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观点:话语背后的价值观

2015-06-05万玮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道题青年教师价值观

万玮

我读中学时,遇到好几位有特点的老师,至今难忘。

一位是语文老师,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下一个”。那段时间,不知什么原因,语文课一半以上排在下午。春天,最困的时候,语文老师在讲台前讲课文,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语文老师不动声色,忽然问出一个问题,指名请第一排的一名学生回答。慌乱间,那名学生报了一个答案,老师轻轻摇摇头,轻轻吐出三个字——“下一个”,然后,又是“下一个”。最长的一次,全班半数学生站在那里,直到有人回答正确。

另一位是政治老师,为了强调所讲的东西很重要,他常说“这道题一定会考的”,语气是那样斩钉截铁。只是,他押的题常常落空,于是他的强调便受到轻视,直到最后他咬着牙说:“这次如果不考这道题,我就从楼上跳下去!”

还有一位是数学老师,他的口头禅是“不知道你们以后怎么办哦”。那个年代,考大学被认为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学生如果老是不用心学习,未来的确是让人揪心啊!

最后一位是英语老师,“你们以后会感谢我的”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位老师很有想法,会在课上放原版录音给我们听,他非常注重英语的应用。在那个年代,这是不多见的。可是,由于应试成绩不佳,时间不长,他就被换掉了。

后来,我也做了教师,观察到身边的教师常常不经意地重复一些话语,而自己也有被学生熟记的口头禅。有一年做班主任,和班里学生开了一个座谈会,学生无意中讲的一番话让我受到震动:物理老师上课喜欢说“是吧”。有学生统计了一下,她一节课最多说了63次“是吧”。我当时就想,学生们都在不约而同地数数,这是一种怎样的课堂状态?

教师常说的话里包含什么样的信息?一节课40分钟,说了60多次“是吧”,基本可以判定,教师是整节课一讲到底,而且,教师笃信她讲的内容一定正确;“这道题一定会考的”,反映了教师以考定教的思路,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考试不好,平时成绩再棒,也是白忙;“不知道你们以后怎么办哦”,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担忧,是教师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学生的未来;“你们以后会感谢我的”,多少是对当下不自信的一种掩饰;而那句不动声色的“下一个”,则显示了教师的淡定从容、不怒自威——上课要认真听讲,起码得知道问题是什么吧,开小差就得付出代价。

我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做很多事。其中有一些话是经常说的,有一些事是经常做的。这些言语和行为都包含着很多信息,看起来杂乱,实际上都有因果。深居其后的是两个关键因素:情绪与价值。

“这次如果不考这道题,我就从楼上跳下去!”这明显是气话。各种矛盾、争执和摩擦之所以升级,原因常常只有一个——情绪失控。因为一些突发的情况导致当事人失去理智,任性而为。青年教师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并不是教育无方,而是情绪失控状态下的言行无状。因此,心理学家常常提醒我们,要时刻觉察自身情绪的变化,并感受内心对于这种情绪的态度,是快意、痛苦还是后悔?控制情绪,提升情商,是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比情绪更深一层的是价值。遇到同样的事情,有人淡定,有人暴躁,有人乐观,有人悲观。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说,甲同学和乙同学都在看书的时候睡着了,老师评论甲同学:看书的时候竟然睡觉!评论乙同学:睡觉的时候还在看书!

从长远来说,教师的只言片语如同天上的浮云,对学生成长不会有多大的作用。真正产生影响的是教师的价值观,我们要挖掘和反思的是言语背后的价值观。那些不经意间的言语透露出的,恰恰是我们内心的秘密:我们是怎样的人,我们的修养、视野、胸怀等是什么样,只要一开口,就会暴露无遗。

今天,基础教育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校的教育价值与学生生命成长所要追求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学校要控制,学生要自由;学校要分数,学生要成长。教师则成为生活在夹缝中的一群人。

对那些教了一辈子书、临近退休了却对教育越来越迷惑的老教师来说,其职业生涯必定是充满遗憾的。教育是探寻价值、发现价值、追求价值的旅程,不仅对学生,对教师同样如此。

(本栏责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道题青年教师价值观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我的价值观
误会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这道题谁会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