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38例临床观察
2015-06-06王春志
王春志
【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雷贝拉唑;莫沙必利
【中图分类号】R573.3+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0-0080-01
胃食管反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食物反流,有烧心感等。该病容易导致食管黏膜发生炎症、溃疡甚至糜烂等情况[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有调查显示[2],我国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症的人数呈逐年增高的趋势,全国至少有5%的人患有过胃食管反流。为探讨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选取胃食管反流患者给予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4.05±5.71)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3.11±0.51)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9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12±5.51)岁,病程1~8个月,平均病程(5.11±0.31)个月。排除心、肾等器官有严重功能性疾病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30)治疗,20mg/次,每日早晨服用1次,疗程2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莫沙必利(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17)治疗,5mg/次,每日3次(早、中、晚各1次),疗程2个月。
1.3疗效评价参照申学东等[3]的评价标准拟定。治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即患者食物反流现象再未出现过,且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大于或等于80%;好转: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即患者食物反流现象有明显减少,且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在50%~80%之间;无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的胃食管反流临床症状未有任何改变或是病情反而加重,且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或等于5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組别例数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826(68.42)11(28.95)1(2.63)37(97.37)*
对照组3620(55.56)9(25.00)7(19.44)29(80.5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为人体的反流防御机制下降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蚀作用[4]。莫沙必利是一种促进胃动力的新型药物,能通过促进乙酰胆碱在人体中的释放从而增强体内上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有效帮助食管内部进行蠕动运动,进而改善食道管的反流现象。雷贝拉唑则是质子泵抑制剂,有快速愈合胃部溃疡面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56%,表明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赵庆波,寸志林,刘剑,等.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观察[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5):508-511.
[2]魏青杰.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05-306.
[3]申学东.雷贝拉唑莫沙必利联合治疗胃食管反流74例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12,18(1):47-49.
[4]李新荣.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老年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疗效分析[J].广州医药,2013,44(2):19-20.
(收稿日期:201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