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求课堂阅读教学的变革

2015-06-05莫国夫特级教师工作室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流程文本阅读教学

余科峰是嵊州市城南小学教师,近几年在“莫国夫特级教师工作室”研修中,积极探索“批注式语文教学”。

这天,“绍兴市小学语文余科峰‘高段批注教学教研专场”在嵊州市城南小学举行。余科峰用批注式教学在自己班执教了六年级下册的课文《老师领进门》一课。这堂课的前15分钟十分安静,余科峰开课只寥寥数语,然后便让学生自己学习和批注,这使在场看惯观摩课“小手林立,小脸通红”的听课教师们很不习惯。但是接下来全班的学习交流,却又是一番景象,学生发言的质量和理解的深度,以及讨论的热烈程度,让教师们大呼“超出想象”。

课后,余科峰做了“基于批注的高年级课堂阅读教学改进”的报告。随后在导师莫国夫老师的主持下,工作室成员与听课老师进行了一场专题研讨。现场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充满了智慧的碰撞,甚至不时迸出“火花”。

罗才军的看法是:批注式教学是一个可操作、有实效、有意义的课堂变革方向。他认为阅读教学最终是要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余科峰的批注式教学一般一节课就把一篇文章讲完,把教学从以往的“精雕细刻”中解放了出来,这个解放挣脱了条分缕析,避免了支离破碎,真正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精神。

余科峰对此补充道:批注式教学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让课堂教学提速了,节约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这样就可以用来完成课堂作业、搞班级读书会等。

话音刚落,关注“课堂作业随堂化研究”多年的张幼琴老师立刻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反对作业整堂化,但不否认这课型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变革。这堂课实现了人人参与,学生主体意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批注关键问题的过程太过于程式化了,如果关键问题让学生提出来,并且自主安排批注流程,那样课堂会立体些。”

莫国夫老师接过话茬儿:“批注式教学给予了学生相对充分的自我阅读的时间,让学生的原初阅读体验呈现有了可能。要让学生去哪里,先得知道学生在哪里。相较于一般的阅读教学,基于批注,无疑有更大的教育学意义。”莫老师也同时抛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批注式教学是否应该因文而异,是不是所有的文章教学都适用“批注主要内容、批注词语、批注关键问题、个性批注”这四个流程?二是老师如何在课堂中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

余科峰抢着回答:“我在课堂上比较强调批注的四个流程,目的是让学生首先学会这种学习方式。在基本流程熟练的基础上,再来寻找其他变式,引领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另外批注式教学的确应该因文而异,比如说明文等一些文体我个人认为都不太适合批注式教学。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不可能让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但是每个人都在批注,本身就是一种自我交流。同时,我会不定期对学生语文书中的批注进行查阅,看看他们的批注是否到位。当同学们慢慢熟悉了批注的流程,批得有效果后,我就会放手让学生自批了。课堂中我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优秀的学生来带领班级同学批注,主要就是起到榜样和范本的作用。”

罗才军补充道:“教材文本大都文质兼美,特别是文学性文本,是我们的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如果能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和阅读批注时,不断规范和修正,那么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就能积累下最为规范、最为经典的语感图式,从而实现语感水平的提升。”

吴淼峰指出:“这次教学关注了大部分的学生,让课堂中的惰者无处可藏。同时批注式教学构筑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展现的是他们对课堂原初的体验,那么引领就至关重要。我感觉批注内容过于单一,如何把“平面”的课堂“立”起来?从批注关键问题到批注感想,值得认真考虑。我还感到教学中没有起到联通的作用,最后学生的阅读感受没有质的提升。”

周叶萍接着提出,这样的课堂,老师要把整理学生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作为推动教学进程的重要步骤来抓。教会学生识别哪些问题是真问题,哪些是假问题。

赵珈瑜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批注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定位于点缀和辅助。如果整堂都在批注,就会使课堂语文味淡下去,课堂也变得单调,这是批注式教学天然的局限性。

罗才军也再次提出,这节课最大的遗憾是对语言表达特色关注不够。学生的批注大多停留在对内容的直觉感受上,批注应当承担更多的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任务,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

莫国夫老师最后做了总结性点评,让所有学员和听课老师对项目的价值和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莫老师说,这样的随堂化批注学习,最为直接的好处是学生自己能会的让他们自主学会,这样教师能把握到更为真实的学情起点,让阅读教学的提速提质真正有了可能。反复地讲学生一读就懂的东西,只能让学生厌倦语文,这也是造成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通过这样随堂化的阅读批注,可以滤掉意义不大的教学流程,真正把握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实现以学定教。同时它还促使教师对文本进行更有效的解读,不再止于表面的简单化的内容分析,而更着眼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形式的关注以及对文本的评价。

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莫老师做出了这样的回答,他认为批注式教学感性不足,是批注式学习本身所带来的,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交流环节设计的改进来实现。同时可以通过二次批注,引领学生去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这样定会让课堂更丰满、更立体、更多元。

莫老师让余科峰第一个举行个人教研专场其实还另有深意。他说:“余科峰的批注式教学针对高年级段学生内部言语相对活跃的特点,立足本班,研究本班,通过两年来的探索和努力,向我们呈现了具有‘余氏风格的阅读教学。这就是我一直提倡的班本化教学。这才是真正的教学。真正好的教学一定是个性化的教学,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我在余科峰的课堂上看到了如何基于儿童的立场、儿童的生活处境和学习处境来做教与学的努力。我觉得这是一个有良知的教师的专业行走。我同时希望我们的学员能够像刚才余科峰的报告一样,在实证的基础上多一些独立思考,少一些人云亦云。”

猜你喜欢

流程文本阅读教学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