-宾”在书面中表现强而在口语中表现弱也可以在这个模式中进行解释:[1]宾语关系化必然地关涉着一个动作,动作对其宾语所指限制功能强,描写功能弱。限制与“关外式”存在自然关联,宾语关系化自然外置的多;而主语关系化则不同,关系化发生之前,关系从句都充当谓语,谓语对主语多少都有一定的描写功能,限制功能受到限制。这是就未考虑语体因素的一般情况而言的。综合语体因素来看,书面语中由于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低,关系从句的限制功能较弱,主语关系化自然内置多,所以“内-主”表现明显。而口语中由于名词性短语的可及性高,关系从句的限制功能强,主语关系化自然外置的多。这就是口语中“内-主”表现很弱的原因。

关系从句的位置问题其实就是定语语序问题,而以上标记模式对定语语序问题的启发是:限制性成分倾向于出现在描写性成分之前。在定语语序的解释模式上,两种理论已被证明具有很大的解释力,其一是疏密象似理论,其二是信息加工理论。前者的基本要义是符号之间的距离映射概念之间的距离,后者的基本要义是简单的、容易加工的信息先处理,复杂的、不易加工的信息后处理。[9]

关系从句的位置-语用功能标记模式符合疏密象似原则。如前文所述,描写与核心名词所表事物的属性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概念间的关系紧密;与之相较,限制往往是临时建立的关系,更多地隶属语用层面,与核心名词所表事物的距离要远。描写比限制更靠近名核,完全符合疏密象似原则。

以上标记模式也与信息加工策略相和谐。袁毓林指出:[9]就包含多项定语的偏正结构而言,我们可以把中心语看做是一个问题空间,把各项定语看做是对这个问题空间进行划分的标准和对问题空间中的目标进行搜索的线索和路径。这样,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看,定语的排序问题就是一个优先选择什么属性来对问题空间进行划分、并沿着由这个属性构成的路径进行搜索、从而找到目标的问题。

把中心词看作一个问题空间,把各项定语看作搜索路径,那么限制能力强的成分由于往往关联度高,简单且易处理,是有效的搜索路径,自然要求前置;而描写能力强的成分由于往往关联度低,复杂且不易加工,不是有效的搜索路径,自然要求后置。

[1]唐正大.关系化对象与关系从句的位置——基于真实语料和类型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7(2):139-150.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9.

[3]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4):242-250.

[4]Comrie,Bernard.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tic Typ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176-179.

[5]陆丙甫.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J].中国语文,2004(1):3-15.

[6]沈家煊.“有界”与“无界”[M]//吴福祥,万直纯,姚 莉.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163-190.

[7]石毓智.现代汉语的肯定性形容词[J].中国语文,1991(3):167-174.

[8]陆丙甫.“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3(1):14-29.

[9]袁毓林.定语顺序的认知解释及其理论蕴涵[J].中国社会科学,1999(2):185-202.

责任编辑:李珂

The Markedness Pattern of Pragmatic Function of Relative Clause

ZHU Changb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 Hunan 412008 China)

Since Chao proposed that the“relative-internal structure”corresponds with depiction and the“relative-external structure”relates to limitation,it has been echoed by Lv Shuxiang and Lu Binfu.This correlation is denied by Tang Zhengda,which,based on statistics,maintains that the po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 depends on the object of relativization.While pointing out that what Tang denies is merely the commonest wa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osition of relative clause and its pragmatic function,it backs up Zhao by proposing and demonstrating a markedness pattern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More evidences of cognitive science and psychological studies are provided at the end.

relative-internal structure,relative-external structure,limitation,depiction,markedness pattern

H314.3

A

1674-117X(2015)04-0101-04

10.3969/j.issn.1674-117X.2015.04.021

2015-05-14

朱长波(1974-),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工业大学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功能语言学。

猜你喜欢

范畴定语关联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被名字耽误的定语从句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奇趣搭配
智趣
英语定语从句跟踪练习
不能把范畴不同的两个问题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